English Version
李伯聪
作者介绍
中国科学院大学人文学院
发表论文
  • 感觉过程是选择和建构的统一
    世界上最美丽的花朵大概应该说是智慧的花朵;世界上最难解的科学之谜大概应该说是思维之谜了。在历史上,特别是在今天,有许多睿智深思之士不但运用他们的智慧和思维“思维”外 更多还原
    作者: 李伯聪      
    卷期: 1985
    页码:16-22
  • 《伤寒杂病论》成书后一千年的命运
    一部科学史,不但是科学发现的历史,而且又是科学知识社会化的历史。我们不应单纯地把科学史看作一部“科学发现史”。科学,从本质上来看是社会性的。科学活动的本质是社会性的,科学知识的本质也是社会性的。但是,从形式上来看,科学研究活动只能以个别的形式(在很长一段历史中是以个体的形式,在现代是以“小团体”的形式)进行;任何科学发现在其首次“问世”的时候,也必然是“个人”(或“小团体)所掌握的知识。要使个人的科学发现、个人所掌握的科学知识变成被社会所掌握的科学知识,也就是说使科学知识在形式上也成为社会性的,其间往
    作者: 李伯聪      
    卷期: 1985
    页码:55-59+80
  • 论“知觉重建”
    虽然我国的心理学教科书中都明确区分了“感觉”和“知觉”,可是,我国的哲学论著却大都把“感觉”和“知觉”混为一谈,鲜有例外者。由于感觉是知觉的“材料”和“组成部分”,知觉是在感觉的基础上形成的,特别是对于正常人来说,感觉总是“立即”“自动地”综合为知觉,人很少有孤立的感觉,这就使感觉和知觉 更多还原
    作者: 李伯聪      
    卷期: 1986
    页码:14-22
  • 论记忆
    <正> 人不能没有记忆。如果没有记忆,人便无法认识和思维;一个人,如果丧失了个人的记忆,我们简直可以说他(或她)也就在很大程度上丧失了他(或她)的“自我”;一个社会,如果丧失了“社会的记忆”,社会也就无法进步和发展了。
    作者: 李伯聪      
    卷期: 1991
    页码:1-9+36
  • 关于进化认识论的几个问题
    <正> (一) 和生物学中的个体发生与系统发生问题相应,在认识论领域中也存在着人的认知的个体发生和系统发生的问题。皮亚杰由于对前一问题的研究而创立了发生认识论,坎贝尔等人由于对后一问题的研究而创立了进化认识论。对于皮亚杰的思想和工作,我国虽在解放前已有零星的介绍,但解放后在很长一段时间 更多还原
    作者: 李伯聪      
    卷期: 1993
    页码:8-15
  • 技术三态论
    技术三态论李伯聪什么是技术?这是技术哲学、技术论研究中的一个十分重要的问题。许多人在研究这个问题时,往往把这个问题“具体化”为“技术的本质是什么”的问题。对于技术的本质,不同的学者有不同的看法。有人把国外学者的代表性观点归纳为21种①,也有人说不同观... 
    作者: 李伯聪      
    卷期: 1995
    页码:26-30
  • 关于囚徒困境的几个问题
    囚徒困境是博奕论中的一个重要范例,对这个问题的研究涉及经济学、政治学、社会学、哲学、伦理学等广泛的领域。本文简要地介绍和评述了中外学者在这个问题研究中取得的成果及进行解释时提出的多种见解。囚徒困境提示的个人理性和集体理性、个人主义与道德主义的关系深化了对这些问题的认识。本文最后介绍了用计算机比赛方法研究重复的囚徒困境和合作问题的成果,分析了"一报还一报"程序取得成功和合作得以出现的原因和条件。
    作者二:李军  河南省图书馆
    作者: 李伯聪      
    卷期: 1996
    页码:25-32
  • 亚当·斯密的哲学、伦理学和经济政策思想
    本文着重论述和分析了关于亚当·斯密的哲学、伦理学和经济政策思想的几个问题,指出斯密不仅仅是一位经济学家,其著作的一个突出特点是带有跨学科性。亚当·斯密是技术社会学的先驱者之一。本文对于斯密关于经济人、伦理人的不同立论及所谓斯密难题进行了一些分析。最后,着重讨论了斯密关于看不见的手、市场制度自行调节的思想及其自由主义经济政策思想。本文首次提出可以把看不见的手同看得见的手、自由主义经济政策同国家干涉主义经济政策的张力和矛盾关系称为斯密一凯恩斯难题,指出研究这个问题具有重大意义。 更多还原
    作者二:李军  河南省图书馆
    作者: 李伯聪      
    卷期: 1997
    页码:29-36
  • 略论制度经济学派
    本文简要地回顾了制度经济学派大约一个世纪以来的发展中经历的四个阶段,分析了它作为一个“异端学派”在西方和在中国的命运与遭遇。本文指出:制度经济学派是值得从科学社会学角度进行多方面研究的一个典型案例。文中简要地介绍了新制度主义同老制度主义之间的五点重大分歧,指出制度经济学派是一个在其内部存在着相互冲突而又互补的研究纲领的学派,并对经济学中出现这种奇特的“学派现象”的原因进行了一些分析。 更多还原
    作者: 李伯聪      
    卷期: 1998
    页码:24-31
  • “骋无穷之路”的经济哲学

