English Version
20194
本期目录
  • 莱布尼茨的归纳之思和谜题之解
    摘 要:莱布尼茨先于休谟提出了归纳合理性议题,但人们往往忽视了他的归纳逻辑思想,将其视为一个纯粹的理性主义者。莱布尼兹对归纳的论述广泛地散布在他的诸多著作和手稿中,在归纳辩护上表现出折中主义倾向。他把归纳合理性限定在偶然的似真领域,而归纳合理性依赖一些形而上学的普遍假说原则,既强调经验归纳对于获取事实真理的必要性,同时又采取了理性主义的辩护路径。莱布尼茨在其归纳辩护中提出了假说-演绎法的雏形:“先验猜想方法”,闪耀着现代科学的方法论光辉,在宏大的形而上学体系中给经验探究留有一席之地。
     
    关键词:莱布尼茨  休谟问题  假说原则  “先验猜想方法”
     
     
    作者: 李帅        
    卷期: 2019年4月第41卷第4期
    页码: 1-7
  • 神经全局工作空间:迪昂意识思想简论
    摘 要:意识是人性——人之为人——的根本条件。科学地理解意识,也许是有意识的理智在完备地理解世界时要去完成的“最后问题”。我们提出,现象学-形而上学-方法论-实验科学——这四个维度构成了判断和评价一个科学的意识理论之全面性的参照框架。根据这个参照框架,我们概论了当代认知神经科学家迪昂提出的“神经全局工作空间”意识理论的主要思想。迪昂认为,由于进入脑内的信息是以模块化方式并行处理的,所以在理论上需要一个信息分享-交流机制以解决模块化无法处理的新异性以及模块化之间的冲突。迪昂将这个信息分享-交流机制称之为“神经全局工作空间”,并主张进入全局工作空间的信息就是有意识的信息。哲学上,迪昂意识理论的显著特点是从信息处理的角度对意识进行功能主义和物理主义的分析。
     
    关键词:迪昂  有意识通达  最小对比  信息分享机制  意识的标记
     
    作者: 安晖        
    卷期: 2019年4月第41卷第4期
    页码: 8-14
  • 意识的统一性何以可能?
    摘 要:“意识的统一性”是当代认知哲学和脑科学中一个颇有争议的论题,但不可否认它是理解意识现象的关键。随着认知神经科学的发展,尤其是对割裂脑病人的研究,发现了意识统一性的反例,对意识本质上具有一致性通道的主张产生了质疑。由于大脑模块间的知觉内容不一,且涉及不同模块性的视觉和触觉经验需要不同类型的表征内容,认知科学家赫尔利从副现象论对统一意识观点做了修正,试图通过意识的局部统一性建立物理主义框架下的意识统一性论题。然而,从认知哲学的视角看,无论是统一性论题的反例,还是副现象论的修正,都不足以驳倒意识的统一性论题,根本原因在于我们直觉上感觉意识是整体感知世界的,但这种直觉还缺乏确凿的经验证据支持。
     
    关键词:意识统一性  副现象  认知神经科学
     
    作者: 魏屹东        
    卷期: 2019年4月第41卷第4期
    页码: 15-21
  • 可证实性背后的分道扬镳 ——维特根斯坦与维也纳学派关系探微
    摘 要:维也纳学派一直被看作维特根斯坦的模仿者,尤其是其证实主义的观点,更是被认为直接受到了《逻辑哲学论》(TLP)的启示。本文从“证实”问题出发,以“对象”这个概念为切入点,试图澄清二者之间的真正关系。在TLP中“对象”代表的不是可观察的事物,只是逻辑上的设定。这表明TLP中没有对经验的讨论,从而也没有证实的思想。在1929年之后,维氏将语言的意义建基于实指定义上,并开始讨论证实问题,但对经验的关注只是他向日常语言过渡的一个阶段。因此维也纳学派和维特根斯坦的相似性只是逻辑形式上的相似性,维也纳学派力图建立统一的科学语言,解释科学语言和科学认知如何融合逻辑和经验这两个要素,而维氏的关注点则在日常语言所折射出的生活多样性上,不同的语言观造成了他们根本立场上的差异。
     
    关键词:可证实性  对象  经验  日常语言  逻辑
     
    作者: 宋珊        
    卷期: 2019年4月第41卷第4期
    页码: 22-27
  • 论唐钺的因果律或因果性概念
    摘  要:作为心理学家的唐钺对科学哲学也颇感兴趣,并对因果律或因果性加以探究。他认为,科学以因果律为其基本定理,心理现象受因果律支配,科学能够解决人生观的全部,情感及其爱和美可以加以科学分析。
     
    关键词:唐钺  因果性  科学  心理学  人生观  爱和美
    作者: 李醒民        
    卷期: 2019年4月第41卷第4期
    页码: 92-98
加载更多
关于我们
© 2021 中国科学院大学版权所有 地址:北京市石景山区玉泉路19号(甲) 邮编:10004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