English Version
20201
本期话题
2020年01期 专题:拉图尔在中国:问题与挑战

2017年5月4日至7日,布鲁诺·拉图尔(Bruno Latour)在上海喜玛拉雅美术馆举办了“重置现代性!”系列工作坊,随后来到北京举办了三场讲座,所到之处掀起了一阵拉图尔热。在拉图尔来访之前,中国人民大学哲学院特聘的卡尔·米切姆教授就在为此进行积极的准备。

专辑的第一篇文章出自米切姆教授。回顾拉图尔的工作,贯穿始终的是行动者网络。当拉图尔意识到他的工作有可能妨碍公众对全球变暖的接受时,转而支持科学家,并提出用“盖娅”这一全球生态网络来取代对自然和社会的二分。李曈对“盖娅”、“人类纪”的相关概念做了详尽的解释,指出拉图尔通过一个个案例剖析,发现西方社会的病因是现代性。张亢则针对拉图尔的政治生态学做了深入的综述,她认为科学与政治的关系主导了拉图尔的人类学研究,以政治生态学替代现代性正是拉图尔近期工作的重点。最后一篇文章来自法国技术哲学家丹尼尔·塞雷苏埃尔(Daniel Cérézuelle),他从理论层面对拉图尔提出了更尖锐的批判。四位作者从不同视角对相关理论的回顾和评析,有助于我们全面了解拉图尔的最新思想动态及其局限性。


本期目录
  • 国外学界关于格雷欣学院研究评述
    <p>摘&nbsp; 要: 格雷欣学院作为近代早期英国的科学活动中心,在英国科学史中具有重要地位。格雷欣学院的教育活动自成立以来便受到英国社会的持续关注,与此相关的史学作品也随之出现,其中以18世纪格雷欣学院教授约翰·沃德的作品《格雷欣学院教授的生活》最为重要。20世纪以来,格雷欣学院的科研活动受到了科学史界更多的关注,而它对英国科学事业的推动作用也得到肯定。</p><p>&nbsp;</p><p>关键词: 格雷欣学院&nbsp; 格雷欣爵士&nbsp; 研究评述</p><p><br/></p>
    作者: 曹秋婷        
    卷期: 2020年第42卷第1期
    页码: 77-81
  • 中国近现代科技社会史研究的实践与反思——基于女性主义视角
    <p>摘&nbsp; 要:女性主义是科技史研究中有价值的视角,此文回顾了作者近年来从女性主义视角进行的一些中国近现代科技社会史研究工作,对这些研究的主题、内容和存在的不足进行了总结与反思,并对未来的工作做出了展望。</p><p>&nbsp;</p><p>关键词: 科技史&nbsp; 近现代中国&nbsp; 女性主义</p><p><br/></p>
    作者: 章梅芳   刘兵      
    卷期: 2020年第42卷第1期
    页码: 82-88
  • 电子游戏中的自我——基于ESM方法的个案分析
    <p>摘&nbsp; &nbsp;要:电子游戏的新奇性深远地影响了身体在空间中的自我意识与“在场”意识。本文主要运用“体验抽样方法”(ESM),探讨新媒体技术中介下的电子游戏赛博空间中的自我是如何被形塑的问题。研究发现,电子游戏中的自我意识之流并非像通常认为的那样,沉浸于虚拟世界,而是流淌在虚拟世界和现实世界之间,不断调和着内在本质与社会约束之间的矛盾,我们将这种状态称为“准沉浸状态”。准沉浸状态凸显了自我在赛博空间与现实空间中的同一性,即赛博空间中的自我并不是独立于现实社会而存在着,而是受到技术、现实社会关系等的多重影响。</p><p>&nbsp;</p><p>关键词:电子游戏&nbsp; 空间自我&nbsp; 准沉浸体验&nbsp; 体验抽样方法</p><p><br/></p>
    卷期: 2020年第42卷第1期
    页码: 89-93
  • 西方生态伦理学“生命共同体”的逻辑与超越
    <p>摘要:现代西方伦理学、社会学都从各自理论视角出发对传统的&quot;共同体&quot;进行了满怀追忆色彩的回访,由此构成了&quot;生命共同体&quot;生成的逻辑起点。整体主义站在&quot;整体优先于个体&quot;的立场上对个体主义进行了嘲讽,而个体主义则从&quot;个体的固有价值&quot;视角进行了反击,二者的论争构成了&quot;生命共同体&quot;发展的逻辑主线。从整体与个体相融合的视角出发,引入中国传统生态伦理范式,消除分歧,整合思想;从中国生态文明建设实践出发,消除困境,开展行动,是超越西方生态伦理学&quot;生命共同体&quot;思想的可行路径。</p><p>关键词:<span style="white-space: pre;"></span>生态伦理;生命共同体;整体主义;个体主义;</p><p><br/></p>
    作者: 王宽   秦书生      
    卷期: 2020年第42卷第1期
    页码: 94-100
  • 从婴儿商品化的视角对国外代孕生育的研究
    <p>摘要:代孕技术是试管婴儿技术的进一步推进,它的临床应用打开了道德与法律争论的&quot;潘多拉魔盒&quot;。代孕这一特殊的生育方式引发代孕是否促使婴儿商品化的激烈争论。实际上,代孕是否促使婴儿商品化的争论其本质在于受术夫妻是否享有&quot;生育自主权&quot;。本文在反驳受术夫妻促使婴儿商品化的基础上,依据汤姆·比彻姆(Tom L.Beauchamp)与詹姆士·邱卓思(James F. Childress)的&quot;自主&quot;理论和&quot;生育权&quot;理论,论证了代孕不仅没有促使婴儿商品化,反而是受术夫妻生育自主权的体现。</p><p>关键词:<span style="white-space: pre;"></span>婴儿商品化;代孕;受术夫妻;自主;生育权;</p><p><br/></p>
    作者: 孔德猛   刘沣娇      
    卷期: 2020年第42卷第1期
    页码: 101-107
加载更多
关于我们
© 2021 中国科学院大学版权所有 地址:北京市石景山区玉泉路19号(甲) 邮编:10004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