English Version
20191
本期话题
2019年01期“人工智能伦理”专题

随着大数据技术的迅猛发展、深度学习研究的不断深入,人工智能渗透到人类生活的各个领域,而且大有赶超人类的趋势,阿尔法狗(AlphaGo)在国际棋坛上的胜绩便是明证。虽然目前的技术离完全自主的人工智能还相当遥远,但正如瓦拉赫(Wendell Wallach)和艾伦(Colin Allen)所言,“人类已经处在工程系统的决策能够影响人们生活的转折点上”,我们对待人工智能的态度将决定着人类的未来。随着人工智能越来越自主,人类的干预和监控将变得越来越困难、甚至不可能,那么,智能系统自身的伦理子系统就变得尤为重要。MIT的情感计算研究组主任皮卡德(Rosatind Picard)说得对,“机器越自由,就越需要道德准则。”然而,学界对于人工智能伦理研究的框架和范式、人工智能所引发的伦理问题及解决方案的探讨尚处于起步阶段,细致而深入的研究必要且紧迫。

本期专栏力图尽绵薄之力,呈现中国学者对人工智能伦理的思考。本期的四篇论文,赵汀阳、程广云在人工智能道德哲学层面展开论述,赵汀阳关注人工智能道德主体是否、何以可能的问题,程广云则将目光置于人类与人工智能体的伦理关系之上;余露、岳楚炎立足于人工智能社会伦理层面,余露探讨了自动驾驶汽车的伦理算法,岳楚炎则分析了人工智能革命可能导致的政府转型。我们希望这组讨论能抛砖引玉,让更多的学者参与到人工智能伦理的争鸣中来,促进哲学界与人工智能界、法学界的深入交流与合作。


本期目录
  • 聚焦历史上的物理学教科书: 问题与方法
    <div> <span style="font-size: 7.5735px;">摘&nbsp; 要:文章对中国近代物理教科书发展的脉络和研究现状进行了初步梳理,提出一些可能的研究问题和方法。中国近代物理教科书发端于19世纪中后期,成型于20世纪二三十年代,在近代西方科学知识传入中国的过程中起了重要作用,与科学教育在中国的确立、汉语科学语言的形成、中国出版业的兴盛等方面密切相关。然而,现有的研究大多停留在对某些具体教科书的孤立考察,或从教育史和文化史方面浅显的讨论上。本文认为,关于近代物理教科书的形成、演变、使用及其影响,应该综合科学史、教育史、文化史等多方面、多角度进行考察。</span></div> <div> &nbsp;</div> <div> <span style="font-size: 7.5735px;">关键词:物理教科书&nbsp; 科学史&nbsp; 问题及方法</span></div> <div> &nbsp;</div>
    作者: 王广超        
    卷期: 2019年1月第41卷第1期
    页码: 69-74
  • 工艺观念在近代中国的演变
    <div> <span style="font-size: 7.5735px;">摘&nbsp; 要:&ldquo;工艺&rdquo;是一个经过近代多层内涵积淀,具有现代意义的传统词汇。鸦片战争之后,受西方工业文明的冲击和影响,传统主要表达手工技艺方面的实用、技巧和审美创造意义的&ldquo;工艺&rdquo;一词,具有了不同的近代形态与内涵,形成了有别于传统的现代工艺观念。文章立足于&ldquo;工艺&rdquo;的语言学考察,通过对&ldquo;工艺&rdquo;一词的重点分析与讨论,延伸出包含工业、工艺美术、手工艺内涵在内的近代工艺观念,以揭示出&ldquo;工艺&rdquo;概念演变的内在思想逻辑。</span></div> <div> &nbsp;</div> <div> <span style="font-size: 7.5735px;">关键词:工艺&nbsp; 工业&nbsp; 工艺美术&nbsp; 手工艺</span></div> <div> &nbsp;</div>
    作者: 武晓媛        
    卷期: 2019年1月第41卷第1期
    页码: 75-81
  • 科研资源分配与功利主义
    <div> <span style="font-size: 7.5735px;">摘&nbsp; 要:现代国家的科研资源分配经历了科学精英与政治精英决策到公众参与决策的历程。但其规范性基础始终是功利主义的,即科学研究促进所在社会中公众集体福利的最大化。&ldquo;良序科学&rdquo;理论为科研资源分配的民主决策提供了一个理想模式,并以功利主义为基础做了系统的哲学论证。其以偏好满足解释福利,并在个体偏好形成集体偏好中持一种价值的主观主义立场,然而这种立场可能使其民主决策程序中产生道德上非正义的偏好,进而导致科研资源分配的不公正。</span></div> <div> &nbsp;</div> <div> <span style="font-size: 7.5735px;">关键词:科研资源分配&nbsp; 功利主义&nbsp; 良序科学&nbsp; 价值主观主义&nbsp; 非正义偏好</span></div>
    作者: 白惠仁        
    卷期: 2019年1月第41卷第1期
    页码: 82-88
  • 以公众参与为主导的科学传播实践中的知识论规范 ——从专长哲学和证言知识论的视角看
    <div> <span style="font-size: 7.5735px;">摘&nbsp; 要:科学传播这项事业即有社会性维度也有知识论维度。理解科学传播并成功地进行科学传播实践不能忽视两个维度中的任何一个。对当前以公众为主导的科学传播的研究在理解社会性维度已有了许多成果,然而在理解知识论维度上却缺乏清晰的理论。文章论证当代证言知识论和专长哲学为理解知识论维度提供了十分有用的理论资源。</span></div> <div> &nbsp;</div> <div> <span style="font-size: 7.5735px;">关键词:科学素质&nbsp; 公众理解科学&nbsp; 公众参与&nbsp; 证言知识论&nbsp; 专长哲学</span></div>
    作者: 黄翔        
    卷期: 2019年1月第41卷第1期
    页码: 89-95
  • 论从基因选择论到基因多元论的转变
    <div> <span style="font-size: 7.5735px;">摘&nbsp; 要:基因选择论和基因多元论都认为基因是自然选择的单位,但两者有不同的理解。前者认为基因是唯一的最终选择单位,后者则强调基因层次的数量模型可呈现其他层次的自然选择。论文以本体论疑难为线索,梳理了从基因选择论到基因多元论的转变,论证其内涵是实在论基因到工具论基因的概念转换。基因选择论以表型性状到DNA分子的还原关系为前提,持有&ldquo;实在论基因&rdquo;(以物理DNA分子定义),因此遭遇了本体论疑难;基因多元论以基因与表型的代表关系为前提,持有&ldquo;工具论基因&rdquo;(以生物表型定义),这一概念转换可成功回避本体论疑难。</span></div> <div> &nbsp;</div> <div> <span style="font-size: 7.5735px;">关键词:基因选择论&nbsp; 基因多元论&nbsp; 实在论基因&nbsp; 工具论基因</span></div> <div> &nbsp;</div>
    作者: 陆俏颖        
    卷期: 2019年1月第41卷第1期
    页码: 96-102
加载更多
关于我们
© 2021 中国科学院大学版权所有 地址:北京市石景山区玉泉路19号(甲) 邮编:10004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