English Version
20144
本期目录
  • 具身范式下的社会认知过程及其临床意义
    镜像神经系统被认为在社会认知中扮演着重要的作用,是作为理解他人的行为、意图以及情感的神经机制。众多研究结果表明镜像神经元的模仿机制和神经网络系统可能均与日常生活中的社会功能有关。对社会认知过程的具身范式不仅提供一种理解个体与他者之间人际互动的解释,也对心理治疗中的技术有启迪。对具身认知的有关争议进行了再审视,尤其是在语言与行为理解方面。对孤独症治疗方案的研究显示出具身范式下可能的联结。然而有关镜像神经元在心理治疗临床的作用尚未有效评估。<br/>
    作者: 徐云        
    卷期: 2014
    页码: 32-36+50+126
  • 莱布尼茨时空观的演变历程
    本文通过对莱布尼茨文本的考察,将莱布尼茨时空观的演变历程划分为三个阶段:早期(1669-1671)、中期(1676-1687)以及晚期(1795-1716)。本文认为,莱布尼茨在早期认为空间是独立于物体而存在的实体,时间是依赖于运动的偶性;在中期他认为时空是现象的;在晚期他认为时空是关系的、观念的和连续的。 <br/>
    作者: 王冰清        
    卷期: 2014
    页码: 37-43+126
  • 理解:一种语言现象——从维特根斯坦观点来修正中文房间思想实验
    塞尔用中文房间思想实验说明机器不能思维,而维特根斯坦早在20世纪50年代就已经提出机器不能思维,二者殊途同归,但论证的路径与方法却很不一样。塞尔认为机器不能思维在于它产生不了理解,因为理解依赖于特定的生化反应。而维特根斯坦的理论表明,理解是一种外在的语言现象。理解是由语言所产生的社会现象,是语言及其语境所建构的产物。 <br/>
    作者:        
    卷期: 2014
    页码: 44-50+126
  • 国际科学史研究的几个新主题
    国际科学史研究近几年来发生了深刻的变化,有几个主题值得关注,包括灾难史、女性科学史、物质和视觉转向及跨国科学史研究等。灾难史研究中,研究的主题涉及核泄漏、环境污染、自然灾害、技术事故等。随着女权主义运动的全面展开,女性科学史成为科学史的重要领域,其中美国科学史家罗塞特(M.Rossiter)的《美国女科学家》三部曲树立了女性科学史研究的典范。物质转向和视觉转向是近年来欧美科学史研究最引人注目的现象,是科学论实践转向的重要部分。跨国科学史研究刚刚起步,超越了以民族-国家为中心的科学史叙事,为科学史研究提供了新的学术增长点。 <br/>
    作者: 戴建平        
    卷期: 2014
    页码: 51-57+95+126
  • 女性主义与SSK的科学编史学差异研究
    从科学编史学的角度对女性主义和科学知识社会学(SSK)的科学史理论与经验研究进行比较分析,认为二者在编史目标与内容、编史视角与方法论、科学观与科学史观等方面均存在差异,女性主义在某些方面对SSK有所超越。 <br/>
    作者: 章梅芳        
    卷期: 2014
    页码: 58-64+127
加载更多
关于我们
© 2021 中国科学院大学版权所有 地址:北京市石景山区玉泉路19号(甲) 邮编:10004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