English Version
202312
本期话题
人工智能伦理的适配难题

随着人工智能体与人类现实相照面,在其智能性为人类带来巨大福祉之时,也引发了其道德性如何实现的全面思考。由于人工智能体不是传统意义上的道德主体,如何与之适配成为了人工智能伦理研究的重点与难点。本专题的三篇文章从不同的角度为人工智能伦理的适配问题作出谋划。李平安一文对弱人工智能下机器伦理之可能性进行了疏正。通过对比西方道德理论和先秦道家经典《老子》一书的观点,作者以“弱主体”甚至“无主体”作为德的效应体,来避开西方道德理论在机器伦理的算法设计与主体问题上的适配难题,这为弱人工智能下解决机器道德理论带来新的视野和可行的思路。寿步的文章聚焦于人工智能伦理主体的“正名”问题。借助“循名责实”的方法,追溯了通常被译为“主体”的agent一词在人工智能领域的使用状况,在行为体与智能行为体的实指不一的情况下,作者提倡以“行为体”作为agent的译名并通过“行为体社会”来捕捉人工智能的意向性特征,从而营建起行为体向智能行为体转化的桥梁,为探索人工智能的伦理主体提供更为精准的定位。汪琛、孙启贵与徐飞的文章全面考察了人工智能伦理研究在医疗领域的发展趋势。采用科学计量学方法对医疗人工智能伦理研究文献的主题分布、演进脉络与知识基础进行了系统的梳理和分析,发现研究范式呈现出从规范性伦理研究转向建构性多学科研究的特征,据此提出下阶段医疗人工智能伦理研究的要点问题,如传统伦理学理论的深度融合、伦理准则的治理转向以及心理学方法的介入等,是研究新技术与传统道德伦理理论相适配、融合的重要参照。

本期目录
  • 元宇宙风险的后现代性审视
    <p>摘 要:元宇宙的出现曾一度被认为是对现代性危机的解救,然则,由于元宇宙的技术特性,其价值论强调了去主体化层面的关系实在论,表现出后现代认识论背景下对价值逻辑和主体地位的颠覆或悬置。在这种境遇下,对理性、标准和价值的普遍怀疑主义在元宇宙的技术框架下进一步放大,使元宇宙呈现出被代具的存在主义和责任虚无主义危机。为了对抗元宇宙所呈现的上述风险,我们需要在现实世界寻找和元宇宙可以交互的伦理标准,发展出属于两个世界共有的伦理体系。为此,藉由元宇宙与真实世界存在深度的交互性和平行性特征,基于情感面向的关怀伦理是介于两个世界之间,回归人类自然属性、对抗元宇宙风险的有效思想构境。</p><p>关键词:后现代性&nbsp; 元宇宙风险&nbsp; 关系实在论&nbsp; 关怀伦理善</p><p><br/></p>
    作者: 徐旭   陈凡      
    卷期: 2023年第45卷第12期
    页码: 47-55
  • 罗伯特·福克斯的十九世纪法国科学史新叙事
    <p>摘 要:衰退论叙事是19世纪法国科学史的经典叙事,罗伯特·福克斯和他同时代的法国近现代科学史学者都为超越旧叙事作出努力。福克斯的集大成之作《学者与国家》可以视为对衰退论叙事的一次全面回应,他通过恢复衰退论的发生语境、重建19世纪法国科学实践多样性来回应旧叙事。与此同时,他通过建立以公共科学为线索的新叙事来超越旧叙事,描述科学在法国社会中的崛起,从而揭示了19世纪法国科学形态的根本转变,创造了一个综合的法国科学文化史。</p><p>关键词:十九世纪法国科学&nbsp; 罗伯特·福克斯&nbsp; 《学者与国家》&nbsp; 公共科学&nbsp; 科学文化史</p><p><br/></p>
    作者: 刘元慧        
    卷期: 2023年第45卷第12期
    页码: 56-62
  • 从“工业启蒙”到“创造性破坏” ——英国早期电报史中的知识、技术与产业互动
    <p>摘 要:19世纪英国早期电报史呈现了科学知识、技术实践与产业建设之间的密切关联与互动。启蒙时期欧洲流行的电学讲座与电学知识相互推动发展,为电报仪器的实用性改进提供了知识交流网络。19世纪上半叶,英国科学界的“工匠式学者”以其工程技术实践联结了电报仪器与电报技术的接口,但绅士科学家对盈利的抵制阻碍了其在产业层面获得突破;与此同时,产业界的“工匠式企业家”借助新兴铁路产业,重新整合技术、资金与市场等经济要素,推动了英国电报技术的产业化进程。英国早期电报史是从“工业启蒙”到“创造性破坏”的进程,也是知识经济起源的典型代表,为研究早期工业革命中科学、技术与产业的关联提供了新范例。</p><p>关键词:英国电报&nbsp; 工业启蒙&nbsp; 创造性破坏&nbsp; 社会交流网络&nbsp; 知识经济</p><p><br/></p>
    作者: 杨领        
    卷期: 2023年第45卷第12期
    页码: 63-70
  • 管理科学思想史中科学与人文的撞击及嵌合 ——从如何看待斯金纳与马斯洛的激励理论谈起
    <p>摘 要:管理科学思想的发展是一个始终伴随科学与人文撞击并不断走向科学与人文并重的过程。管理学界普遍认为,强化理论理性至上忽略人文关怀,需要层次理论重视情感缺乏科学分析,并试图从人文角度矫正强化理论,从科学角度测量需要层次理论。这种矫枉过正的学术争鸣试图融合二者实则存在“悖论”,本质上源于对科学与人文关系的理解偏误。科学与人文是嵌合关系,正是在二者的张力作用下相互牵制、相互矫正,共同推动了管理科学思想的螺旋式发展。把握科学与人文的“双螺旋结构”,有利于矫正管理科学思想研究的偏失,为管理科学思想的创新提供助力。</p><p>关键词:管理科学思想史&nbsp; 激励理论&nbsp; 科学&nbsp; 人文&nbsp; 双螺旋结构</p><p><br/></p>
    卷期: 2023年第45卷第12期
    页码: 71-79
  • 论自然黑夜的价值及其实现 ——一种关于光污染治理的新路径探析
    <p>摘 要:自然黑夜的价值长期被人工夜间照明技术制造的光明所遮蔽,直到上世纪70年代光污染的爆发,自然黑夜价值才在光污染诸多负面效应的反衬下得以显现。泰勒·斯通等人从环境伦理的视角揭示了自然黑夜的五种价值,并将其分为“内在价值”与“工具价值”两类,据此提出了自然黑夜价值实现与光污染治理的伦理方案。但其相关研究仍有不足,需要在辨析自然黑夜与自然之间关系的基础上,对自然黑夜价值进行再确认;需要在正确看待保护自然黑夜与发展夜间经济之间矛盾的基础上,将自然黑夜价值的实现置于一定的时空维度之中加以考量,从而优化光污染治理方案。</p><p>关键词:自然黑夜&nbsp; 光污染&nbsp; 环境伦理&nbsp; 价值分析</p><p><br/></p>
    作者: 王宽        
    卷期: 2023年第45卷第12期
    页码: 80-87
加载更多
关于我们
© 2021 中国科学院大学版权所有 地址:北京市石景山区玉泉路19号(甲) 邮编:10004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