English Version
20195
本期话题
2019年05期“理解的认识论”专题

最近十几年,当代认识论研究的一个新热点是对“理解”问题的研究。什么是理解?很多哲学家认为,要回答这个问题,我们需要注意到理解的对象是很广泛的,比如我们可以理解一个社会,一种文化,一个领域,也可以理解一个人,一串符号,一件艺术品,一个理论,还可以理解为什么在某个时刻某个地点某个自然现象会发生,为什么某个人在某个时刻某个地点会做某件事。因为理解的对象迥异,很可能理解X与理解Y在本质上有很大不同,或许无法完全对理解的本质给出统一而有趣的理论。于是很多哲学家采取一种“分而论之”的谨慎态度。近年来,斯蒂芬·格林(Stephen Grimm)的“理解”研究主要回答以下问题:要理解为什么在某个时刻某个地点某个自然现象会发生,需要满足哪些条件?要理解为什么某个人在某个时刻某个地点会做某件事,又需要满足哪些条件?前一种理解与后一种理解有何不同?本栏目的第一篇是格林自己对“理解”研究的最新论述,阐述了理解可以被视为一种理智德性的关键理由。另外三篇文章都对格林的观点进行了批判性考察,并在此基础上提出了各自的新看法。陈嘉明讨论了知识与理解之间的差别,论证了理解并非以事实而是以理由为基础。徐竹从想象与理解的关系入手,提出了一种对因果的与他心的理解作统合性阐释的思路。胡星铭区分了理解的两种意义,并分析了理解在何种意义上是一个理智德性。我们期望这些工作能够引起国内外同行的广泛关注和讨论。

本期目录
  • 作为理智德性的理解
    摘  要:在本文中,我阐述了理解可以以哪些方式被视为心灵之卓越状态(品质)或理智德性。在此过程中,我讨论了一个被忽视的问题,即:什么是一个有理解力的人?我说的不是一个理解自然界许多事情的人,而是这样一个人:在对别人进行评价时,她能够避免道德审判主义,进入别人的视角,并以同情的眼光看待他们。在这个意义上,作为一个有理解力的人似乎是一种性格层面的德性,它有趣地结合了道德和认知元素。在我们这个分裂的时代,它似乎也是一种特别需要的德性,因为人们普遍认为,社会之所以分裂,部分是因为相互理解的失败。
     
    关键词:理解  理智德性  道德审判  知识
    作者: 斯蒂芬·格林        
    卷期: 2019年5月第41卷第5期
    页码: 1-9
  • 理解、理由与解释
    摘  要:文章主要针对如下几个问题展开。首先,论述了认识与理解之间的差别在于,理解除了需要把握事物的规定性外,还需深入到它们的“理据或理由”的层面,甚至还包括把握它们的意义与价值等;理解是一种对对象的重新解释的活动。其次,论证了理解的基础并非是事实性的,它依据的是理由。理由虽与事实有关,但并不等于事实。事实是自在的、客观的,理由则既可是客观的,也可是主观的。把某种事实作为理由是经过主观的选择、解读、判断的结果。自然事实具有可重复性,理由则未必如此。可以有普遍的理由,但不存在普遍的事实。最后,探讨了理解与解释的关系。理解是通过解释而形成的。理解的解释总是在不同的理由中寻找最佳的理由,因此,它在方法上属于最佳解释的推论。
     
    关键词:理解  知识  理由  解释  知识论
     
    作者: 陈嘉明        
    卷期: 2019年5月第41卷第5期
    页码: 10-17
  • 因果的与他心的“理解”
    摘  要:格林最近讨论了理解自然界与理解他人的差异。他认为前者在认知官能的正常运作上即可实现,而后者则必须要求具备理解力和“善解人意”的品格特质。但是,一种对因果的与他心的理解作阐释的统合性纲领仍然是可能的。想象与理解的关系提供了很好的例证。因果的与他心的理解都依赖于“受事实引导的建构性想象”,这就要求对自由想象提出限制,且在这些限制下依然不能完全消除不确定性。理解归根到底是一种指向行动可能性的知态,“知行之际”就是阐释理解的统合性纲领。
     
    关键词:理解  想象  他心  格林  德性认识论
     
    作者: 徐竹        
    卷期: 2019年5月第41卷第5期
    页码: 18-25
  • 两种“理解”:理智德性与认知之善
    摘  要: 斯蒂芬·格林(Stephen Grimm)认为理解是一个理智德性。分析表明,“理解”的含义有二:(a)作为一种认知之善的理解,与(b)作为一种性格特征或心智能力的理解。作为认知之善的理解不是一个理智德性;作为性格特征或心智能力的理解才是一个理智德性。这个区分能够帮助我们更好地理解亚里士多德关于理智德性的理论。
     
    关键词:理解  掌握  理智德性  认知价值  认知目标
    作者: 胡星铭        
    卷期: 2019年5月第41卷第5期
    页码: 26-32
  • 论生态学实验中重复的双重性
    摘   要:探讨了生态学实验中重复的双重性及其哲学意义。首先,明确了两种重复的内涵:内部性“重复”是实验设计中的术语,是指同一处理下实验单元的个数,或者处理的重复,对应英文单词为replicate;外部性“重复”是重复一个完整实验,是实验可重复性原则的要求,对应的英文单词有三个:repeat,replicate和reproduce。其次,明确了生态学实验中的内部性“重复”与外部性“重复”之间的区别和联系,区别是:二者所重复的对象不同,前者是处理,后者是整个实验;二者的实验者、实施时间和空间也不同。联系是:二者都是归纳法和祛地方化的反映。在研究中应当破除传统“重复”观念的束缚,肯定非重复性生态学实验的积极意义。
     
    关键词:生态学实验  重复  双重性  处理  祛地方化
     
    作者: 林祥磊        
    卷期: 2019年5月第41卷第5期
    页码: 33-39
加载更多
关于我们
© 2021 中国科学院大学版权所有 地址:北京市石景山区玉泉路19号(甲) 邮编:10004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