English Version
李猛
作者介绍
发表论文
  • 博物学在皇家学会中地位的演变
    以英国皇家学会为载体,考察博物学在近代地位的起伏变化。学会成立初期,会员受到培根理论的影响,特别重视博物学,并将它视作通向新形式自然哲学的基石;随着自然哲学地位的提升和数学、实验研究方法逐渐得到认可,博物学传统不断受到贬损;从18世纪中叶起,由于雷和林奈等分类体系的出现与传播,博物学重新得以繁荣。学会内部,博物学家与自然哲学家两大派别冲突不断。
    作者: 李猛      
    卷期: 2013
    页码:46-50+126
  • 关于清朝乾隆时期中英之间的一次科学交流:1792-1794年英国使团在中国的博物学活动及其幕后策划者
    1792-1794年,马嘎尔尼率英国大使团访问中国,这是世界近代以来两大帝国之间发生的首次大规模外交活动。皇家学会主席班克斯希望借此增进对中国博物学的认识,实现对中国动、植物资源的科学与经济价值使用,以增强大英帝国实力,于是便主动帮助使团制定在中国的博物学活动规划。抵达中国后,以斯当东为首的博物学团体记载下大量博物情报,采集了许多植物标本,并多次与班克斯通讯,报告在中国的博物学见闻。英国使团的博物学活动体现出该时期中英科学文化交流与“西学东渐”十分不同的特点。
    作者: 李猛      
    卷期: 2015
    页码:71-76
  • 私人科学与帝国野心: 1834-1838年赫歇尔在好望角的博物学实作
    摘  要:1834-1838年赫歇尔的南非科学之旅,是发生在大英帝国空间内的私人探险,在政府和王室的参与下,私人科学与帝国野心不可避免地紧密结合起来。南非之旅不仅让赫歇尔的天文观测取得巨大进展,而且还成就了他在好望角的博物学考察。赫歇尔栽培、观察、记录球茎植物,并完成大量种子发芽试验。他发现并例证物种变化,明确质疑神创论和物种不变论,还多次与赖尔、达尔文等人讨论自己的这个发现。赫歇尔还记述南非的鸟类、昆虫、矿物、物候和风土人情,绘制了大量的博物画。赫歇尔夫妇的博物画没有特意呈现植物的性器官等种类特征,不能为精确的科学分类提供所需的全部细节资料,但绘画轮廓的精确性和颜色的真实性还是得到了博物学家的认可和重视。赫歇尔在南非的天文观测与博物学,因对观察、描述、分类和绘画的共同强调,而变得“统一”起来。
     
    关键词:约翰·赫歇尔  博物学  博物画
    作者: 李猛      
    卷期: 2019年11月第41卷第11期
    页码:9-16
关于我们
© 2021 中国科学院大学版权所有 地址:北京市石景山区玉泉路19号(甲) 邮编:10004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