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2021年“元宇宙元年”以来,一个30年前提出的概念成为当前各行业热议的焦点,引发人们对科技前景和未来人类社会遐想,这是继互联网、虚拟实在和人工智能之后,又一次激发人类对于生存问题持续追问的新技术,因此,“元宇宙”不只是一项新技术,还是人类探索自身存在问题的“门洞”。本专题的5篇文章是在2022年1月15日,由厦门大学人文学院、思与言小组、《自然辩证法通讯》杂志社以及《哲学分析》编辑部联合主办“元宇宙中的科学、技术与哲学”跨学科工作坊基础上邀约的,旨在促进哲学成为“元宇宙”技术发展过程中的重要力量,为新的技术革命提供哲学与伦理学支撑。第一篇是翟振明教授的“元宇宙的哲学预设”,文章从中山大学人机互联实验室体验开始介绍元宇宙的哲学基础,对查尔默斯对其观点的误读给予了澄清,并提出“造世伦理学”及相关的八个伦理问题。第二篇是陈晓平教授的“元宇宙的哲学基础及其伦理问题——兼与翟振明教授商榷”,文章指出元宇宙的本体论原理可以派生出元宇宙的四项基本伦理学原则,进而指出翟振明教授的“造世伦理学”在理论上存在不协调,因而会陷于困境。第三篇是李珍教授的“真实的自我与虚拟的身体:元宇宙中虚拟化身的具身性研究”,文章通过深入探讨元宇宙中意识主体、真实的身体和虚拟的身体三者之间的关系,推进心身关系问题的当代研究。第四篇是崔中良副教授的“元宇宙中深度沉浸感的生成本质与基础”,文章从时间的沉淀性、空间的扩展性、感知主体的行动具身性和认知的延展性四个方面探讨元宇宙深度沉浸感产生的本质与基础。第五篇是薛少华副教授和王宇轩博士生合写的“从神经罗塞塔到数字巴别塔:元宇宙的终极入口在哪里?”,文章从元宇宙的概念出发,勾勒数字时代的新巴别塔,提出脑机接口技术是进入元宇宙终极入口一个富有前景的候选者。希望通过本专题对于“元宇宙”这一热问题的冷思考,促进学界对当代数字智能社会所面临的技术、哲学和伦理学挑战进行深度关注,也为未来元宇宙社会可能引发的人类生存方式问题做必要的理论准备。
(专题策划:王晓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