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19世纪30年代,查尔斯·巴贝奇在《英国科学的衰落》一书中提出英国科学衰落论。从科技体制史视角分析该文献,本文认为当时阻碍英国科学发展的原因,主要是私人资助科学的机制及其引发的科学业余性问题。巴贝奇的改革思路暗示,只有将科学资助转变为国家资助模式,才有可能从根本上改变英国科学的处境,并从科研经费与人才资源、科研组织与管理等方面给出了相应建议。这些建议在一定程度上启动了19世纪英国政府资助科学的进程,促进了科技人才培养与专业队伍建设,推动了英国科学促进会的创建和皇家学会的改革。
关键词:查尔斯·巴贝奇 19世纪 英国科学 科技体制 科学资助
摘 要:文章围绕整合信息理论近年来引发的伪科学争议,梳理了该理论与神经元群选择理论、弱整合信息理论及全局神经工作空间理论间的内在关联和张力。一方面,指出该理论的确存在立场激进、可应用性较差以及部分不可证伪等问题。另一方面则强调该理论具有良好的实验实证传统,且能够独立推导出可检验预测,同时具有对新理论的启发潜力等积极面相。此外,论证了学界对该理论具有泛心论倾向的指责并非全然站得住脚。因而建议学界对整合信息理论保持开放态度,进一步关注其实证潜力,至少在当前的情况下,不宜扣上“伪科学”的帽子以否定其积极价值。
关键词: 整合信息理论 对抗性合作检验 伪科学 泛心论
摘 要:本文从科学帝国主义语境考察了上海文理学会(后成为皇家亚洲文会北华分会)建立的有利条件和不利因素。通过分析该学会的创始动机及其与皇家亚洲文会的关系,本文认为可以视该学会为科学帝国主义的产物。与以往以汉学为中心的研究不同,本文探讨了科学体制化、东方主义传统和欧洲海外扩张为该学会创造的有利环境,同时指出该学会的建立与初期发展也面临着中外关系敌对、财力不足和文化隔阂等挑战。机遇与挑战并存的境遇在塑造该学会未来发展轨迹中起到了关键作用。科学帝国主义为理解皇家亚洲文会北华分会的建立与其在近代中外交流的作用提供了新的视角。
关键词:皇家亚洲文会北华分会(上海文理学会) 科学帝国主义 科学制度化 汉学传统
摘 要:护理机器人的使用可以成为缓解老龄化背景下老年护理能力匮乏的一种有效途径,然而,它们在提供真正意义上的人类关怀、契合关怀伦理学要素方面,存在显著局限。本文基于关怀伦理学的视角,比较分析了机器人护理与传统人类护理在注意力、责任、能力和回应四个关怀道德要素上的差距,指出老年关怀的实质不应只是一种简单的实践,而在于对老年人脆弱性和尊严的关注,以及积极老龄化的社会战略。由此,借助价值敏感性设计(VSD)三重迭代的技术设计路径,以期在护理机器人设计过程中整合人类关怀价值,旨在面对护理机器人的巨大潜力与明显局限时,人类关怀的核心价值观得以维护和促进。
关键词:护理机器人 关怀伦理学 人类关怀 老年护理 价值敏感性设计
编者按:
近代以来的英国,不但是第一次科学革命的重要策源地,也是第一次工业革命的领头羊。之所以会有这样的结果,与其科学技术和工业发展中的一些社会因素密不可分,特别是19世纪英国在科技体制、社团发育、工程师培养模式等建制化方面的探索。本期刊发三篇相关论文。第一篇“英国科学的衰落:19世纪英国科技体制的危机与改革”,反映了英国科学界居安思危、不断反思和改革的群体意识与行动;第二篇:“19世纪英国电气工程师学会的成立及其早期活动”,研究了英国一个重要的科技社团——电气工程师学会的发育过程,也涉及到第二次工业革命时期新一代工程师的培养模式;第三篇“从‘干中学’到‘学后干’——简析斯蒂芬森父子两代铁路工程师的成长经历”,研究了第一次工业革命第二阶段的铁路工程师成长经历,揭示了从自然生长模式到社会有意识培养模式的转化。
(专题策划:王大明)
摘 要:广中平佑是当代日本著名代数几何学家,菲尔兹奖得主。在数学理论方面,他完成了n维情形下的奇点解消研究,高屋建瓴式地推动了代数几何体系的建构;在数学教育方面,他秉持思考为核心,鼓励问题提出,著书立说式地开启了数学创造之门;在人才培养方面,他创立基金支持并开展研讨班,高瞻远瞩式地促进了日本数学教育同国际接轨。
关键词:广中平佑 数学教育 代数几何 创造 儿童教育
摘 要:开放科学运动通过开放科学信息和过程,力图让更多群体在信息上可达,提高科研过程公开透明度和可重复性。这种致力于推进科学平等实现在科学共同体内部和外部认知价值的努力,遇到诸多困难。然而,针对开放科学运动中认知群体变化问题,展开的哲学讨论并不多见。采用认知非正义概念,本文辨析了开放科学在不同场景下的认知群体变化及所带来的认知非正义问题,区分了开放科学为何加剧科研原有问题与开放科学带来的新问题。进而以实现多元认知目标为基础,提出在科研软硬件基础设施、数据管理和分析技术培训、科学政策和基金资助、荣誉分配与认知贡献等方面,培育认知多样性、发挥不同群体的认知多样性优势,进而消解认知非正义。
关键词:开放科学 认知非正义 认知多样性 认知劳动分工 认知价值
摘 要:菲利普·沃伦·安德森被誉为凝聚态物理学领域的“巨人”。自20世纪40年代以来,他对磁性理论、超导理论和无序系统的电子结构进行研究,并提出安德森局域化;此外还对安德森-希格斯机制做出了重要的贡献,这一机制成为粒子物理学标准模型的基础。1972年,安德森发表了著名文章“多者异也”,其核心思想“涌现”被视为二十世纪重要的哲学洞见,而这篇文章也成为凝聚态物理学的独立宣言。
关键词:菲利普·沃伦·安德森 凝聚态物理学 对称性破缺 涌现 安德森局域化
摘 要:全民族抗战时期,手榴弹作为一种适合中国共产党抗日武装进行山地游击作战的武器,在战争之中大放异彩,而其在一线战斗中的大规模使用,离不开一整套手榴弹生产体系的支撑。华北地区是中国共产党领导开展敌后游击战最主要的战场,也是手榴弹生产和运用极为普遍的区域。域内各根据地都建立起了常态化的手榴弹生产体系,其中以晋冀豫、晋察冀这两个根据地最具代表性。在华北各抗日根据地着力推进手榴弹生产事业之际,生产实践过程中的技术突破是颇具考察价值的问题,其既是中国共产党在
抗日战争时期克服重重困难展开军工建设的缩影,亦是革命年代中国共产党党人的战斗力、组织力、动员力和意志力的具象化呈现。
关键词:抗日战争 军事工业 手榴弹 晋冀豫根据地 晋察冀根据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