English Version
20182
本期目录
  • 大数据中的算法化常规科学及其反常 ——以疑似“戴森球”的发现为例
    <div> 摘 要:在当代,庞大杂多的数据冲击会使库恩所区分的&ldquo;常规科学&rdquo;与&ldquo;反常&rdquo;这两个阶段的科学研究形态同时发生变化。常规科学的变化就是产生算法化的趋势,即常规科学研究趋向于运用数据挖掘之类的算法从庞大杂多的数据中识别隐藏的模式。这种趋势使常规科学的范围极大扩张,进而引起&ldquo;人在科学研究中的作用是否会被算法取代&rdquo;的担忧。疑似&ldquo;戴森球&rdquo;的发现则是针对如此常规科学的一个特殊的反常案例。该案例表明,在大数据导致的常规科学算法化的背景下,科学的反常会趋向极端化。为了应对这类极端反常,科学就需要鼓励极大丰富的理论创新和公众的参与。这时,人的作用就不可能被算法取代。</div> <div> &nbsp;</div> <div> 关键词:大数据 &nbsp;常规科学 &nbsp;算法 &nbsp;反常 &nbsp;戴森球</div>
    作者: 谭力扬        
    卷期: 2018年2月第40卷第2期
    页码: 107-114
  • 魔术、幻觉与进化 ——魏格纳的魔术幻觉论自我理论评析
    <div> 摘 &nbsp; 要:我们&ldquo;随身携带&rdquo;的自我究竟是什么?我们&ldquo;呼之即来&rdquo;的自我感究竟是怎样产生的?对于当代心灵科学哲学高度关注的这一重要论题,美国著名实验心理学家魏格纳基于实验论证了一种极为奇特而又颇具影响的自我理论:自我是意识意志制造的魔术戏法引起的幻觉。然而,本文的考察则表明,这种魔术幻觉论自我理论既面临诸多困境,又存在内部矛盾,并不成立。</div> <div> &nbsp;</div> <div> 关键词:自我问题 &nbsp;心理机制 &nbsp;魔术幻觉 &nbsp;自相矛盾</div> <div> &nbsp;</div>
    作者: 刘高岑        
    卷期: 2018年2月第40卷第2期
    页码: 115-121
  • 可供性具身认知的设计方法论意义
    <div> 摘 要:以可供性内涵的环境行为协调性,分析了其量化的身体尺度测量方法,构成了具身认知的基础。通过挖掘可供性具身认知的丰富内涵,架通了自然和人文思想的契合点,为设计提供基于具身认知的设计方法论原理,即遵循身体尺度把握设计的&ldquo;度&rdquo;,还原生态的行为-环境;遵循生态尺度设计保护生态系统。</div> <div> &nbsp;</div> <div> 关键词:可供性 &nbsp;身体尺度 &nbsp;生态设计</div> <div> &nbsp;</div>
    作者: 王义        
    卷期: 2018年2月第40卷第2期
    页码: 122-128
  • 从实验装置改造能手到诺贝尔物理学奖得主 ——中村修二在日亚公司研制蓝色LED案例研究
    <div> 摘 要:剖析具有典型性的重大科技突破案例是制定行之有效的科技政策的基础,而诺贝尔奖级科技突破毫无疑问具有典型性,因此有必要对这些重大科技突破的演进过程展开深入的考察。这篇论文按照通往日亚化学工业公司之路、蓝色发光二极管选题的确立经纬、决定用金属化合物气相外延生长法制备氮化镓薄膜、高质量氮化镓单晶体薄膜的研制、氮化镓P型结晶制造技术的开发、双异质结蓝色发光二极管正式投产的进路,考察了2014年度的诺贝尔物理学奖得主中村修二发明高效率蓝色发光二极管的具体过程,分析了导致中村取得诺贝尔奖级重大科技突破的主要原因。论文最后指出:在科学日益技术化、技术日益科学化的今日,自行改造或设计制作实验装置,确保其先进性和唯一性,在一些情况下已成为开拓研究领域、催生源头创新、推动前沿突破的前提条件之一,因此学校应把动手能力和工匠精神的培养放到更加突出的位置。</div> <div> &nbsp;</div> <div> 关键词:中村修二 &nbsp;蓝色发光二极管 &nbsp;诺贝尔物理学奖 &nbsp;实验装置 &nbsp;工匠精神</div> <div> &nbsp;</div>
    作者: 周程        
    卷期: 2018年2月第40卷第2期
    页码: 129-139
加载更多
关于我们
© 2021 中国科学院大学版权所有 地址:北京市石景山区玉泉路19号(甲) 邮编:10004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