English Version
本期内容
更多
  • 论生物学中的功能概念及其目的论蕴含

    摘 要:自从自然选择学说被广泛接受,生命世界的目的性被认为可用物理过程来解释。然而,目的论陈述在生物学中却普遍存在。本文以功能概念的争议为线索,分析了不同功能概念的目的论蕴含及其与科学解释的关联。早期的逻辑进路尝试将功能陈述还原为逻辑关系,但并不成功。之后的主流理解分为选择效应功能和因果角色功能两类。前者将功能定位于真实的演化历史,以此来合法化生物目的论。在这种理解下,功能解释是一种独特的演化解释。后者则通过系统当前的物理因果来定义功能。此类理解将功能解释纳入到机制解释中,其后果是彻底取消目的论。后续的讨论试图澄清两类功能之间的关系,此时规范性功能的目的论蕴含从演化历史转变为了有机体的存续。


    关键词:功能 生物目的论 功能解释 选择效应功能 因果角色功能


    作者: 陆俏颖   周理乾      
    卷期: 2024年第46卷第7期
    页码: 1-9
  • 探索-利用困境再审视 ——基于主动推理的视角

    摘 要:探索-利用困境是当代行为心理学和人工智能等研究领域中的难点问题之一。近些年来,随着神经科学、认知心理学、智能科学、管理科学等学科的不断发展以及脑成像技术的日益进步,有关探索-利用困境的探问也得到了多向路的推展和深化。其中,神经科学家卡尔·弗里斯顿基于变分自由能原理提出的主动推理,从计算和神经层次上为探索-利用困境的重解提供了一种整合性的一元化分析立场。在主动推理框架下,可以将探索-利用困境的序贯决策问题转化为单一目标函数的优化,即预期自由能最小化。由此,探索与利用之间的平衡由预期自由能最小化所驱动,认知主体可依据外在环境的改变局部切换认知价值和实用价值从而自适应地平衡探索与利用行为。


    关键词:探索-利用困境 主动推理 预期自由能 整合


    作者: 王姝彦   柴新      
    卷期: 2024年第46卷第7期
    页码: 24-31
  • 瓦特构思独立冷凝器的科学背景

    摘 要:关于詹姆斯·瓦特为纽可门蒸汽机新增独立冷凝器这一构思背后是否有科学因素介入,罗比森的“潜热理论启发”说和麦克莱伦第三的“与科学无关”说等观点都有各自的缺陷。根据最新的科学史研究,18世纪欧洲浓厚的科学传播氛围是瓦特进入蒸汽机改良领域必不可少的环境因素;师从布莱克教授,瓦特在构思新增独立冷凝器这一关键改良工作中遵循现代科学的精神,反复进行定量化的实验操作;同时,瓦特从属的苏格兰热化学传统在独立冷凝器的构思中也起到了至关重要的作用。


    关键词:詹姆斯·瓦特 独立冷凝器 蒸汽机改良 科学传播 定量实验


    作者: 陈多雨   胡翌霖      
    卷期: 2024年第46卷第7期
    页码: 57-64
  • ANT视阈下科技小院科学传播机制研究

    摘 要:2009年至2023年间全国已经建立了1048个科技小院,但目前学界仍没有对于科技小院科学传播机制的专门研究。为此本文通过人类学调查与网络民族志方法,探索性构建了科技小院科学传播的行动者网络。在多元主体协同参与的格局中,科技小院科学传播机制中形成了农业技术创新与科学传播互为一体的运行态势,行动者的多元联结与情境化科学传播场景的构建加速了技术的创新与扩散过程。在全面乡村振兴战略、科学传播实践范式转型与科学传播伦理的组合视角下,本研究探讨了完善科技小院功能的相关思考。


    关键词:科技小院 科学传播 行动者网络理论 全面乡村振兴


    卷期: 2024年第46卷第7期
    页码: 81-91
专题
更多
专题:生物学的规律与认识论

编者按:

