English Version
20151
本期话题
1985年3月13日,“中共中央关于科学技术体制改革的决定”颁布,中国的科技体制改革 拉开了序幕。30年来的科技体制改革,是我国改革开放事业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世界范围内 科学技术与社会的关系发生剧烈调整的一种表现。在科技体制改革的过程中,围绕如何平衡科 学的价值与社会经济的价值、如何协调科学研究的运行机制与市场经济体制和行政管理体制的 关系、如何理解科学家的新的社会角色和社会责任,一直存在着许多争论,也从多个侧面对我 们认识当代科学技术的特征以及科学技术与社会的关系,提出了诸多重要的、值得研究的问题。 为此,本刊组织了“科技体制改革:回顾与反思”专栏,集中编发了三篇中、外学者的研究论文。 李真真的文章回顾了我国科技体制改革的历史背景,揭示了我国科技体制改革在起点上所具有 的一些特殊性质。曹聪、李宁、李侠、刘立合写的文章,提出了一个分析科技体制的概念框架, 在宏观、中观和微观三个层面解析体制内部运行的关键因素,并引入体制改革的外部环境因素。 萨特米尔的文章,则从国际比较的角度分析了中国科技体制改革近些年的新趋势。
 
本期目录
  • 从科学哲学到文化哲学:B.C.斯焦宾院士思想轨迹追踪
    此文为祝贺斯焦宾院士80华诞而作。斯焦宾是世界著名哲学家,俄罗斯(苏联)科学哲学的奠基人。在苏联时期,他主要研究了科学的结构和发生、科学基础等问题。他建构性地引入了抽象客体并建立起它们之间的联系即理论图式,阐明了理论知识的结构和发生机理;创造性地提出了研究的理想与规范、文化共相等概念,论证了科学的哲学—方法论基础的启发和预见功能。苏联解体后,斯焦宾主要关注了科学理性的历史进化、文明发展的类型等问题。当从传统文明向技术型文明转变时,经典理性和非经典理性找到了生存的文化土壤;当技术型文明的基本价值观被打破时,后非经典理性才是我们克服全球危机的不二选择。<br/>
    作者: 万长松        
    卷期: 2015
    页码: 120-127
  • 欧陆科学哲学的两条路径
    如果你戴上我称为“欧陆式眼镜”的东西,运用欧陆哲学的视角来审视诸如探究、发现、实验、理论和确证等传统的科学哲学问题,某些事物就会以颇为不同的方式呈现,你就会看到新的事物,一切事物会彼此相关并以不同的方式与背景相关。透过欧陆式眼镜的凝视,让你倾向于关注两种事物:第一,那些妨碍你看得更清晰的事物;第二,事物“如何”显现,而非事物是“什么”。该隐喻有某种严重的缺陷,但仍是有用的,因为它提示了审视科学的传统视角与欧陆视角之间的巨大差异。它也能被用于发展“科研平台”这个观念,即科学不仅仅是一组活动,不仅仅是在某种程度上允许我们将之封闭的一组工具、实践和借此形成的知识,而是由诸线条的流动之网构成的,这些线条顺利地与紧密地整合入我们的世界并且塑造了世界的轮廓。我在本文中讨论了欧陆科学哲学的两条可能路径。一条涉及的是“解构性的重演”,即对我们继承下来的科学概念(包括传统的分析性概念与海德格尔的“科学不思”的概念)的探究;另一条涉及的是可被称为“回归田野研究”的东西,即仔细地审视科学实践。接受这两条路径,将让欧陆科学哲学唤醒一大片重要的探究领域。忽略这些探究的领域,科学哲学将自食其果。<br/>
    卷期: 2015
    页码: 111-119
  • 干细胞治疗乱象的社会建构与责任反思
    本文借助确定性凹槽和配置用户概念构成的分析框架,深入当前我国干细胞治疗乱象的社会建构脉络,提出由于我国监管机制的欠缺和滞后,推行干细胞治疗的临床和商业机构获得了特殊的行动空间,在媒体的配合下,他们对潜在用户的需求意识进行了持续的建构。但建构过程的无序和缺乏规范,最终导致了干细胞治疗治理乱象的出现。在此基础上,文章反思性地探讨了相关社会主体的治理责任。<br/>
    作者: 缪航        
    卷期: 2015
    页码: 106-110
  • 欧洲分子生物学学科制度化发展初探
    本文在论述分子生物学在欧洲各国发展的同时,探讨了欧洲分子生物学实验室成立的艰难过程,借以展现分子生物学在“国家科学”与“超国家科学”这两个层面交织发展的制度化进程。区别于欧洲核子研究组织(CERN),欧洲分子生物学实验室(EMBL)的建立是以各国研究充分发展为基础的,并构成了对国家科学的一种必要补充,而各国学术纲领的融合统一是超国家层面的科学制度化得以推进的前提。<br/>作者二:袁江洋&nbsp;&nbsp;中国科学院自然科学史研究所<br>
    作者: 高洁        
    卷期: 2015
    页码: 99-105
  • 21世纪的创新体系:反思中国的科学技术改革
    中国的研究与发展活动在过去超过15年的时间里得到了快速的增长,但它发生在一个不适合于对膨胀的经费进行明智而有效利用的体制环境之中。因此,国家创新体系中的改革压力近年来正不断地扩大。本文探究了过去15年中关键的体制问题和政策问题以及在2014年出现的广泛的改革议程。通过考虑21世纪创新体系的典型特征,本文试图将中国科技改革置于一个比较的语境之中。本文提议,正如其他的国家,中国的改革方案面临着如下挑战:为政府在国家创新体系中界定一个恰当的角色,发展机制来促进和利用职业专长,以及推进真正的国际化,以便于适应一个全球化的研究与创新的世界。<br/>
    卷期: 2015
    页码: 1-11
加载更多
关于我们
© 2021 中国科学院大学版权所有 地址:北京市石景山区玉泉路19号(甲) 邮编:10004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