English Version
陆俏颖
作者介绍
发表论文
  • 论生物学中的功能概念及其目的论蕴含
    <p>摘 要:自从自然选择学说被广泛接受,生命世界的目的性被认为可用物理过程来解释。然而,目的论陈述在生物学中却普遍存在。本文以功能概念的争议为线索,分析了不同功能概念的目的论蕴含及其与科学解释的关联。早期的逻辑进路尝试将功能陈述还原为逻辑关系,但并不成功。之后的主流理解分为选择效应功能和因果角色功能两类。前者将功能定位于真实的演化历史,以此来合法化生物目的论。在这种理解下,功能解释是一种独特的演化解释。后者则通过系统当前的物理因果来定义功能。此类理解将功能解释纳入到机制解释中,其后果是彻底取消目的论。后续的讨论试图澄清两类功能之间的关系,此时规范性功能的目的论蕴含从演化历史转变为了有机体的存续。</p><p><br/></p><p>关键词:功能 生物目的论 功能解释 选择效应功能 因果角色功能</p><p><br/></p>
    卷期: 2024年第46卷第7期
    页码:1-9
  • 获得性遗传有望卷土重来吗
    <div> 摘 要:获得性遗传指亲代在有生之年获得的性状传递给后代的现象。此观点曾于19世纪中后期吸引了广泛关注,被认为是拉马克的主要贡献。20世纪中期完成的现代综合,确立了以新达尔文主义为核心的理论范式,获得性遗传再无立足之地。然而,近年来的表观遗传学研究,似乎预示着它的卷土重来。获得性遗传的定义几经变迁,大致可分为传统观和常识观两类。经验研究的细节揭示表明,随表观遗传复兴的并非前者,而是常识观的获得性遗传。</div> <div> &nbsp;</div> <div> 关键词:获得性遗传 &nbsp;表观遗传 &nbsp;拉马克主义</div> <div> &nbsp;</div>
    作者: 陆俏颖      
    卷期: 2017年11月第39卷第6期
    页码:30-36
  • 论从基因选择论到基因多元论的转变
    <div> <span style="font-size: 7.5735px;">摘&nbsp; 要:基因选择论和基因多元论都认为基因是自然选择的单位,但两者有不同的理解。前者认为基因是唯一的最终选择单位,后者则强调基因层次的数量模型可呈现其他层次的自然选择。论文以本体论疑难为线索,梳理了从基因选择论到基因多元论的转变,论证其内涵是实在论基因到工具论基因的概念转换。基因选择论以表型性状到DNA分子的还原关系为前提,持有&ldquo;实在论基因&rdquo;(以物理DNA分子定义),因此遭遇了本体论疑难;基因多元论以基因与表型的代表关系为前提,持有&ldquo;工具论基因&rdquo;(以生物表型定义),这一概念转换可成功回避本体论疑难。</span></div> <div> &nbsp;</div> <div> <span style="font-size: 7.5735px;">关键词:基因选择论&nbsp; 基因多元论&nbsp; 实在论基因&nbsp; 工具论基因</span></div> <div> &nbsp;</div>
    作者: 陆俏颖      
    卷期: 2019年1月第41卷第1期
    页码:96-102
  • 人类基因编辑与基因本质主义 ——以CRISPR技术在人类胚胎中的应用为例
    <div> 摘 &nbsp;要:贺建奎事件引发了全球生物学家、伦理学者和社会公众对于人类基因编辑的激烈讨论。贺建奎团队用CRISPR技术打开了基因编辑人类婴儿的禁区大门,该技术被认为是最具前景的基因治疗手段。大众舆论对此的反应透露着一种恐慌,即人们对于该技术可能带来的未知风险的恐慌。这种恐慌部分地受到了基因本质主义这一认知偏向的影响。论文首先概述CRISPR技术的历史,并介绍贺建奎团队对于CRISPR的应用。接着从认知角度探讨基因本质主义在贺建奎事件中的表现,并试图澄清其中被过度诠释的部分,以期部分缓解人们对人类基因编辑技术的恐慌。</div> <div> &nbsp;</div> <div> 关键词:人类基因编辑 &nbsp;CRISPR &nbsp;基因本质主义</div> <div> &nbsp;</div>
    作者: 陆俏颖      
    卷期: 2019年7月第41卷第7期
    页码:23-30
关于我们
© 2021 中国科学院大学版权所有 地址:北京市石景山区玉泉路19号(甲) 邮编:10004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