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本文旨在依据费耶阿本德和皮尔斯之洞见来综合探究思想。经过论证,我主张皮尔斯的探究阐释过分狭隘。更重要的是,我证明了:皮尔斯的座右铭“人们不应阻塞探究之路”与其拒绝怀疑论相冲突。由此可见,需要运用费耶阿本德的多元主义论证。不过,我借用皮尔斯和费耶阿本德两者的洞见概述了另一种观点。我论证阐明:这种观点保留了两者观点各自的重要元素,而且,在以融贯方式批判地发展那些洞见过程中,这些元素促发了它们。这种观点开创了一种认识研究分工建模的新方法。
关键词:皮尔斯 费耶阿本德 多元主义 发现经济原则 探究 怀疑论
摘 要:文章探讨了量子场论中粒子与场的相对本体论地位问题,特别是从态空间的角度分析了量子场论能否为粒子本体论提供合理基础。文章指出,自由场论的态空间具有福克表示,因此粒子与场具有相同本体论地位的观点具有一定的合理性。对于相互作用场论,尽管其态空间仍具有福克表示,但它与自由场的态空间并不相同,粒子的本体论地位较之自由场的情形要更弱一些。从有效场论的角度来看,场相对于粒子而言更为基本。
关键词:量子场论 本体论 福克表示 哈格定理 有效场论
摘 要:中国第一代航天远洋测量船“远望1号”和“远望2号”的研制是在“两弹一星”工程开展到中期提出的,从论证、设计、制造到下水有一个较长的过程。比起常规万吨级远洋轮船,“远望”号对船舶的耐波性、稳定性以及操纵性有更高的性能要求,因为其在航行过程中即使遇到海上风浪也要保证科研设备正常运行并保证测控精度。1980年,“东风五号”洲际导弹发射成功,“远望”号两艘测量船以其卓越的航行性能,与酒泉卫星发射中心以及海上测量船编队协同配合,出色完成了战略使命。
关键词:远望号 导弹 测量
摘 要:随着中国数字化社会转型的深入,就业形态发生了信息技术化革命,也对公众数字素养的提升提出了时代应然的要求。研究利用中国综合社会调查数据,对公众的数字素养与远程办公预期的关联性进行研究。研究发现:数字浸润和数字能力均对远程办公预期具有促进作用,其中数字能力的促进作用更强;数字浸润在其中起到了显著的中介效应;性别和工龄具有显著的调节效应,在男性中,数字浸润对远程办公预期的提升作用更强;且数字素养对远程办公预期的正向影响会随着工龄的增加而增强。数字素养是支持远程办公的重要方面,在重塑工作模式偏好中发挥变革性作用。
关键词:数字素养 远程办公预期 数字浸润 数字能力
编者按:
今年是科学哲学家费耶阿本德(Paul Feyerabend,1924-1994)诞辰一百周年。国内学界在二十世纪八九十年代引介了费耶阿本德的哲学思想,大家对他的方法论无政府主义较为熟知。通常把他当作非理性主义的代表,把他归入“另类科学哲学”。近年来,费耶阿本德在国际学界重焕光彩:他主张科学研究应该“百花齐放、百家争鸣”,得到了定量研究的支持;他对科学划界的宽容,与科学多元主义的趋势相符;他的反对方法,让大家开始重视科学实践中的具体方法;他对唯科学主义的批判,也让我们反思如何让科学在当代重新成为“解放”的力量!
本专题的作者都是研究费耶阿本德的专家。雅米·肖的“费耶阿本德与皮尔士论多元主义与探究”分析了费耶阿本德与美国实用主义代表皮尔士的学术关联,认为综合他们的观点可以发展科学多元主义,并为认知劳动分工的建模提供新方法。赵伟的“费耶阿本德的知识观演进”追溯了费耶阿本德的知识观演化,尤其他如何受到后期维特根斯坦的影响,其知识观演进也揭示了当代西方认识论从单薄走向厚重。郭元林、陈琼的“费耶阿本德的唯物论迷思”研究了费耶阿本德看似矛盾的各种唯物论,提出达达主义可以融贯他的哲学思想。希望本次专题可以凸显费耶阿本德的当代意义,进一步推动后续的研究。
(专题策划:王巍)
摘 要:威利斯·哈维兰·开利发明了现代空调,并在20世纪上半叶空调发展的每个关键点都发挥了重大作用。开利提出露点控制原理、合理湿度测量公式、焓湿图,为空调科学技术原理和工程化奠定了重要基础;他发明的离心压缩机大大加速了空调的工程化、产业化及商业化。20世纪40年代以来,以开利(公司)为代表的空调制造商开始使用氟利昂,致使南极上空臭氧大幅减少。尽管空调的发明和推广给人类带来了益处,但也对臭氧层、地球生态等造成了巨大伤害。
关键词:空调 发明 威利斯·哈维兰·开利 人造天气 氟利昂
摘 要:当代中国的科学传播有三个名称:科普、科技传播和科学传播,分别代表科学传播的三个群体和三种模式。由中国科协所主导的科普是主流和正统,拥有国家主义、功利主义、科学主义三重特征,近20年来有边缘化趋势。科技传播的研究者主要是传播学家,主要关注传播手段和传播效率,与科普理念没有冲突。科学传播的倡导者主要是科学史家和科学哲学家,挑战主流和正统科普的三大意识形态。以北大科学传播中心为标志,形成了中国科学传播的批判学派。三种模式仍然处在剧烈的互动和融合过程之中。
关键词:中国 科学传播 科技传播 科学普及
摘 要:人工智能设计是为了满足设计主体的目的而制造人工物的过程,设计是合目的性与合价值性的统一,设计体现设计者的意愿,设计关注设计的目的、行为以及人工物的功能。与其他技术人工物不同,智能机器具有自身推理能力与自动决策功能,为了更好地设计人工智能客体,为了充分发挥人工智能的功能,必须对其理论基础追踪溯源,对其理论来源与理论前提进行充分挖掘,才能保证人工智能设计在设计之初把人类规范与道德嵌入到智能机器中,才能规范智能机器的发展。
关键词:人工智能;设计;合乎伦理设计;道德物化
摘 要:人工智能实体能否成为法律主体存在争议。基于理性是法律主体判断标准这一通说,传统法学倾向于否定人工智能的法律主体地位。其实,自然人和非自然人法律主体遵循着不同的判断标准。理性是自然人法律主体的判断标准,拟制是非自然人法律主体的判断标准。据此,更应重视法律主体制度的法律技术价值,人工智能具有成为法律主体的合理性,以合理分担人工智能带来的风险责任。但从现实性出发,人工智能成为法律主体尚待时日。
关键词:人工智能;法律主体;理性;拟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