English Version
本期内容
更多
  • 人工智能伦理治理范式:从价值对齐到价值共生

    摘 要:当前人工智能伦理治理的主导范式是价值对齐,其目标是确保机器价值与人类价值一致。价值对齐范式主要采取了表征主义和行为主义的AI方案,但这些方案因为面临着常识问题的挑战,难以精准捕捉和编码复杂的人类价值观。为了解决常识问题,需要引入具身-生成AI的技术方案,让它可以把握世界中的相关性,并可以自下而上地自主生成价值观。然而,如果这种自主生成的机器价值观敌对于人类,则有可能给人类带来生存风险。有鉴于此,本文提出了一个“价值共生”的替代范式,旨在实现机器价值与人类价值的和谐共生,它包含了两条AI设计原则:生存利益上的相互受益和价值观上的相互承认。


    关键词:人机对齐 生存风险 具身-生成AI 相互承认 常识问题


    作者: 夏永红        
    卷期: 2025年第47卷第1期
    页码: 1-8
  • CMU的科学哲学与珀尔的因果理论 ——科学哲学如何影响人工智能?

    摘   要:科学哲学之于科学的价值一直存在着争议。本文通过研究CMU的科学哲学对于朱迪·珀尔的因果理论的贡献来讨论科学哲学对于人工智能的影响。珀尔的因果理论是人工智能的最重要理论之一。CMU科学哲学研究成果“将‘干预’表示为图结构上的变化”对珀尔建立其因果理论起到了非常关键的作用。由此可见,科学哲学对于人工智能具有重要影响。我们还尝试分析了CMU科学哲学研究对珀尔构建因果理论之所以能产生贡献的原因,以及科学哲学可以影响人工智能的原因。


    关键词:朱迪·珀尔 因果理论 贝叶斯网络 因果模型 干预


    作者: 董焕防        
    卷期: 2025年第47卷第1期
    页码: 28-35
  • 19世纪英国科学普及的媒介间性

    摘   要:十九世纪英国科学的公共文化,尤其从世纪中叶开始,是由一种丰富的媒介纠缠组成的。十九世纪重要的科学传播者在他们的实践活动中都是“跨媒体”的。本文将论证现代的媒介间性植根于十九世纪,科学普及从当时的书籍、杂志、讲座、博物馆和展览中开始兴起。虽然科学普及在许多不同的场所进行,它们共有三个明确的特征:它们拥抱混杂性;它们宣称有教育意义;它们致力于娱乐观众。随后本文将着重讨论约翰·乔治·伍德、约翰·亨利·佩珀、弗朗西斯·巴克兰、理查德·安东尼·普罗克特和乔治·亨利·巴霍夫纳如何以类似的方式向公众传播科学,采用跨媒体的风格进行实践,横跨多种不同的媒介,虽然他们自己并没有认识到这种形式。


    关键词:媒介间性 科学普及 十九世纪英国科学 混杂性 教育 娱乐


    卷期: 2025年第47卷第1期
    页码: 53-67
  • 以接触者追踪为例的欧美新冠防疫中的技术治理实践

    摘 要:“接触者追踪”是在新型冠状病毒肆虐全球的背景下,欧美国家运用技术手段应对疫情冲击的范例,亦是一次对技术治理理念可行性、有效性的检验。实践证明,以接触者追踪为代表的技术治理策略,在提升疫情防控效率方面,确实发挥了积极作用。但与此同时,由接触者追踪所引发的,民众对于隐私与信息安全的忧虑,也在一定程度上影响了欧美国家政府贯彻相关技术治理策略的决心和力度,进而导致治理效果折损。因此,想要实现技术治理效果的最优化,其执行者需要进一步完善治理流程,以赢得民众的认可和配合。


    关键词:接触者追踪 新型冠状病毒 技术治理


    作者: 李俊霖        
    卷期: 2025年第47卷第1期
    页码: 77-87
专题
更多
专题:人工智能伦理治理的理论与实践

编者按:

       人工智能的快速发展与广泛应用引发了深刻的伦理问题,受到社会各界的普遍关注,对人工智能进行有效治理的呼声日益高涨。从整体上看,目前关于人工智能治理的研究主要包括伦理治理与法律治理两个方向。相对于法律治理而言,伦理治理具有更强的灵活性与敏捷性,因此伦理治理在未来很长一段时期内将是人工智能治理的重要组成部分。加强人工智能伦理治理的理论研究,特别是注重从实践的角度强化学术研究的现实针对性,是实现伦理治理目标的基本前提。