       一般科学哲学(general philosophy of science)把科学作为一个整体来研究其哲学问题;分支科学哲学(philosophy of specific sciences)分门别类地研究各门具体科学中的哲学问题。在当代科学哲学中,分支科学哲学已成为主流。在分支科学哲学中,生物学哲学又取代物理学哲学成为最活跃的领域。《生物学与哲学》(Biology and Philosophy)吸引了生物学家与科学哲学家共同投稿,已成为国际科史哲领域中引用率很高的学术期刊。

       本专题重点讨论了生物学有无规律以及认识论问题。陆俏颖与周理乾的“论生物学中的功能概念与目的论蕴含”分析了生物学中“功能”概念的选择效应与因果角色两种解释,认为有机体的存续仍有可能成为目的论。生物学有没有规律?这在生物学界与哲学界都是众说纷纭。杨粲然的“生物学中有定律吗”区分了三种规律:普遍且有经验的规律、普遍却无经验的规律、偶然性规律,主张生物学中有普遍却无经验的规律和偶然性规律。李胜辉的“异速生长模型是生物学定律吗?”具体研究了异速生长模型,认为只是充满例外的偶适概括,仍会遭遇进化偶然性论题的挑战。

       这些生物学的哲学探讨尚无定论。欢迎国内的生物学家与科学哲学家共同参与生物学哲学的研究!

                                                                                                                                   (专题策划:王巍)


详情 >>
推荐阅读
更多
古迪纳夫:名副其实的“锂离子电池之父”

摘 要:古迪纳夫被誉为“锂离子电池之父”,可谓实至名归。他先后发明层状钴酸锂、尖晶石型锰酸锂、橄榄石型磷酸铁锂三种正极材料,使人类最终制取了实用的锂离子电池。古迪纳夫因此收获了诺贝尔化学奖。他发明的材料奠基了锂离子电池正极材料体系,引领相关领域已达四十余年。古迪纳夫对其它材料的研究也成绩斐然,是一位跨多领域科学家。


关键词:锂离子电池正极材料 层状钴酸锂 尖晶石型锰酸锂 橄榄石型磷酸铁锂


详情 >>
  • 当代中国的科学传播

    摘 要:当代中国的科学传播有三个名称:科普、科技传播和科学传播,分别代表科学传播的三个群体和三种模式。由中国科协所主导的科普是主流和正统,拥有国家主义、功利主义、科学主义三重特征,近20年来有边缘化趋势。科技传播的研究者主要是传播学家,主要关注传播手段和传播效率,与科普理念没有冲突。科学传播的倡导者主要是科学史家和科学哲学家,挑战主流和正统科普的三大意识形态。以北大科学传播中心为标志,形成了中国科学传播的批判学派。三种模式仍然处在剧烈的互动和融合过程之中。
    关键词:中国  科学传播  科技传播  科学普及

  • 人工智能“合乎伦理设计”的理论探源

    摘   要:人工智能设计是为了满足设计主体的目的而制造人工物的过程,设计是合目的性与合价值性的统一,设计体现设计者的意愿,设计关注设计的目的、行为以及人工物的功能。与其他技术人工物不同,智能机器具有自身推理能力与自动决策功能,为了更好地设计人工智能客体,为了充分发挥人工智能的功能,必须对其理论基础追踪溯源,对其理论来源与理论前提进行充分挖掘,才能保证人工智能设计在设计之初把人类规范与道德嵌入到智能机器中,才能规范智能机器的发展。


    关键词:人工智能;设计;合乎伦理设计;道德物化


  • 人工智能法律主体资格研究

    摘   要:人工智能实体能否成为法律主体存在争议。基于理性是法律主体判断标准这一通说,传统法学倾向于否定人工智能的法律主体地位。其实,自然人和非自然人法律主体遵循着不同的判断标准。理性是自然人法律主体的判断标准,拟制是非自然人法律主体的判断标准。据此,更应重视法律主体制度的法律技术价值,人工智能具有成为法律主体的合理性,以合理分担人工智能带来的风险责任。但从现实性出发,人工智能成为法律主体尚待时日。


