English Version
20182
本期目录
  • 国人对真平时差的认识历程初探
    <div> 摘 要: 真平时差是精准的时间计量所必须要面对的重要问题,国人对其的认识史以及相关制度的行用史在文中得到了较全面的追溯。沈括首先从理论角度出发指出了真太阳日的不均匀,但他的具体描述与实际现象并不相符。明末清初是西方真平时差理论引入我国的时期,从《崇祯历书》到《历象考成》的一系列历法中,真平时等概念经历了由混乱走向明晰、由矛盾走向自洽的变化。大约到19世纪中叶,国人开始把平时与钟表联系起来,伴随着钟表的普及和现代市镇播时设施的设立,平时作为时间制度开始在一定范围内推广,不过20世纪三四十年代以后,标准时的广泛推行使得地方平时很快成为尘封的大众记忆而只在某些专业领域得以延续。</div> <div> &nbsp;</div> <div> 关键词: 时间计量 &nbsp;真太阳日 &nbsp;真平时差 &nbsp;均时差 &nbsp;钟表</div> <div> &nbsp;</div>
    作者: 任杰        
    卷期: 2018年2月第40卷第2期
    页码: 72-78
  • 西北联大科学技术贡献溯源
    <div> 摘 要:西北联大与西南联大同为我国战时最大的两个大学联合体之一,在艰苦的条件下存续和发展了诸如北洋大学等中国最早的理工农医高等教育。它不仅做出了重要的科学技术贡献,而且形成了一支强有力的科研队伍,以高等教育滋育西北,推进了西北社会的现代化进程。这些成就的取得与西北联大传承北平大学、北平师范大学和北洋工学院等的优秀科学传统,立足西北、融汇世界的办学定位和在后方拿起笔杆当刀枪、以科技学术救亡图存的抱负密切相关。</div> <div> &nbsp;</div> <div> 关键词:西北联大 &nbsp;科学研究 &nbsp;理工农医 &nbsp;工程技术</div> <div> &nbsp;</div>
    作者: 郭晓亮        
    卷期: 2018年2月第40卷第2期
    页码: 79-84
  • 人类胚胎基因编辑的伦理悖论及其化解之道
    <div> 摘 要:人类胚胎基因编辑引发了全球生物学家、生命伦理学者和社会公众等激烈的伦理论争。反对者认为,人类胚胎基因编辑突破了不可逾越的伦理&ldquo;红线&rdquo;,应当&ldquo;全面禁止&rdquo;,理由主要有:改写人类进化方式;存在严重技术风险;违背后代自决权;导致人类社会新的不平等;损害人类的&ldquo;基因完整性&rdquo;与&ldquo;人种完整性&rdquo;。而支持者认为,人类胚胎基因编辑有利于探究生命奥秘和促进人类健康,具有科学及道德合理性,应当&ldquo;全面开放&rdquo;。面对这一巨大而深刻的伦理悖论,本文提出了&ldquo;有限开放&rdquo;的解悖路径,即实现人类胚胎基因编辑的差异性发展,使之&ldquo;弃恶扬善&rdquo;,同时,构筑立体的人类胚胎基因编辑监管体系,为其伦理悖论的化解提供制度保障。</div> <div> &nbsp;</div> <div> 关键词:人类胚胎基因编辑 &nbsp;伦理悖论 &nbsp;有限开放 &nbsp;差异性发展 &nbsp;立体监管</div> <div> &nbsp;</div>
    作者: 陶应时        
    卷期: 2018年2月第40卷第2期
    页码: 85-91
  • 论“巴尔的摩案”的社会建构 ——有关调查的主体、文本、结论变动的历史研究
    <div> 摘 要:历经十年的巴尔的摩案经历了调查主体、调查文本、调查结论的同步变化,第一阶段的1986年沃利茨委员会和艾森的调查只是科学家内部学术争端的调查,并没有人提出科研不端行为的指控。第二阶段的1987-1991年美国国立卫生研究院的三次调查经历了主体、文本、结论的同步变化,调查主体先后有迈尔斯小组、戴维小组和新组建的美国科学诚信办公室,调查文本先后有Beta-1试剂作用的夸大、17页实验记录和1号笔记本日期的真实性,调查结论从科学错误到严重错误,直至科学不端行为。第三阶段的1994年美国科研诚信办公室调查草案再次判定科研不端行为,1994-1996年美国卫生与人类服务部上诉委员会受理上诉后判定认为,金西&bull;凯利没有不端行为。纵观十年调查,调查具体文本的转换影响着调查结论的反复,它是自然建构的;调查主体的变化直接影响调查结论的反复,政治介入是科研不端行为调查程序成熟的阶梯,这是社会建构的阶梯作用。今天不再需要这样的阶梯,但不可否定这一阶梯在在其建构中的价值和作用。</div> <div> &nbsp;</div> <div> 关键词:巴尔的摩案 &nbsp;科研不端行为调查 &nbsp;调查主体 &nbsp;调查结论 &nbsp;调查文本</div> <div> &nbsp;</div>
    作者: 王阳        
    卷期: 2018年2月第40卷第2期
    页码: 92-99
  • “养马知识”与“男性性别” ——对一项典型蒙古传统科技的性别研究
    <div> 摘 要:传统蒙古社会中的&ldquo;养马知识&rdquo;与&ldquo;男性性别&rdquo;,都具有很强的文化特殊性,而且它们之间密切相关。一方面,养马知识是传统蒙古男性鲜明的性别特征,是他们社会化的必备经历,也是他们男性气质塑造以及性别秩序形成的重要影响要素。另一方面,男性群体是蒙古传统养马知识的主要创造者、使用者、传承者。这种对&ldquo;养马知识&rdquo;与&ldquo;男性性别&rdquo;复杂联系的讨论,将把传统科技与日常生活、传统科技与普通民众相互关联起来,从而进一步展现传统科技的特殊社会文化内涵以及传统性别文化的特殊建构过程。</div> <div> &nbsp;</div> <div> 关键词:蒙古族 &nbsp;传统科技 &nbsp;养马知识 &nbsp;男性 &nbsp;社会性别</div>
    作者: 图力古日        
    卷期: 2018年2月第40卷第2期
    页码: 100-106
加载更多
关于我们
© 2021 中国科学院大学版权所有 地址:北京市石景山区玉泉路19号(甲) 邮编:10004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