       本专题第一篇夏永红的论文提出了“价值共生”伦理治理范式,尝试超越价值对齐范式,并以“相互受益原则”与“相互承认原则”作为价值共生范式的核心原则,为人工智能伦理治理提供了一种新颖进路。第二篇杨进、杜严勇的论文从动机上的虚伪性与结果上的虚假性两个层面探讨了作为行动的人工智能伦理漂洗的内涵,从动机因素与外部因素分析了伦理漂洗的成因,提出了伦理漂洗的治理策略。第三篇张学义、周洲等人的论文运用价值敏感设计的理论与方法,通过调查研究测量公众对人工智能的价值敏感性的感知程度,得出了公众对不同价值的敏感程度排序,并对比了相关的影响因素,为更好地开展人工智能伦理治理工作提供了重要的参考依据。

                                                                                                                (专题策划:杜严勇)


详情 >>
推荐阅读
更多
王之江:中国激光之父

摘 要:王之江是中国应用光学理论体系的创立者和应用光学实践的学术带头人,中国激光科学事业的主要开创者,在应用光学、激光科学、激光武器探索以及现代光学等很多领域取得了重要成就。王之江的成功,既归功于其个人独特的学习和科研风格,也有国家需要的有力推动。


关键词:王之江 应用光学 激光 激光武器 现代光学


详情 >>
  • 翻译的知识性与知识的翻译性 ——以明清数学翻译为中心的绎解

    摘 要:结合明清数学翻译实践,发现翻译都关涉“知识”这一论题,翻译既译入知识,也服务于知识的自身发展。不仅在内容方面展现出翻译的知识性,而且在知识传播、再生产和发展等方面也体现出知识的翻译性。翻译的知识性具体表现在创立数学术语与学科体系的丰富、引入数学思想与知识体系的构建、出版数学著作与知识话语的传播等方面;知识的翻译性则呈现出跨文化的知识交流与传播、拓展知识再生产与创新路径、构建学术共同体和公共话语空间等形态。探赜翻译的知识性与知识的翻译性,有利于促进翻译研究和知识探究的交叉融合,并针对翻译与知识的关系及相关问题展开深入系统的研究。


    关键词:翻译 知识性 知识 翻译性 明清数学翻译


  • 生成式人工智能视域下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建构与调适

    摘 要:思想政治教育是围绕人的精神需求开展的教育,必须准确了解现实的人并以其易于接受的方式提供正确的教育。生成式人工智能具有极强的信息生成与对话交互功能,改变了人机关系,给大学生思想政治工作带来了极大挑战,推动着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不断变革。同时,生成式人工智能与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融合具有深层内在机理,生成式人工智能技术可以在准确认识教育客体、拓展教育网络载体、丰富教育资源内容、强化教育主体能力等方面充分赋能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基于此,在生成式人工智能背景下,应从空间、时间、内容、平台、机制等层面系统优化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积极构建数据思政、实时思政、精准思政、沉浸思政、全员思政,进而实现智能思政。


    关键词:技术治理 道德治理 功能互补 道德调适 技术辅助


  • 人工智能资本化与智能劳动异化

    摘 要:在人工智能资本化的过程中,智能生产并非智能劳工直接生成数据的劳动智像化过程,而变成人工智能应用的自主生产过程。智能劳动在人脑中的经验成规逐渐与智能生产相分离,主观抽象成独立的人工智能研发。人工智能的源动力要素就是把原先智能劳工的有限劳动力支出转变为能够无限利用的算力,使得原先在创造中的算力变成智能社会劳动要素。智能生产的数据抽象在人工智能中变成一般智力,进而转变为智能资本操控力。智能劳动的原创模式再次对象化到智能生产中时,就生成了智能劳动生产创造的“自乘效应”。智能生产作为深度的智能劳动异化,致使智能劳工受到人工智能的监控和智能资本的压迫。


