English Version
20174
本期目录
  • 信任何以被保证?
    <div> 摘 &nbsp; 要:当今哲学家力图从信念信任、情感信任及认识信任三种不同的理论来回答信任何以保证的问题。其中第一种理论作为正统观点备受质疑和挑战;后面二种理论分别把保证信任的根据归于情感的态度或因素(如意愿、承诺等)与认识论的合理性理由(证言的可靠性、信任的认识特性等)。本文认为,这些理论的共同之处不仅是对信任境况(构成要素及条件)给予说明,而且重要的是在不同程度上遵从了信任的个体主义。最后本文讨论了厚信任(或群体信任)的观念及其保证的理论,该理论虽被人们忽视但将成为未来信任研究中的一个重要研究方向。</div> <div> &nbsp;</div> <div> 关键词:信任 &nbsp;信念信任 &nbsp;情感信任 &nbsp;认识信任 &nbsp;厚信任</div> <div> &nbsp;</div>
    作者: 王善波        
    卷期: 2017年7月第39卷第4期
    页码: 16-21
  • 知觉经验与知觉信念之第三条道路 ——基于戴维森与麦克道尔之争
    <div> <div> 摘 &nbsp; 要:知觉在哲学上的重要性毋庸置疑。那么心灵与世界之间究竟是一种什么关系?或者说知觉经验是否有命题内容?这是长期以来一直存有争议的问题。戴维森主张知觉经验不是命题态度,不具有命题内容,因此知觉经验不能为信念提供理由。而麦克道尔等人认为知觉有确定的命题内容,能够为信念提供理由。在分析二者理论的基础上,似乎我们还有第三条道路可选,即从功能上来解决知觉经验与信念之间的争议,那这第三条道路是否行得通呢?</div> <div> &nbsp;</div> <div> 关键词:知觉经验 &nbsp;知觉信念 &nbsp;信念原则 &nbsp;授权 &nbsp;命题态度</div> <div> &nbsp;</div> </div> <p> &nbsp;</p>
    作者: 樊岳红        
    卷期: 2017年7月第39卷第4期
    页码: 1-7
  • 知识的价值之争“淹没难题”与可靠主义的回应
    <div> 摘 &nbsp;要:&ldquo;淹没难题&rdquo;是近二十年来知识论中讨论的最重要的问题之一。该问题最初由扎格泽博斯基提出,目的在于挑战可靠主义,认为一旦真信念在场,形成真信念的可靠过程的价值就被真信念的价值淹没了。如果这一说法成立,那么可靠主义主张的知识就与真信念毫无差异,这显然是可靠主义者所反对的。作为可靠主义者的戈德曼和奥尔森提出条件概率方案和价值自主化两种策略来回应&ldquo;淹没难题&rdquo;,但是效果不佳。笔者在戈德曼和奥尔森的&ldquo;反属性寄生主义&rdquo;的启发下,认为一种消解&ldquo;淹没难题&rdquo;的策略是可行的。</div> <div> &nbsp;</div> <div> 关键词:&ldquo;淹没难题&rdquo; &nbsp;可靠主义 &nbsp;条件概率 &nbsp;价值自主化 &nbsp; 属性寄生主义</div> <div> &nbsp;</div>
    作者: 方环非        
    卷期: 2017年7月第39卷第4期
    页码: 8-15
  • 价值在科学中的角色——回应王巍
    <div> 2012年底,笔者在台湾大学出版社出版《认知与评价:科学理论与实验的动力学》一书(以下简称《认知》),承蒙北京清华大学科技与社会所王巍教授写作书评并发表于《自然辩证法通讯》[1],使笔者感到十分荣耀。王巍教授针对拙作提出深入又富卓见的评论,笔者受益良多,他的高见也引起许多值得进一步讨论的地方。笔者因此写作此文,以响应这篇优秀的评论,希望能促进我辈华语学者之间的相互讨论与思想交流。</div> <div> &nbsp;</div>
    作者: 陈瑞麟        
    卷期: 2017年7月第39卷第4期
    页码: 153-155
  • 科学认知的文化框架问题
    <div> 摘 &nbsp; 要:文化对作为知识的产生以及认知探究活动的科学的影响,越来越受到人们的重视。但是,文化特别是那种基于不同区域的、具有较大差异的不同类型的文化是如何影响享有该文化的群体的认知活动,文化系统在多大程度上作为认知的主体特别是功能化的&ldquo;认知装置&rdquo;而呈现于群体活动之中,作为整体的文化又是如何与科学家个体的认知过程发生关联等问题,似乎还研究得不够。本文为深入探讨这些问题,在提出或重申&ldquo;文化框架&rdquo;这一概念的基础上,从文化与认知的两个方面探讨&ldquo;基于文化框架的认知&rdquo;诸问题。由此而引出的集体认知与个体认知、框架与实在、规范与行动等相互关系的&ldquo;对子&rdquo;,也在&ldquo;文化框架&rdquo;的视角下进行必要的理论分析和讨论。</div> <div> &nbsp;</div> <div> 关键词:科学 &nbsp;认知 &nbsp;文化框架</div>
    作者: 蒋谦        
    卷期: 2017年7月第39卷第4期
    页码: 125-133
加载更多
关于我们
© 2021 中国科学院大学版权所有 地址:北京市石景山区玉泉路19号(甲) 邮编:10004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