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1995年,上个世纪60、70年代的全国疟疾防治研究的参与者与见证人张剑芳(方)等九人联名签署了一份题为《还“青蒿素”发明者应有的权利》的纪要,提出青蒿素抗疟作用的发现并不是屠呦呦的首创,恳请国家有关部门就青蒿素的知识产权问题做出一个公正的调查以澄清事实。该纪要提出,青蒿抗疟作用是古人早已发现的,民间也在广泛使用青蒿抗疟,而且“五二三”领导小组早在1967年就将“青蒿”列为研究目标之一。本文认为前两点确属事实,而第三点则不够准确。通过考察屠呦呦1969年至1972年的中草药抗疟研究活动可以发现,虽然明确断言是屠呦呦第一个把青蒿带入“523项目”有可能会引起争议,但是说是屠呦呦第一个发现青蒿的乙醚中性提取物具有高抗疟功效以及是她第一个将青蒿的乙醚中性提取物应用于临床试验则完全可以立得住脚。
关键词:屠呦呦 青蒿素 抗疟功效 “五二三”计划 中草药
摘 要:本文以语义分析的方法指出“medicine”和“医”的含义颇为复杂,并由此讨论了诺贝尔医学奖的评奖标准问题。本文的重点是从科学社会学的角度讨论有关屠呦呦获得诺贝尔奖过程中的优先权问题。文章简要回顾和分析了围绕屠呦呦走向获得诺奖的漫长过程中出现的重重“雾霾”。优先权问题和科学奖励问题是科学社会学中的两个重要问题,而假借“集体主义”之名否认个人的优先权则是优先权之争的“畸变形式”。
关键词:屠呦呦 科学社会学 优先权 诺贝尔奖 医学
摘 要:我国科学家屠呦呦因青蒿素获得2015年诺贝尔生理学或医学奖,引发了新一轮的中西医之争。自西医东渐以来,中西医之争已经持续了百余年,影响较大的有“废医存药”、中西医汇通和中医科学化观点。受机械还原论的影响,余岩等人所提的“废医存药”有着时代局限性。“存医验药”更能发挥传统医学的现代价值,使其走向世界,为人类的健康做出更大的贡献。“存医”是医学文化生态、文化遗产之保存,体现其经验价值、文化价值、思维启迪价值及科学价值。“验药”则是通过实验与检验,来发掘传统药物的价值,为开发新药、验证药效、减少毒副作用,提高传统药物的普适性,为人类的健康而造福。
关键词:传统医学 存医验药 青蒿素 现代 价值
第二作者:张大庆 北京大学医学人文研究院
摘 要:屠呦呦获奖实至名归,其成长符合诺贝尔生理学或医学奖获得者成功的一般规律。所以引起极大争议,主要由于人们对其获奖的特殊时代、特殊需要、特别模式、特别时机、特别关注、特别推荐、特别学科和特殊角色等特殊性的关注。其特殊性不可复制,但可给我国科技的一般性管理提供启示:管理是最薄弱环节、评价是最关键环节、转化是最困难环节、人才是最重要环节、监督是最缺乏环节、质量是最需要环节。
关键词:诺贝尔生理学或医学奖 屠呦呦 一般性 特殊性
第二作者:张妍婕 山西医科大学医学人文研究中心
摘 要:屠呦呦发现青蒿素获诺贝尔医学奖的启示:中国医药学是一个伟大的宝库,古代文献中蕴藏着原创思维和宝贵经验,应当认真继承,深入挖掘。在全面继承的基础上,获得创新灵感,运用现代科技手段,实现中医药的创新和发展。中医药重大创新案例有力地证明,中医药发展主要依靠继承性创新。以中医辨治模式为例,阐述中医药继承要认真、全面、充分。中医自古以来就有辨病论治、辨症论治、辨证论治三种辨治模式。西医传入后,辨证论治被不断强化成为中医辨治主体和特色优势。中医原本就有的辨病论治、辨症论治被淡忘,甚至自动归属于西医,而没有得到很好的继承和发扬。若要站在今人的前列,必先站在前人的肩上,中医药创新尤其如此,在当今尤其重要。
关键词:屠呦呦 诺贝尔奖 全面继承 创新 辨治模式
第二作者:林明欣 中国中医科学院中国医史文献研究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