English Version
20191
本期话题
2019年01期“人工智能伦理”专题

随着大数据技术的迅猛发展、深度学习研究的不断深入,人工智能渗透到人类生活的各个领域,而且大有赶超人类的趋势,阿尔法狗(AlphaGo)在国际棋坛上的胜绩便是明证。虽然目前的技术离完全自主的人工智能还相当遥远,但正如瓦拉赫(Wendell Wallach)和艾伦(Colin Allen)所言,“人类已经处在工程系统的决策能够影响人们生活的转折点上”,我们对待人工智能的态度将决定着人类的未来。随着人工智能越来越自主,人类的干预和监控将变得越来越困难、甚至不可能,那么,智能系统自身的伦理子系统就变得尤为重要。MIT的情感计算研究组主任皮卡德(Rosatind Picard)说得对,“机器越自由,就越需要道德准则。”然而,学界对于人工智能伦理研究的框架和范式、人工智能所引发的伦理问题及解决方案的探讨尚处于起步阶段,细致而深入的研究必要且紧迫。

本期专栏力图尽绵薄之力,呈现中国学者对人工智能伦理的思考。本期的四篇论文,赵汀阳、程广云在人工智能道德哲学层面展开论述,赵汀阳关注人工智能道德主体是否、何以可能的问题,程广云则将目光置于人类与人工智能体的伦理关系之上;余露、岳楚炎立足于人工智能社会伦理层面,余露探讨了自动驾驶汽车的伦理算法,岳楚炎则分析了人工智能革命可能导致的政府转型。我们希望这组讨论能抛砖引玉,让更多的学者参与到人工智能伦理的争鸣中来,促进哲学界与人工智能界、法学界的深入交流与合作。


本期目录
  • 科学伦理学在苏联-俄罗斯的形成与发展
    摘  要:20世纪60-80年代,科学伦理学在苏联已经形成。拉扎尔和弗罗洛夫两大学派对科学伦理学进行了极为深入的研究,取得了重要的成果。苏联解体后,在艰难的转型时期学者们没有中断对科学伦理学的研究。
     
    关键词:科学伦理学  苏联科学伦理学  拉扎尔  弗罗洛夫
    作者: 宋兆杰        
    卷期: 2019年1月第41卷第1期
    页码: 103-108
  • 格脑致“心”: 卢于道与中国神经科学之发蒙启蔽
    摘  要:20世纪二三十年代,行为主义在美国步入新的阶段,大脑与意识的研究开始出现重返心理学实验室的倾向。正在芝加哥大学求学的中国青年学者卢于道受到业师比较神经学家赫里克的影响,立志终身探索大脑与心灵之间的关系。为此,他开展了三个方面的研究工作:(1)观测大脑半球的生长趋势和生长阶段,探索脑的个体发展,寻觅不稳定细胞以解释人类高阶心理;(2)分析低级哺乳动物到高级哺乳动物的大脑种系进化以考察心理进化的存在形式;(3)建立大脑的神经细胞结构模型以比较中西方人脑结构与智力的关系。卢于道的相关成果不仅推进了赫里克的学术主张,达到了当时国际一流的水准,更为重要的是,这些研究的开展为推动新生的神经科学在中国的发展起到了重要作用。
     
    关键词:行为主义  不稳定细胞  心理进化  中西人脑比较  比较神经学
     
    作者: 钱燕燕        
    卷期: 2019年1月第41卷第1期
    页码: 109-118
  • 访谈乔姆斯基:语言学研究的回顾与展望
    摘  要:最近笔者对世界著名语言学家、美国麻省理工学院(MIT)终身教授诺姆-乔姆斯基(Norm Chomsky)进行了访谈。访谈内容涉及语言学习与语法、语言研究、学术、科研、教育、创新等方面,对如何进行创新型研究,创建世界一流大学,以及语言研究的前景等提出了独到而深刻的见解。这些见解对我们清醒而正确地认识上述相关问题具有重要的启发及指导意义。
     
    关键词:语法  语言学习  科研  教育  创新  一流大学
    作者: 张伟文        
    卷期: 2019年1月第41卷第1期
    页码: 119-125
加载更多
关于我们
© 2021 中国科学院大学版权所有 地址:北京市石景山区玉泉路19号(甲) 邮编:10004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