English Version
王广超
作者介绍
发表论文
  • 明清之际中国天文学转型中的宇宙论与计算
    从宇宙论与计算之间的关系方面探讨明清之际中国天文学转型。中国古代天文学中宇宙论与计算是相互脱节的,这不仅体现在历法运算与狭义的宇宙论模型之间,还体现在历算与广义的宇宙论之间。明清之际,西方天文学传入中国。在此影响下,明清天文学家对中国天文学的宇宙论、计算之间的关系进行了重构,接受了西方天文学的以几何模型为基础的计算方法,以及藉助于几何及逻辑方法而展开的说理体系,宇宙论模型和计算方法得以融会。但是,这一转型只停留在宇宙论模型这一层面上,明清之际历算之学还是缺乏更深层次的广义宇宙论作为理论依托。<br/>
    作者: 王广超      
    卷期: 2013
    页码:61-65+127
  • 惠威尔对力学第三运动定律的阐述
    以惠威尔所著力学教科书中有关第三运动定律叙述为中心,考察了惠威尔对第三运动定律的阐述。与牛顿第三定律所述作用与反作用之间的关系不同,惠威尔的第三定律反映了加速力或动力与压力之间的关系,此阐述源自于达朗贝尔原理。惠威尔的阐述在当时的剑桥有一定影响,但并未得到后来的汤姆逊和泰特的认可。他们的根本分歧在于对待"原理"这一经典论著的态度:惠威尔以分析力学为着眼点回溯"原理"中的运动定律,认为《原理》中的第三定律存在着界定不清的问题,后来的达朗贝尔原理则完善了第三定律;而汤姆逊等则主张回归牛顿式的物理学分析方法。在他们看来,分析力学只是牛顿力学的一个分支,达朗贝尔原理是牛顿第三定律的一个推论。<br/>
    作者: 王广超      
    卷期: 2014
    页码:36-40+50+125-126
  • 聚焦历史上的物理学教科书: 问题与方法
    <div> <span style="font-size: 7.5735px;">摘&nbsp; 要:文章对中国近代物理教科书发展的脉络和研究现状进行了初步梳理,提出一些可能的研究问题和方法。中国近代物理教科书发端于19世纪中后期,成型于20世纪二三十年代,在近代西方科学知识传入中国的过程中起了重要作用,与科学教育在中国的确立、汉语科学语言的形成、中国出版业的兴盛等方面密切相关。然而,现有的研究大多停留在对某些具体教科书的孤立考察,或从教育史和文化史方面浅显的讨论上。本文认为,关于近代物理教科书的形成、演变、使用及其影响,应该综合科学史、教育史、文化史等多方面、多角度进行考察。</span></div> <div> &nbsp;</div> <div> <span style="font-size: 7.5735px;">关键词:物理教科书&nbsp; 科学史&nbsp; 问题及方法</span></div> <div> &nbsp;</div>
    作者: 王广超      
    卷期: 2019年1月第41卷第1期
    页码:69-74
  • 试论库恩的教科书理论
    <p>摘要:文章考察了库恩教科书理论的形成和发展过程,此理论的影响和学界对它的批评。库恩试图揭示科学发展的真实形象,而对于科学教科书本质的认识,是实现这一目的的关键。库恩认为,科学教科书对于科学共同体来说是不可或缺的,是培养新生代的重要工具。每当常规科学发生转变之时,或者说在科学革命发生之后,教科书就得全部或部分重写。一旦重写,这些书又不可避免地隐瞒革命的存在。库恩对科学教科书的关注,与其刚刚步入科学史研究时其所处学术氛围,以及当时美国教科书改革这一历史背景有一定关系,他对教科书的认识也随着对科学革命认识的发展而逐渐成熟。库恩的教科书理论对科学史界产生了一定影响,也引发学界的批判,主要集中在其理论所适用的范围之上。当前科学史界对科学教科书的考察,早已超越了革命史观的束缚,更多地从科学知识的建构和书籍的社会史等角度而进行。</p><p><br/></p><p>关键词:库恩;科学教科书;科学革命</p><p><br/></p>
    作者: 王广超      
    卷期: 2020年第42卷第3期
    页码:85-92
关于我们
© 2021 中国科学院大学版权所有 地址:北京市石景山区玉泉路19号(甲) 邮编:10004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