    关键词:人工智能;法律主体;理性;拟制


学界动态
更多
工程现代化的中国话语与实践形态 ——第六届马克思主义科学技术与社会学术研讨会综述
第六届马克思主义科学技术与社会学术研讨会综述第六届马克思主义科学技术与社会学术研讨会综述 第六届马克思主义科学技术与社会学术研讨会综述
《自然辩证法通讯》杂志社召开作者座谈会
2023年12月16日,中国科学院《自然辩证法通讯》杂志社(以下简称《通讯》)在京召开作者座谈会。2023年12月16日,中国科学院《自然辩证法通讯》杂志社(以下简称《通讯》)在京召开作者座谈会。 2023年12月16日,中国科学院《自然辩证法通讯》杂志社(以下简称《通讯》)在京召开作者座谈会。
第十九届全国科技文化与社会现代化学术研讨会述评
第十九届全国科技文化与社会现代化学术研讨会述评第十九届全国科技文化与社会现代化学术研讨会述评 第十九届全国科技文化与社会现代化学术研讨会述评
以博物展万物 ——第六届博物学文化论坛综述
2023年8月19日至20日,第六届博物学文化论坛在四川省雅安市荥经县召开。本届论坛由中国自然辩证法研究会博物学文化专业委员会、四川省青少年文学艺术联合会、中国科学院《自然辩证法通讯》杂志社、《博物》杂志联合主办,由四川省青少年文学艺术联合会博物专委会等承办。论坛由主报告和分论坛构成,报告涵盖中国古典博物文化、西方博物学文化、博物学与自然艺术、博物学与博物馆、博物学的主流化与大众化等议题。来自国内外200多位学者和爱好者参会,共计40位与会者进行了分享,还有超过六万观众通过中国国家地理、植物眼等在线平台观看直播。 2023年8月19日至20日,第六届博物学文化论坛在四川省雅安市荥经县召开。本届论坛由中国自然辩证法研究会博物学文化专业委员会、四川省青少年文学艺术联合会、中国科学院《自然辩证法通讯》杂志社、《博物》杂志联合主办,由四川省青少年文学艺术联合会博物专委会等承办。论坛由主报告和分论坛构成,报告涵盖中国古典博物文化、西方博物学文化、博物学与自然艺术、博物学与博物馆、博物学的主流化与大众化等议题。来自国内外200多位学者和爱好者参会,共计40位与会者进行了分享,还有超过六万观众通过中国国家地理、植物眼等在线平台观看直播。 2023年8月19日至20日,第六届博物学文化论坛在四川省雅安市荥经县召开。本届论坛由中国自然辩证法研究会博物学文化专业委员会、四川省青少年文学艺术联合会、中国科学院《自然辩证法通讯》杂志社、《博物》杂志联合主办,由四川省青少年文学艺术联合会博物专委会等承办。论坛由主报告和分论坛构成,报告涵盖中国古典博物文化、西方博物学文化、博物学与自然艺术、博物学与博物馆、博物学的主流化与大众化等议题。来自国内外200多位学者和爱好者参会,共计40位与会者进行了分享,还有超过六万观众通过中国国家地理、植物眼等在线平台观看直播。
第三届全国科学实践哲学学术会议综述
第三届全国科学实践哲学学术会议于2022年11月19日至20日在南京大学和线上同步举行,与会专家围绕科学实践哲学的基础问题研究、应用研究、思想史资源研究,实践与知识、实验研究等展开研讨,为该领域加强学者交流、增进研究共识搭建了平台。 第三届全国科学实践哲学学术会议于2022年11月19日至20日在南京大学和线上同步举行,与会专家围绕科学实践哲学的基础问题研究、应用研究、思想史资源研究,实践与知识、实验研究等展开研讨,为该领域加强学者交流、增进研究共识搭建了平台。 第三届全国科学实践哲学学术会议于2022年11月19日至20日在南京大学和线上同步举行,与会专家围绕科学实践哲学的基础问题研究、应用研究、思想史资源研究,实践与知识、实验研究等展开研讨,为该领域加强学者交流、增进研究共识搭建了平台。