    作者: 李伯聪      
    卷期: 1999
    页码:2-3
  • 略论经济学哲学中的波普后方法论
    在现代西方经济学哲学中,波普的证伪主义曾经是产生了最大影响的科学哲学理论;然而,90年代以来,一些西方经济学哲学家提出需要用波普后方法论来取代波普方法论。本文简要地介绍了这些经济学哲学家的主要进路和观点,并通过对这些主要进路和观点的分析指出:倡导波普后方法论乃是西方哲学中的解释转向、社会学转向和经济学中的博奕论转向在经济学哲学中的反映。
    作者: 李伯聪      
    卷期: 1999
    页码:20-27
  • 布里丹的驴子和萨马拉问题——以范例讨论关于理性、自由意志和预期的几个问题
    虽然现代的许多方法论学者都忽视了运用范例的作用和意义 ,但范例方法是库恩的范式理论中的一项非常重要的内容 ,并且博弈论等现代科学都非常重视应用范例方法。本文强调了范例的重要性 ,介绍和分析了“布里丹的驴子”和“萨马拉问题”这两个哲学中的范例 ,指出我国学者应该重视对意志和预期问题的哲学研究 ,应该尝试运用构造和分析“成组”范例的方法研究“成组”的哲学理论问题 更多还原
    作者: 李伯聪      
    卷期: 2003
    页码:26-31+109
  • 工程共同体中的工人——"工程共同体"研究之一
    在跨学科的"工程研究"领域中,工程共同体是一个重要课题。工程共同体与科学共同体有不同 的社会作用和结构组成,工人是工程共同体的一个绝不可缺少的基本组成部分,是一个处于弱势的群体。本 文最后部分指出:"灰领""出场"和后福特制所提出的对"新工人"的要求是具有深远意义的。
    作者: 李伯聪      
    卷期: 2005
    页码:64-69+111
  • 关于工程师的几个问题——“工程共同体”研究之二
    工程共同体主要由工人、工程师、投资人、管理者构成。本文从多种社会关系中分析工程师的职业性质和特点,指出工程师所拥有的工程知识是与科学知识性质不同的另一类知识,工程知识与科学知识一样都是知识论研究的重要内容。文中还指出工程师职业本身的特性使工程师容易陷入“边缘人”困境,这使工程师在职业自觉和职业伦理方面经历了困难的历程,文章最后简要地分析了有关工程师社会地位和社会声望的一些问题。
    作者: 李伯聪      
    卷期: 2006
    页码:45-51+111
  • 中国近现代工程史的“魏源-李鸿章-郭嵩焘问题”
    中国近现代工程史的关键问题是关于在近现代时期"中国必须学习西方"的"魏源-李鸿章-郭嵩焘问题"。这个系统性问题包括了"是否需要学习"、"学习什么"、"学习谁"、"向西方学习是战略性的、长期的任务还是战术性的、短期的任务"等7个子问题。这个问题由魏源首先提出,经李鸿章深化,至郭嵩焘而达到了对这个问题分析和认识的最高潮。最后论及了这个问题和"李约瑟问题"的关系。
    作者: 李伯聪      
    卷期: 2013
    页码:33-39+45+126
  • 工程的社会嵌入与社会排斥——兼论工程社会学和工程社会评估的相互关系

    摘 要:本文简要回溯了工程社会学和工程的社会评估的发展历程。二者分别属于理论领域和实际工作领域,需要相互支持、相互配合、相互渗透。工程社会学是进行工程社会评估的直接理论基础,是搞好工程社会评估的理论指导和理论保证;另一方面,工程的社会评估是工程社会学的首要应用场域,是推动工程社会学学科发展的强大的现实动力。工程的社会嵌入和社会排斥是常见的社会现象,是工程社会学中的重要概念和重要研究课题,是进行工程社会评估工作的重要“思维框架”。
    关键词:工程社会学  社会评估  社会嵌入  社会排斥  邻避效应
     

    作者: 李伯聪      
    卷期:
    页码:88-95
  • 科学社会学视野中的屠呦呦获诺奖

    摘 要:本文以语义分析的方法指出“medicine”和“医”的含义颇为复杂,并由此讨论了诺贝尔医学奖的评奖标准问题。本文的重点是从科学社会学的角度讨论有关屠呦呦获得诺贝尔奖过程中的优先权问题。文章简要回顾和分析了围绕屠呦呦走向获得诺奖的漫长过程中出现的重重“雾霾”。优先权问题和科学奖励问题是科学社会学中的两个重要问题,而假借“集体主义”之名否认个人的优先权则是优先权之争的“畸变形式”。
    关键词:屠呦呦  科学社会学  优先权  诺贝尔奖  医学
     

    作者: 李伯聪      
    卷期:
    页码:19-24
关于我们
© 2021 中国科学院大学版权所有 地址:北京市石景山区玉泉路19号(甲) 邮编:10004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