English Version
201911
本期话题
2019年11期“帝国主义与博物学”专题

17至19世纪的欧洲博物学与海外贸易、殖民扩张紧密联系,一起绘制出欧洲近代帝国主义的扩张版图。在认知层面上,博物学家以“科学”、“统一”的分类和命名体系取代地方性知识和多样性的传统文化,实现了帝国主义对殖民地的知识和文化侵略。在实作层面上,博物学家通过引种和移植物种,助长了帝国主义对新大陆自然的掠夺,进一步彰显了博物学与殖民扩张的互生关系。国家、学术机构、贸易公司、种植园、博物学家、殖民官员、传教士等在不同层面上扮演着各自的角色,共同构筑和维系着帝国博物学的复杂网络;处于底层的本土居民和奴隶,以及被边缘化的女性参与者,同样是这个复杂网络中的一部分。对帝国博物学进行科学知识、地方性知识和文化、博物学实践、性别等多面向的探索,方可呈现一个全面丰富的帝国博物学图景,本期专题的三篇文章即是抛砖引玉的尝试。

本期组织的三篇文章,第一篇论文“帝国博物学背景下林奈与布丰的体系之争”重点讨论在“理性帝国”背景之下,林奈体系如何凭借其实用、简洁、标准化的特性完成了帝国博物学理论的建构,并在理论与实践两个层面被广泛接受和采纳;第二篇论文“私人科学与帝国野心——1834-1838年赫歇尔在好望角的博物学实作”以赫歇尔为例,考察了一种长期存在于欧洲近代帝国扩张中的“科学调查”现象,阐明了帝国空间中博物学活动与帝国扩张之间相互影响、相互促进的二元共生关系;第三篇论文“性别之眼:帝国博物学家玛丽安·诺思的思想及其冲突”则在帝国博物学研究中引入性别视角,探讨了女画家诺思的博物探险和绘画,及其性别与帝国主义观念,从中可以一窥帝国博物实践中的女性角色以及性别意识形态的影响。