第四届机械史与机械遗产学术研讨会会议简讯
2023年7月19-20日,第四届机械史与机械遗产学术研讨会在北京市召开。 此次学术研讨会由中国机械工程学会机械史分会主办、中国科学院自然科学史研究所承办。来自中国机械工程学会、中国科学院自然科学史研究所、清华大学、北京航空航天大学、天津大学、山西大学、内蒙古师范大学、南开大学、景德镇陶瓷大学等十余家单位的四十余位代表参加了此次会议。2023年7月19-20日,第四届机械史与机械遗产学术研讨会在北京市召开。 此次学术研讨会由中国机械工程学会机械史分会主办、中国科学院自然科学史研究所承办。来自中国机械工程学会、中国科学院自然科学史研究所、清华大学、北京航空航天大学、天津大学、山西大学、内蒙古师范大学、南开大学、景德镇陶瓷大学等十余家单位的四十余位代表参加了此次会议。 2023年7月19-20日,第四届机械史与机械遗产学术研讨会在北京市召开。 此次学术研讨会由中国机械工程学会机械史分会主办、中国科学院自然科学史研究所承办。来自中国机械工程学会、中国科学院自然科学史研究所、清华大学、北京航空航天大学、天津大学、山西大学、内蒙古师范大学、南开大学、景德镇陶瓷大学等十余家单位的四十余位代表参加了此次会议。
“英国科学史新进展国际学术研讨会”第十场视频回放
“英国科学史新进展国际学术研讨会”第十场视频回放 2023年6月12日,北京时间晚上9点,英国科学史新进展国际学术研讨会第十场会议如期在线上进行。“英国科学史新进展国际学术研讨会”第十场视频回放 2023年6月12日,北京时间晚上9点,英国科学史新进展国际学术研讨会第十场会议如期在线上进行。 “英国科学史新进展国际学术研讨会”第十场视频回放 2023年6月12日,北京时间晚上9点,英国科学史新进展国际学术研讨会第十场会议如期在线上进行。
“英国科学史新进展国际学术研讨会”第十场会议日程
英国科学史新进展国际学术研讨会是由《自然辩证法通讯》杂志社和伯纳德·莱特曼教授共同发起组织的系列国际研讨会。会议于2022年9月至2023年6月以Zoom会议的形式于线上举行,通过《自然辩证法通讯》视频号同步直播。英国科学史新进展国际学术研讨会是由《自然辩证法通讯》杂志社和伯纳德·莱特曼教授共同发起组织的系列国际研讨会。会议于2022年9月至2023年6月以Zoom会议的形式于线上举行,通过《自然辩证法通讯》视频号同步直播。 英国科学史新进展国际学术研讨会是由《自然辩证法通讯》杂志社和伯纳德·莱特曼教授共同发起组织的系列国际研讨会。会议于2022年9月至2023年6月以Zoom会议的形式于线上举行,通过《自然辩证法通讯》视频号同步直播。
“英国科学史新进展国际学术研讨会”第九场视频回放
“英国科学史新进展国际学术研讨会”第九场视频回放 2023年5月8日,北京时间晚上9点,英国科学史新进展国际学术研讨会第九场会议如期在线上进行。 “英国科学史新进展国际学术研讨会”第九场视频回放 2023年5月8日,北京时间晚上9点,英国科学史新进展国际学术研讨会第九场会议如期在线上进行。 “英国科学史新进展国际学术研讨会”第九场视频回放 2023年5月8日,北京时间晚上9点,英国科学史新进展国际学术研讨会第九场会议如期在线上进行。
关于我们
© 2021 中国科学院大学版权所有 地址:北京市石景山区玉泉路19号(甲) 邮编:10004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