    关键词:智能劳动 智能资本 人工智能 异化


学界动态
更多
《自然辩证法通讯》精选文丛新书发布会 及作者座谈会顺利召开
2024年11月23日,《自然辩证法通讯》精选文丛新书发布会及作者座谈会在中国科学院大学玉泉路校区礼堂报告厅举行。会议由《自然辩证法通讯》编辑部副主编王大明主持,来自各学术机构的三十余名专家学者参与了此次会议。2024年11月23日,《自然辩证法通讯》精选文丛新书发布会及作者座谈会在中国科学院大学玉泉路校区礼堂报告厅举行。会议由《自然辩证法通讯》编辑部副主编王大明主持,来自各学术机构的三十余名专家学者参与了此次会议。 2024年11月23日,《自然辩证法通讯》精选文丛新书发布会及作者座谈会在中国科学院大学玉泉路校区礼堂报告厅举行。会议由《自然辩证法通讯》编辑部副主编王大明主持,来自各学术机构的三十余名专家学者参与了此次会议。
“大写的科学革命”研讨会暨《科学思想史》出版座谈会综述
运用“综合论”的研究纲领探寻科学的哲学范式变革历程 ——“大写的科学革命”研讨会暨《科学思想史》出版座谈会综述运用“综合论”的研究纲领探寻科学的哲学范式变革历程 ——“大写的科学革命”研讨会暨《科学思想史》出版座谈会综述 运用“综合论”的研究纲领探寻科学的哲学范式变革历程 ——“大写的科学革命”研讨会暨《科学思想史》出版座谈会综述
科学仪器史视野下的科学技术史研究 ——首届全国科学仪器史学术会议综述
科学仪器史视野下的科学技术史研究——首届全国科学仪器史学术会议综述科学仪器史视野下的科学技术史研究——首届全国科学仪器史学术会议综述 科学仪器史视野下的科学技术史研究——首届全国科学仪器史学术会议综述
德国马普科学史研究所Lise Meitner 研究组负责人李安娜博士到访杂志社
2024年10月21日,德国马普科学史研究所Lise Meitner研究组创始人和负责人李安娜(Anna Lisa Ahlers)博士到访中国科学院《自然辩证法通讯》杂志社(以下简称《通讯》)开展学术交流与座谈。此次学术交流座谈会由《通讯》主编胡志强教授主持,《通讯》副主编王大明教授,《通讯》编辑、清华大学哲学系教授王巍,《通讯》编委成员、清华大学科学史系教授刘兵,中国科学院大学人文学院教授张增一、尚智丛、王大洲,副教授苏湛,北京大学政府管理学院助理教授顾超,芬兰坦佩雷大学Annina Lattu博士,中国科学院哲学研究所王静博士等十余位学者参加了本次座谈会。此次座谈会以《通讯》杂志为平台,主编、副主编、重要编辑和编委以及相关学者与李安娜博士共同交流探讨了科学技术与社会研究领域在我国发展的历史背景、学科传统、学科特点、研究机构分布、《通讯》在科学技术与社会栏目所关注的重要议题和热点话题等主题。2024年10月21日,德国马普科学史研究所Lise Meitner研究组创始人和负责人李安娜(Anna Lisa Ahlers)博士到访中国科学院《自然辩证法通讯》杂志社(以下简称《通讯》)开展学术交流与座谈。此次学术交流座谈会由《通讯》主编胡志强教授主持,《通讯》副主编王大明教授,《通讯》编辑、清华大学哲学系教授王巍,《通讯》编委成员、清华大学科学史系教授刘兵,中国科学院大学人文学院教授张增一、尚智丛、王大洲,副教授苏湛,北京大学政府管理学院助理教授顾超,芬兰坦佩雷大学Annina Lattu博士,中国科学院哲学研究所王静博士等十余位学者参加了本次座谈会。此次座谈会以《通讯》杂志为平台,主编、副主编、重要编辑和编委以及相关学者与李安娜博士共同交流探讨了科学技术与社会研究领域在我国发展的历史背景、学科传统、学科特点、研究机构分布、《通讯》在科学技术与社会栏目所关注的重要议题和热点话题等主题。 2024年10月21日,德国马普科学史研究所Lise Meitner研究组创始人和负责人李安娜(Anna Lisa Ahlers)博士到访中国科学院《自然辩证法通讯》杂志社(以下简称《通讯》)开展学术交流与座谈。此次学术交流座谈会由《通讯》主编胡志强教授主持,《通讯》副主编王大明教授,《通讯》编辑、清华大学哲学系教授王巍,《通讯》编委成员、清华大学科学史系教授刘兵,中国科学院大学人文学院教授张增一、尚智丛、王大洲,副教授苏湛,北京大学政府管理学院助理教授顾超,芬兰坦佩雷大学Annina Lattu博士,中国科学院哲学研究所王静博士等十余位学者参加了本次座谈会。此次座谈会以《通讯》杂志为平台,主编、副主编、重要编辑和编委以及相关学者与李安娜博士共同交流探讨了科学技术与社会研究领域在我国发展的历史背景、学科传统、学科特点、研究机构分布、《通讯》在科学技术与社会栏目所关注的重要议题和热点话题等主题。
