English Version
话题
专题:“阿波罗计划”的多维透视

编者按:

阿波罗计划(1961-1972)是20世纪最具标志性的巨型工程之一,也是冷战时期美苏太空竞赛的巅峰体现。作为人类首次离开地球并登陆另一天体的壮举,该工程不仅重塑了人类对宇宙的认知,更深刻影响了全球科技、政治与社会的发展轨迹。然而,这一耗资巨大、技术超前的宏伟工程,却在登月成功仅仅三年后戛然而止,其兴衰历程至今仍值得深入探讨。本专题辑录4篇论文,试图从不同角度探讨和挖掘阿波罗计划的历史遗产和当代价值。张宏程等人的论文“文化冲击与认知革命:登月时代的社会意识转型”从跨学科视角阐述了阿波罗计划这一重大科技工程对社会意识、文化及教育的深远影响;马得林等人的论文“阿波罗计划的技术范式及其影响分析”探析了该计划“集中力量突破技术边界、激发公众太空热情、拓展认知边疆”的精神内核;张恒力等人的论文“技术突破与管理创新:阿波罗计划科技遗产三维透视”概括了该计划在技术、管理、科技文化领域形成的丰富遗产;张云龙、宋知寰的“阿波罗计划的兴衰及其当代意义——基于工程政治学的考察”,从工程政治学的视角考察了阿波罗计划作为“政治仪式”的发展始末,揭示了工程与政治之间结构性张力。

(专题策划:张云龙)


观点
  • 文化冲击与认知革命:登月时代的社会意识转型

    摘 要:1961年启动的阿波罗计划是20世纪一项标志性科技工程。阿波罗8号拍摄的“地出”照片与阿波罗17号拍摄的“蓝色弹珠”照片,颠覆人类对地球的认知,唤醒生态保护意识,推动对人类共同命运的关注。然而,登月“阴谋论”长期流行,既反映出当时复杂的社会心理,也体现了20世纪70年代美国社会政治信任危机与反智主义思潮。艺术创作领域,该计划推动科幻作品技术写实繁荣,融入伦理与社会思考,促成“硬科幻”流派发展的高峰;科学教育层面,其推动美国STEM教育改革,提升全民科学素养,培养大批科技人才,为美国科技发展奠基。


    关键词:阿波罗计划 公众认知 登月“阴谋论” 科幻艺术 STEM教育


    卷期: 2025年第47卷第12期
    页码: 1-10
  • 阿波罗计划的技术范式及其影响分析

    摘 要:阿波罗计划是在冷战背景下美国政府为赢得太空竞赛而由国家主导的、通过巨量资源投入、采取集中式管理、推动太空技术极限创新的大科学模式。该模式使得美国短时间内在导航制导、通信、材料、生命支持、计算机等航天领域取得了多项技术突破,成为航天大国。在阿波罗计划执行过程中,为解决人类首次登月面临的极端复杂技术与安全风险问题,美国航空航天局(NASA)在项目管理上采取系统思维与系统设计方式,如目标导向思维、模块化与冗余设计、快速迭代与风险设计等,使得阿波罗计划得以安全有效实施。历经60余年科技进步,在当代深空探索中,分布式协作和敏捷式开发正逐步成为技术发展主导模式,但阿波罗计划遗留的勇于突破技术边界、激发公众太空热情、拓展认知边疆等精神内核仍熠熠生辉。


    关键词:技术范式 系统思维 分布式协作 敏捷式开发


    卷期: 2025年第47卷第12期
    页码: 11-20
  • 技术突破与管理创新:阿波罗计划科技遗产三维透视

    摘 要:阿波罗登月计划作为人类科技探索太空里程碑,在技术、管理、科技文化领域形成丰富遗产。技术路径维度揭示土星五号F-1发动机推力突破、阿波罗制导计算机实时容错机制创新、闭环生命维持系统等关键技术奠定现代航天工程基础;系统管理维度阐明实现“集中决策与分权执行”动态平衡四级管理架构,及钱学森工程控制论对阿波罗系统管理模式的交流与创新;科技文化维度探究“实践导向师承模式”人才培养、矩阵式组织变革形成自我持续创新文化传承机制。深化对技术创新与组织管理互动关系的理论认知,拓展对复杂工程管理范式跨文化适应机制的理解,丰富科技遗产代际传承与跨领域扩散的理论内涵,为中国航天强国战略提供借鉴。


    关键词:阿波罗计划 科技遗产 技术创新 工程管理


    卷期: 2025年第47卷第12期
    页码: 21-28
  • 阿波罗计划的兴衰及其启示:基于工程政治学的考察

    摘 要:作为20世纪最具标志性的太空探索工程,阿波罗计划的兴衰深刻反映了工程技术与政治社会系统的复杂互动,其本质上是冷战格局下展示国家权威、制度优越性与意识形态的“政治仪式”。尽管该计划的兴衰受到国际关系、社会环境、经济压力和技术可行性等多重因素制约,但“政治决策”始终构成最根本的驱动机制。因此,理解工程内在的政治属性,厘清工程逻辑与政治逻辑的边界,构建政府与市场的协同机制,是巨型工程实现可持续发展的核心要义。


    关键词:阿波罗计划 巨型工程 工程政治学 政治博弈


    卷期: 2025年第47卷第12期
    页码: 29-36
加载更多
关于我们
© 2021 中国科学院大学版权所有 地址:北京市石景山区玉泉路19号(甲) 邮编:10004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