English Version
202412
本期话题
专题:纪念费耶阿本德诞辰一百周年

编者按:

       今年是科学哲学家费耶阿本德(Paul Feyerabend,1924-1994)诞辰一百周年。国内学界在二十世纪八九十年代引介了费耶阿本德的哲学思想,大家对他的方法论无政府主义较为熟知。通常把他当作非理性主义的代表,把他归入“另类科学哲学”。近年来,费耶阿本德在国际学界重焕光彩:他主张科学研究应该“百花齐放、百家争鸣”,得到了定量研究的支持;他对科学划界的宽容,与科学多元主义的趋势相符;他的反对方法,让大家开始重视科学实践中的具体方法;他对唯科学主义的批判,也让我们反思如何让科学在当代重新成为“解放”的力量!

       本专题的作者都是研究费耶阿本德的专家。雅米·肖的“费耶阿本德与皮尔士论多元主义与探究”分析了费耶阿本德与美国实用主义代表皮尔士的学术关联,认为综合他们的观点可以发展科学多元主义,并为认知劳动分工的建模提供新方法。赵伟的“费耶阿本德的知识观演进”追溯了费耶阿本德的知识观演化,尤其他如何受到后期维特根斯坦的影响,其知识观演进也揭示了当代西方认识论从单薄走向厚重。郭元林、陈琼的“费耶阿本德的唯物论迷思”研究了费耶阿本德看似矛盾的各种唯物论,提出达达主义可以融贯他的哲学思想。希望本次专题可以凸显费耶阿本德的当代意义,进一步推动后续的研究。

                                                                                                                           (专题策划:王巍)


本期目录
  • 德雷福斯人工智能批判的基石及其社会有效性探析
    <p>摘 要:德雷福斯基于“熟练应对”概念批判符号主义人工智能,揭示了人类智能的非反思性和身体在智能中的作用,为重新理解人类行动、实践和意义的问题提供了一种新的途径。虽然在符号主义人工智能之后,已经有了诸如神经网络的新发展,但凭借对人类智能的本质描述,德雷福斯的批判依然有效,仍能为人工智能的发展提供深刻启示。</p><p><br/></p><p>关键词:熟练应对 非反思 身体 人工智能 人类智能</p><p><br/></p>
    作者: 国旗   朱松峰      
    卷期: 2024年第46卷第12期
    页码: 53-61
  • 海陆空一体化视域下中国第一代航天远洋测量船的研制
    <p>摘 要:中国第一代航天远洋测量船“远望1号”和“远望2号”的研制是在“两弹一星”工程开展到中期提出的,从论证、设计、制造到下水有一个较长的过程。比起常规万吨级远洋轮船,“远望”号对船舶的耐波性、稳定性以及操纵性有更高的性能要求,因为其在航行过程中即使遇到海上风浪也要保证科研设备正常运行并保证测控精度。1980年,“东风五号”洲际导弹发射成功,“远望”号两艘测量船以其卓越的航行性能,与酒泉卫星发射中心以及海上测量船编队协同配合,出色完成了战略使命。</p><p><br/></p><p>关键词:远望号 导弹 测量</p><p><br/></p>
    作者: 郭昭昭   李嘉雯      
    卷期: 2024年第46卷第12期
    页码: 62-68
  • 基于开方算法的中国古代方程分类研究
    <p>摘 要:开方术是中国传统数学中发展较为完善和成熟的内容之一,是一种解决一元高次方程实数根的有效方法。中国的开方法中有文化语境下的“实、方、廉、隅”等具象术语。同时,伴随算法的逐步发展和完善,相应地具有文化背景的方程分类也随之产生,开始分为开方与带从开方,其中带从开方的分类问题伴随其历史进程和开方算法的发展也逐渐成为中国算学中具有丰富内涵的主题之一。</p><p><br/></p><p>关键词:开方术 方程分类 可知 文化张力</p><p><br/></p>
    卷期:
    页码:
  • 中国黄茶闷黄工艺历史演变及其现代创新
    <p>摘 要:中国黄茶的闷黄工艺历史演变,在于传承人在闷黄工艺上的探索,独特的闷黄工序引发茶叶物质结构的科学变化。中国黄茶人致力于发挥黄茶形态的天然优势,研究闷黄工艺的具体过程及其主要特点,通过技术创新、设备更新、工艺改进和产品研发等方面的努力,专注闷黄工艺的聚焦与改良,实现了黄茶的可持续发展。</p><p><br/></p><p>关键词:中国黄茶 历史演变 现代创新</p><p><br/></p>
    作者: 吴鸿雅        
    卷期: 2024年第46卷第12期
    页码: 78-84
  • 数字素养赋能远程办公预期 ——基于中国综合社会调查的实证研究
    <p>摘 要:随着中国数字化社会转型的深入,就业形态发生了信息技术化革命,也对公众数字素养的提升提出了时代应然的要求。研究利用中国综合社会调查数据,对公众的数字素养与远程办公预期的关联性进行研究。研究发现:数字浸润和数字能力均对远程办公预期具有促进作用,其中数字能力的促进作用更强;数字浸润在其中起到了显著的中介效应;性别和工龄具有显著的调节效应,在男性中,数字浸润对远程办公预期的提升作用更强;且数字素养对远程办公预期的正向影响会随着工龄的增加而增强。数字素养是支持远程办公的重要方面,在重塑工作模式偏好中发挥变革性作用。</p><p><br/></p><p>关键词:数字素养 远程办公预期 数字浸润 数字能力</p><p><br/></p>
    作者: 徐超凡        
    卷期: 2024年第46卷第12期
    页码: 85-94
加载更多
关于我们
© 2021 中国科学院大学版权所有 地址:北京市石景山区玉泉路19号(甲) 邮编:10004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