编者按:
随着人工智能的进一步发展,学界对机器认知机制的讨论逐渐深入,潜藏在机器认知中的一条研究线索逐渐被学者关注到,即儿童认知对机器认知的影响。图灵、珀尔和高普尼克都认为,如果要让机器像人一样具备基本的认知能力,首要目标是要让机器像儿童一样具备初步的认知能力。该专题探讨了儿童的语言学习、儿童的因果认知和当前人工智能技术的相互作用和影响。
专题包含三篇文章,李金彩等的文章“语言知识探源:儿童与机器的语言知识从何而来?”在生成式人工智能背景下,通过对比人类儿童与机器的语言获得过程与机制,探讨了当前先进的大模型在语言学习的核心维度上与人类儿童的根本差异。张端的“唯理论、经验论与儿童因果认知” 探讨了唯理论和经验论在历史上对知识来源和本质的争论,特别聚焦于因果概念,结合现代儿童因果认知的研究,提供科学视角对这一长期哲学争论的新见解。孟佳莹的文章“机器认知中儿童视角的正反观”探讨了将儿童认知发展理论应用于机器学习的方法论、认知和实证研究的复杂性,深入分析了儿童与机器在因果推断能力方面的异同,提出了在机器认知发展中融入儿童视角的优势与局限。专题从多个方面探究机器认知与儿童认知的复杂关联,对于当前人工智能与哲学的研究提供了一个新的视角。
(专题策划:梅剑华)
摘 要:科学传播伦理失范现象屡屡出现,建设负责任、讲伦理的科学传播事业不仅要对其伦理内涵有深刻认知,更需进一步探究复杂情境中具有可操作性的实践模式。本研究结合案例分析了科学传播伦理与科技伦理、传播伦理和社会伦理的关联,阐述了平等原则、可用原则、时机原则等由科学传播自身特质决定的本征伦理,由此构建了以科技伦理、传播伦理、社会伦理等为第一重伦理组成,本征伦理为第二重核心构成的科学传播伦理多维内涵。为进一步加强复杂科学传播情境中的伦理实践指导,研究基于“融贯权衡”方法,吸纳功利主义“整体利益最大化”和义务论“底线伦理”核心理念,提炼出了讲伦理的科学传播实践模式,为我国科学传播提供了一个伦理分析“工具”。
关键词:伦理 科学传播 科普 义务论 功利主义
摘 要:大科学工程离不开技术科学家的深度参与。本文以大亚湾实验中的关键技术——掺钆液体闪烁体技术研发为例,采用访谈和文献分析方法,考察了技术科学家在大科学工程中扮演的角色和特征。研究表明,技术科学家跨越了技术人员和科学家的传统边界,在技术和科学两个领域都具备贡献性技能;当前我国学术界的科研人才评价存在重科学轻技术倾向,降低了技术科学家参与前沿技术研发的意愿。在这种情况下,大学和科研机构应采取“分类评价,平等对待”的思路,为技术科学家提供平等的职业发展空间;政府也应该采取措施,激励技术科学家积极参与大科学工程建设。
关键词:技术科学家 角色 大亚湾中微子实验 掺钆液体闪烁体
摘 要: 姜长英自20世纪30年代起从事航空史研究和航空教育七十余载,他编著第一部《中国航空史》专著、在全国第一个开设“中国航空史”课程、创办我国第一本航空史研究期刊、创建中国第一个航空史研究会,为我国航空史研究和航空事业人才培养做出了突出贡献,被誉为中国航空史研究奠基人。
关键词:姜长英 中国航空史 《航空史研究》 中国航空史研究会
摘 要:学而优则仕作为儒家核心思想之一,早已内化为国人价值理念与行为追求。通过研究发现,自提出后就存有“优”字余力解与优秀解和仕之为公与为己的二律背反解读和现象。在分工日益深化细化的现代社会,以“优”为临界点,又加剧了能力拓展与能力瓶颈及人力资源优化与人力资源错配的二律背反,且日趋严重。因此,必须予以正视和消解学而优则仕对当今中国社会建设和发展产生的严重负面影响,彻底扭转学而优则仕的不良之风。
关键词:学而优则仕 二律背反 横向分工 纵向分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