English Version
20174
本期目录
  • 20世纪上半叶德国汉学家对中国科技史的研究
    摘   要:20世纪上半叶,德国汉学家在中国科技史研究方面取得了非凡的成就。本文梳理了这一时期的德国汉学家在十几个中国科技史领域研究成果,并从汉学史方面对这些成果进行了定位。在用西方的现代学术理路将传统中国知识纳入近现代的西方学科体系和知识系统方面,德国汉学家们的研究实际上是第一步的尝试,他们的研究方法和问题意识,都引起了中国学术界的极大关注。20世纪上半叶德国汉学家对中国科技史的研究,也迅速反哺到了中国学术界。竺可桢等一批具有科学史意识的科学家,也已经开始运用现代的学术方法对中国科学史进行研究。
     
    关键词:德国  汉学  中国科学技术史
     
    作者: 李雪涛        
    卷期: 2017年7月第39卷第4期
    页码: 60-67
  • 论技术知识再分类的可能进路
    摘    要:技术知识是指以人为主体关于设计、制作和使用技术人工物所需的知识体系。卡彭特、罗波尔、文森蒂和德维斯等哲学家分别从不同角度对技术知识进行归类,而随着技术不断进步,技术知识的内容框架也在不断演变,技术知识的分类需再探讨。以模块化理论为基础,将技术知识体系分解为设计知识模块、改造或制作知识模块、操作和使用知识模块。再对三大技术知识主模块细分子模块,技术知识模块之间的动态整合有利于技术知识的流动,为技术教育的教学设计和评价反馈提供直接的理论基础。
     
    关键词:技术知识  模块化  分类  子模块
     
    作者: 林润燕        
    卷期: 2017年7月第39卷第4期
    页码: 46-51
  • 普兰廷加的恰当功能主义
    摘   要:普兰廷加主张知识是被保证的真信念,而保证由三个密切相关的核心要件构成:恰当功能、设计计划和可靠性。无疑,恰当功能主义存在诸多问题,如与可靠论的区别问题、知识论的本体论蕴含问题等,这些问题的根源在于普兰廷加把为知识寻找“第三个条件”的后葛梯尔式知识论路径视为理所当然,导致其既不能坚持认知官能本身的探究,又不能在新的视角下重新审视知识的构成与本质。因此,为了弥补这两方面的缺陷,一种合理的建议就是引入当代德性知识论所实践的亚里士多德主义,即深入挖掘人的理智德性及其认知意义。
     
    关键词:保证  恰当功能  设计计划  可靠性  理智德性
     
    作者: 方红庆        
    卷期: 2017年7月第39卷第4期
    页码: 37-45
  • 作为科学合理性模型的助勘式结构
    摘  要:科学合理性不完全依赖于算法,也依赖于可错却可靠的局部知识论规范。具有系统偏差的助勘式认知工具就是这种局部的认知规范。本文通过分析科学实践对助勘式认知工具的具体应用,总结出其中的基本特征。在此基础上提出助勘式结构的概念,并论证助勘式结构为科学合理性提供了可行的模型。
     
    关键词:助勘式结构  算法  偏差  科学合理  知识论规范
     
    作者: 黄翔        
    卷期: 2017年7月第39卷第4期
    页码: 22-28
  • 论当代科学实在论局部化走向的逻辑与问题
    摘   要:在“悲观归纳”等问题揭示出科学实在论“非奇迹论证”存在的诸多难题之后,“局域化”策略逐渐发展成为当代科学实在论最重要的辩护方向。迄今为止,这种局域化辩护主要形成了两条最有影响的发展理路,即“结构主义”的实在论和“分而治之”的实在论,它们针对“悲观归纳”对科学实在论核心理念的质疑采取了“区别对待”的“局域化”思路,分别将“非奇迹论证”诉诸于科学理论的中“结构”和“本质要素”(而非理论整体)来解答反实在论提出的难题。
     
    关键词:非奇迹论证  悲观归纳  局域实在论  不充分决定命题
    作者: 贾向桐        
    卷期: 2017年7月第39卷第4期
    页码: 29-36
加载更多
关于我们
© 2021 中国科学院大学版权所有 地址:北京市石景山区玉泉路19号(甲) 邮编:10004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