本期目录
  • 帝国博物学背景下林奈与布丰的体系之争
    <div> 摘 &nbsp; 要:18世纪,地理大发现、帝国扩张客观上为欧洲带来了海量的异域物种,促进了博物学的发展,要求博物学范式的统一。林奈和布丰当时最重要的两个博物学家,二者均致力于自然秩序的理解与探寻,在对自然秩序的理解上却以不同的方式影响了后人。林奈的贡献在于性分类体系、分类、命名、植物学拉丁语等方面的改革,为博物学统一范式的建立奠定了基础,他的体系简洁、明了,更重现实应用及传播,契合了帝国博物学所需;布丰的体系则强调自然的多样性、连续性,却在体系之争中略逊一筹。但无疑,二者对自然秩序的探寻共同为博物学的发展指明了未来的方向。</div> <div> &nbsp;</div> <div> 关键词:帝国博物学 林奈 布丰 自然秩序&nbsp;</div> <div> &nbsp;</div>
    作者: 徐保军        
    卷期: 2019年11月第41卷第11期
    页码: 1-8
  • 私人科学与帝国野心: 1834-1838年赫歇尔在好望角的博物学实作
    <div> 摘 &nbsp;要:1834-1838年赫歇尔的南非科学之旅,是发生在大英帝国空间内的私人探险,在政府和王室的参与下,私人科学与帝国野心不可避免地紧密结合起来。南非之旅不仅让赫歇尔的天文观测取得巨大进展,而且还成就了他在好望角的博物学考察。赫歇尔栽培、观察、记录球茎植物,并完成大量种子发芽试验。他发现并例证物种变化,明确质疑神创论和物种不变论,还多次与赖尔、达尔文等人讨论自己的这个发现。赫歇尔还记述南非的鸟类、昆虫、矿物、物候和风土人情,绘制了大量的博物画。赫歇尔夫妇的博物画没有特意呈现植物的性器官等种类特征,不能为精确的科学分类提供所需的全部细节资料,但绘画轮廓的精确性和颜色的真实性还是得到了博物学家的认可和重视。赫歇尔在南非的天文观测与博物学,因对观察、描述、分类和绘画的共同强调,而变得&ldquo;统一&rdquo;起来。</div> <div> &nbsp;</div> <div> 关键词:约翰&middot;赫歇尔 &nbsp;博物学 &nbsp;博物画</div>
    作者: 李猛        
    卷期: 2019年11月第41卷第11期
    页码: 9-16
  • 性别之眼: 帝国博物学家玛丽安·诺思的思想及其冲突
    <div> 摘 &nbsp;要:玛丽安&middot;诺思是19世纪帝国博物学的女性代表,她的足迹遍布世界各地尤其是热带地区,探险途中完成的800多幅博物绘画在邱园的诺思画廊永久展览。在性别视野下探讨帝国博物学,可以发现诺思的帝国思想和性别观念与传统女性相背离,却又呈现出矛盾的一面。她将自己当作权威的博物学家,与博物学家精英圈子保持密切的联系,时常流露出英国子民的身份优越感和帝国主义思想,其探险和个人画廊都受益于帝国博物学网络。诺思的帝国野心里夹杂着浪漫主义的自然情怀,她拒斥以婚姻和家庭中心的传统女性生活、崇尚独立和自由,却又反对女权运动,其博物油画精确却不遵从传统的水彩植物绘画风格和图式。从诺思身上也可以一窥帝国博物学中的女性角色以及性别意识在其中的影响。</div> <div> &nbsp;</div> <div> 关键词:帝国主义 &nbsp;浪漫主义 &nbsp;社会性别 &nbsp;博物探险 &nbsp;诺思画廊</div> <div> &nbsp;</div> <div> &nbsp;</div>
    作者: 姜虹        
    卷期: 2019年11月第41卷第11期
    页码: 17-24
  • 海德格尔是技术本质论者吗?
    <div> 摘 &nbsp;要:海德格尔的技术哲学是否是一种本质主义,在相关研究中已成为一个相当重要的论争焦点。尽管有不少学者否认这一论调,但当代主流技术哲学家们都主张海德格尔是技术本质论者。本文首先对海德格尔所说的本质及技术的本质进行界定与探讨。在澄清这一问题的基础上,对将海德格尔指责为技术本质论者的观点进行反驳。最后,就海德格尔将日常所理解的本质概念推进到存在论层次进行彻底解释,并且在存在的历史发生维度对日常本质概念进行了考察而言,有理由将其称为技术元本质论者。</div> <div> &nbsp;</div> <div> 关键词:技术 &nbsp;本质主义 &nbsp;持续生成</div> <div> &nbsp;</div>
    作者: 朱海斌        
    卷期: 2019年11月第41卷第11期
    页码: 25-29
  • 哲学专家直觉跨领域差异研究
    <div> 摘 &nbsp;要:实验哲学研究发现,受过专业训练的哲学学者对于思想实验的直觉和普通人一样,也会受到诸多与理性判断无关的因素的影响。鉴于直觉在哲学中扮演的重要角色,哲学学者直觉的多样性和敏感性无疑为传统哲学方法论带来了不小的挑战。然而,通过考察以哲学学者作为被试的研究可以发现,哲学学者的专家直觉优势可能存在领域差异:在道德哲学领域,专家直觉的优势不明显;而在另外一些哲学领域,如知识论,专家直觉似乎比大众直觉更为可靠。同时,从反思相关性、认知过程以及领域特征三个角度对此进行分析,能进一步揭示直觉跨领域差异的深层机制。实验哲学研究者应充分认识到这一差异,在考虑专家直觉优越性等问题时,对直觉做出更为细致的划分。</div> <div> &nbsp;</div> <div> 关键词:哲学直觉 &nbsp;专家直觉优势 &nbsp;直觉划分 &nbsp;思想实验 &nbsp;实验哲学</div>
    作者: 伍素        
    卷期: 2019年11月第41卷第11期
    页码: 30-36
加载更多
关于我们
© 2021 中国科学院大学版权所有 地址:北京市石景山区玉泉路19号(甲) 邮编:10004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