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在生成式人工智能时代,理解机器语言知识的本质和来源问题已成为哲学、语言科学与智能技术领域的一个重要议题。本文旨在通过对比人类儿童与机器的语言获得过程与机制,探讨当前先进的大模型在语言学习核心维度上与人类儿童的根本差异。儿童语言的获得依靠先天的语言习得装置及普遍语法、后天有限的语料输入以及丰富的社会互动与具身体验;而机器学习则立足于庞大的数据集、先进的深度学习算法和强大的计算资源。虽然最新的大语言模型在语言生成任务上表现出色,但其对语言的理解通常局限于模式识别,缺乏深层认知。同时,机器模型在语言学习过程中面临着与人类儿童相似的挑战:如何从不完美的数据输入中提炼出语言的深层结构。
关键词:生成式人工智能 机器语言 儿童语言 语言知识 柏拉图问题
摘 要:随着机器设计水平的提升和社会应用场景的扩散,越来越多的机器被赋予了拟人化特征,由此引发了一系列对机器拟人化的辩护。主流的辩护观点可以被概括为三条证成进路:以布莱恩·达菲为代表的工具论证成进路、以路易莎·达米亚诺为代表的认知论证成进路和以马克·考科尔伯格为代表的关系论证成进路。基于这三条证成进路的共性与差异,可以从“设计-使用”语境以及人机关系图景两个层面剖析机器拟人化的发生逻辑和现实根源。此外,尽管以上三条证成进路回应并部分纾解了对机器拟人化的多种伦理质疑,但仍存在着诸如欺骗、可接受性、新型人机关系等伦理问题有待进一步澄清与应对。
关键词:机器拟人化 人机关系 关系论 “设计-使用”语境 可接受性
摘 要:尽管法国的科学史与法国的哲学发展具有难以割舍的关系,但是在20世纪法国科学史建制化与国际化的过程中,历史学的作用是十分关键的。在力图改变历史学研究范式的“新史学”运动中,法国历史学者亨利·贝尔提出了“综合”思想,尝试将各种知识的历史统一起来。在这一过程中,不仅诞生了著名的“年鉴学派”,科学史学者与贝尔也展开了深入的合作。贝尔成立的国际综合中心在促进科学史发展上十分活跃,同时也推动在法国高等教育体系中建立科学史研究所。而费弗尔、柯瓦雷与贝尔的分歧则导致了1950年代“亚历山大·柯瓦雷”中心的建立。
关键词:亨利·贝尔 “综合”思想 法国科学史发展 年鉴学派
摘 要:科学传播伦理失范现象屡屡出现,建设负责任、讲伦理的科学传播事业不仅要对其伦理内涵有深刻认知,更需进一步探究复杂情境中具有可操作性的实践模式。本研究结合案例分析了科学传播伦理与科技伦理、传播伦理和社会伦理的关联,阐述了平等原则、可用原则、时机原则等由科学传播自身特质决定的本征伦理,由此构建了以科技伦理、传播伦理、社会伦理等为第一重伦理组成,本征伦理为第二重核心构成的科学传播伦理多维内涵。为进一步加强复杂科学传播情境中的伦理实践指导,研究基于“融贯权衡”方法,吸纳功利主义“整体利益最大化”和义务论“底线伦理”核心理念,提炼出了讲伦理的科学传播实践模式,为我国科学传播提供了一个伦理分析“工具”。
关键词:伦理 科学传播 科普 义务论 功利主义
编者按:
随着人工智能的进一步发展,学界对机器认知机制的讨论逐渐深入,潜藏在机器认知中的一条研究线索逐渐被学者关注到,即儿童认知对机器认知的影响。图灵、珀尔和高普尼克都认为,如果要让机器像人一样具备基本的认知能力,首要目标是要让机器像儿童一样具备初步的认知能力。该专题探讨了儿童的语言学习、儿童的因果认知和当前人工智能技术的相互作用和影响。
专题包含三篇文章,李金彩等的文章“语言知识探源:儿童与机器的语言知识从何而来?”在生成式人工智能背景下,通过对比人类儿童与机器的语言获得过程与机制,探讨了当前先进的大模型在语言学习的核心维度上与人类儿童的根本差异。张端的“唯理论、经验论与儿童因果认知” 探讨了唯理论和经验论在历史上对知识来源和本质的争论,特别聚焦于因果概念,结合现代儿童因果认知的研究,提供科学视角对这一长期哲学争论的新见解。孟佳莹的文章“机器认知中儿童视角的正反观”探讨了将儿童认知发展理论应用于机器学习的方法论、认知和实证研究的复杂性,深入分析了儿童与机器在因果推断能力方面的异同,提出了在机器认知发展中融入儿童视角的优势与局限。专题从多个方面探究机器认知与儿童认知的复杂关联,对于当前人工智能与哲学的研究提供了一个新的视角。
(专题策划:梅剑华)
摘 要: 姜长英自20世纪30年代起从事航空史研究和航空教育七十余载,他编著第一部《中国航空史》专著、在全国第一个开设“中国航空史”课程、创办我国第一本航空史研究期刊、创建中国第一个航空史研究会,为我国航空史研究和航空事业人才培养做出了突出贡献,被誉为中国航空史研究奠基人。
关键词:姜长英 中国航空史 《航空史研究》 中国航空史研究会
摘 要:当代中国的科学传播有三个名称:科普、科技传播和科学传播,分别代表科学传播的三个群体和三种模式。由中国科协所主导的科普是主流和正统,拥有国家主义、功利主义、科学主义三重特征,近20年来有边缘化趋势。科技传播的研究者主要是传播学家,主要关注传播手段和传播效率,与科普理念没有冲突。科学传播的倡导者主要是科学史家和科学哲学家,挑战主流和正统科普的三大意识形态。以北大科学传播中心为标志,形成了中国科学传播的批判学派。三种模式仍然处在剧烈的互动和融合过程之中。
关键词:中国 科学传播 科技传播 科学普及
摘 要:人工智能设计是为了满足设计主体的目的而制造人工物的过程,设计是合目的性与合价值性的统一,设计体现设计者的意愿,设计关注设计的目的、行为以及人工物的功能。与其他技术人工物不同,智能机器具有自身推理能力与自动决策功能,为了更好地设计人工智能客体,为了充分发挥人工智能的功能,必须对其理论基础追踪溯源,对其理论来源与理论前提进行充分挖掘,才能保证人工智能设计在设计之初把人类规范与道德嵌入到智能机器中,才能规范智能机器的发展。
关键词:人工智能;设计;合乎伦理设计;道德物化
摘 要:人工智能实体能否成为法律主体存在争议。基于理性是法律主体判断标准这一通说,传统法学倾向于否定人工智能的法律主体地位。其实,自然人和非自然人法律主体遵循着不同的判断标准。理性是自然人法律主体的判断标准,拟制是非自然人法律主体的判断标准。据此,更应重视法律主体制度的法律技术价值,人工智能具有成为法律主体的合理性,以合理分担人工智能带来的风险责任。但从现实性出发,人工智能成为法律主体尚待时日。
关键词:人工智能;法律主体;理性;拟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