跨学科视野下的技术史与技术遗产研究 ——第十一届中国技术史与技术遗产论坛综述
为加强技术史与技术遗产相关研究的交流与合作,由中国科学技术史学会技术史专业委员会联合中国机械工程学会机械史分会等15家学术团体主办,南京信息工程大学文化遗产科学认知与保护研究基地、法学与公共管理学院和中国传统工艺研究所承办,北京师范大学社会学院协办的“第十一届中国技术史与技术遗产论坛”于2024年6月7-9日在南京召开。为加强技术史与技术遗产相关研究的交流与合作,由中国科学技术史学会技术史专业委员会联合中国机械工程学会机械史分会等15家学术团体主办,南京信息工程大学文化遗产科学认知与保护研究基地、法学与公共管理学院和中国传统工艺研究所承办,北京师范大学社会学院协办的“第十一届中国技术史与技术遗产论坛”于2024年6月7-9日在南京召开。 为加强技术史与技术遗产相关研究的交流与合作,由中国科学技术史学会技术史专业委员会联合中国机械工程学会机械史分会等15家学术团体主办,南京信息工程大学文化遗产科学认知与保护研究基地、法学与公共管理学院和中国传统工艺研究所承办,北京师范大学社会学院协办的“第十一届中国技术史与技术遗产论坛”于2024年6月7-9日在南京召开。
工程现代化的中国话语与实践形态 ——第六届马克思主义科学技术与社会学术研讨会综述
第六届马克思主义科学技术与社会学术研讨会综述第六届马克思主义科学技术与社会学术研讨会综述 第六届马克思主义科学技术与社会学术研讨会综述
《自然辩证法通讯》杂志社召开作者座谈会
2023年12月16日,中国科学院《自然辩证法通讯》杂志社(以下简称《通讯》)在京召开作者座谈会。2023年12月16日,中国科学院《自然辩证法通讯》杂志社(以下简称《通讯》)在京召开作者座谈会。 2023年12月16日,中国科学院《自然辩证法通讯》杂志社(以下简称《通讯》)在京召开作者座谈会。
第十九届全国科技文化与社会现代化学术研讨会述评
第十九届全国科技文化与社会现代化学术研讨会述评第十九届全国科技文化与社会现代化学术研讨会述评 第十九届全国科技文化与社会现代化学术研讨会述评
以博物展万物 ——第六届博物学文化论坛综述
2023年8月19日至20日,第六届博物学文化论坛在四川省雅安市荥经县召开。本届论坛由中国自然辩证法研究会博物学文化专业委员会、四川省青少年文学艺术联合会、中国科学院《自然辩证法通讯》杂志社、《博物》杂志联合主办,由四川省青少年文学艺术联合会博物专委会等承办。论坛由主报告和分论坛构成,报告涵盖中国古典博物文化、西方博物学文化、博物学与自然艺术、博物学与博物馆、博物学的主流化与大众化等议题。来自国内外200多位学者和爱好者参会,共计40位与会者进行了分享,还有超过六万观众通过中国国家地理、植物眼等在线平台观看直播。 2023年8月19日至20日,第六届博物学文化论坛在四川省雅安市荥经县召开。本届论坛由中国自然辩证法研究会博物学文化专业委员会、四川省青少年文学艺术联合会、中国科学院《自然辩证法通讯》杂志社、《博物》杂志联合主办,由四川省青少年文学艺术联合会博物专委会等承办。论坛由主报告和分论坛构成,报告涵盖中国古典博物文化、西方博物学文化、博物学与自然艺术、博物学与博物馆、博物学的主流化与大众化等议题。来自国内外200多位学者和爱好者参会,共计40位与会者进行了分享,还有超过六万观众通过中国国家地理、植物眼等在线平台观看直播。 2023年8月19日至20日,第六届博物学文化论坛在四川省雅安市荥经县召开。本届论坛由中国自然辩证法研究会博物学文化专业委员会、四川省青少年文学艺术联合会、中国科学院《自然辩证法通讯》杂志社、《博物》杂志联合主办,由四川省青少年文学艺术联合会博物专委会等承办。论坛由主报告和分论坛构成,报告涵盖中国古典博物文化、西方博物学文化、博物学与自然艺术、博物学与博物馆、博物学的主流化与大众化等议题。来自国内外200多位学者和爱好者参会,共计40位与会者进行了分享,还有超过六万观众通过中国国家地理、植物眼等在线平台观看直播。
文集出版
更多
关于我们
© 2021 中国科学院大学版权所有 地址:北京市石景山区玉泉路19号(甲) 邮编:10004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