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大学和产业知识生产模式的异质性与融合性是影响产学合作关系发展的关键因素之一。基于制度逻辑的视角,可把产学知识生产模式的制度逻辑划分为“商业逻辑”和“学术逻辑”。据此,通过包括“劳动分工”、“工作环境”、“个人特征”和“知识扩散”四个维度的分析框架对它们的异质性和融合性进行探究后发现,大学和产业的知识生产模式不是截然对立的,而是异质性和融合性的统一。认识到这些异质性和融合性,对形成科学、合理的产学合作政策,从而更有效地促进产学协同创新起着重要作用。
关键词:产学合作 知识生产模式 制度逻辑 学术逻辑 商业逻辑
第二作者:邹晓东 浙江大学科教发展战略研究中心
摘 要:大学、产业和政府通过互动自反的逐级推进形成开放、协同创新效用;大学专利技术转移组织(TTO)通过改变信息传递结构、重复博弈和社会资本的粘合,降低交易成本以促进大学技术转移。基于刺激反馈和系统理论,三螺旋模式和TTO存在“三螺旋环境-TTO行为-绩效”互动关系,这三方面的内容最终成为TTO构建的框架模型基础。基于理论框架,我国TTO的构建首先要着眼于大学、产业和政府的互动自反建设,其次是TTO内部有效的运营。
关键词:三螺旋 大学专利技术转移组织 理论框架
摘 要:罗素终其一生将实在论的形而上学作为所有哲学中最重要的主题。他以极为细致的论证,驳斥以指谓为意义的理论,导致了这种形而上学的危机。这让维特根斯坦放弃了所有形而上学的表述。它让波普尔采纳了弗雷格以真值为意义的观点及爱因斯坦关于科学为精密的日常思维,科学理论是可检验、暂定的真理,总是可以供人们改进的观点。以此,罗素让自己置身于分析哲学的中心,对立于该思想流派的公认主张:该主张将常识作为世界观的基础并选择了经验主义某种语言的变体,目的是期望在没有陷入形而上学泥潭的条件下既保留逻辑又支持实在论。这种期望的可能性正在衰减,而波普尔提供的实在论以及波普尔与其门徒提出的种种哲学问题的解决方案则正在获得公众的注意。波普尔传世之作的特殊魅力在于,它理所当然地肯定实在论的形而上学,并根据科学的议程对它的多种版本进行争辩。
关键词:罗素 维特根斯坦 波普尔 实在论的形而上学 分析哲学 分析哲学的生命与时代
摘 要:在科学知识结构的研究中,以库恩为代表的社会历史学派从历史分析的角度,提出了范式等核心概念并以此为基础展开研究。而不同研究传统下的俄(苏)科学哲学在20世纪60年代也提出了自己的核心概念——科学世界图景。科学世界图景与范式都具有前提性知识的地位。在方法论层面,它们都作为解释科学革命的核心概念。二者的“同中之异”表现在结构学和动力学的分析中,导致这种差异的根源在发生学的层面,在于概念提出的语境根源。科学世界图景与范式展现出的结构学、动力学和解释功能上的差异,揭示出科学知识结构研究的两种不同的语境——哲学与历史。
关键词:科学知识结构 科学世界图景 语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