English Version
20232
本期话题
专题:元宇宙的哲学基础

自2021年“元宇宙元年”以来,一个30年前提出的概念成为当前各行业热议的焦点,引发人们对科技前景和未来人类社会遐想,这是继互联网、虚拟实在和人工智能之后,又一次激发人类对于生存问题持续追问的新技术,因此,“元宇宙”不只是一项新技术,还是人类探索自身存在问题的“门洞”。本专题的5篇文章是在2022年1月15日,由厦门大学人文学院、思与言小组、《自然辩证法通讯》杂志社以及《哲学分析》编辑部联合主办“元宇宙中的科学、技术与哲学”跨学科工作坊基础上邀约的,旨在促进哲学成为“元宇宙”技术发展过程中的重要力量,为新的技术革命提供哲学与伦理学支撑。第一篇是翟振明教授的“元宇宙的哲学预设”,文章从中山大学人机互联实验室体验开始介绍元宇宙的哲学基础,对查尔默斯对其观点的误读给予了澄清,并提出“造世伦理学”及相关的八个伦理问题。第二篇是陈晓平教授的“元宇宙的哲学基础及其伦理问题——兼与翟振明教授商榷”,文章指出元宇宙的本体论原理可以派生出元宇宙的四项基本伦理学原则,进而指出翟振明教授的“造世伦理学”在理论上存在不协调,因而会陷于困境。第三篇是李珍教授的“真实的自我与虚拟的身体:元宇宙中虚拟化身的具身性研究”,文章通过深入探讨元宇宙中意识主体、真实的身体和虚拟的身体三者之间的关系,推进心身关系问题的当代研究。第四篇是崔中良副教授的“元宇宙中深度沉浸感的生成本质与基础”,文章从时间的沉淀性、空间的扩展性、感知主体的行动具身性和认知的延展性四个方面探讨元宇宙深度沉浸感产生的本质与基础。第五篇是薛少华副教授和王宇轩博士生合写的“从神经罗塞塔到数字巴别塔:元宇宙的终极入口在哪里?”,文章从元宇宙的概念出发,勾勒数字时代的新巴别塔,提出脑机接口技术是进入元宇宙终极入口一个富有前景的候选者。希望通过本专题对于“元宇宙”这一热问题的冷思考,促进学界对当代数字智能社会所面临的技术、哲学和伦理学挑战进行深度关注,也为未来元宇宙社会可能引发的人类生存方式问题做必要的理论准备。

                                                                                                                (专题策划:王晓阳)


本期目录
  • 技术创造人:斯蒂格勒的“后种系发生”研究
    <p>摘 要:斯蒂格勒哲学的中心命题之一是“技术创造人”。基于勒儒瓦-古汉的工作,他为此提供了古人类学论证。首先,斯蒂格勒提出“后种系发生”概念,用以刻画人的非生物学遗传过程,其载体是技术。其次,通过回顾人类进化史,他指出直立行走和工具的使用促进了人的进化。再次,技术的进化与人的进化是耦合关系。工具既反映大脑皮层的分化,也推动着后者。最后,“技术生态位”概念进一步为“后种系发生”提供了支持。总之,人是技术的产儿,这就是技术助产术。</p><p>关键词:技术 斯蒂格勒 后种系发生 进化</p><p><br/></p>
    作者: 孟强        
    卷期: 2023年2月第45卷第2期
    页码: 45-51
  • 自然化意向性的新进展 ——评内安德的信息目的论语义学
    <p>摘&nbsp; &nbsp;要:自然化意向性工程是当代心灵哲学的重要课题,旨在从自然主义的角度说明哲学中的意向性难题。因果理论和目的论语义学是自然化意向性的两个主要理论,后者在近年来的研究中更显优势,但自身却面临着因果解释上的困难。内安德的信息目的论语义学是一种新的折中方案,旨在将两者进行融合从而避免各自存在的问题。但是,该理论是否能够成功地自然化意向性仍没有达成共识。仍没有达成共识。</p><p>关键词:表征 符号奠基问题 目的论语义学</p><p><br/></p>
    作者: 毛郝浩   李建会      
    卷期: 2023年2月第45卷第2期
    页码: 52-59
  • 记忆痕迹问题的哲学研究
    <p>摘&nbsp; &nbsp;要:记忆痕迹是记忆哲学与科学的核心研究问题之一,文章从实在性、因果性、同构性三个方面对记忆痕迹概念进行细致的分析。围绕实在性,通过实在论和反实在论解释重新确立了记忆痕迹的本体论地位;围绕因果性,从因果条件和因果介质阐明了记忆痕迹概念能有效防止时间连续上的因果鸿沟;围绕同构性,表明记忆痕迹与过去事件经验内容间的结构同构,是心理与物理双重属性的性质同构,是神经载体和经验内容的定位同构。文章指出记忆痕迹的解读将引发记忆哲学研究的新变革,有助于加快构筑记忆哲学的理论基石与研究范式。</p><p>关键词:记忆痕迹 实在性 因果性 同构性</p><p><br/></p>
    作者: 尤洋   冯金鹏      
    卷期: 2023年2月第45卷第2期
    页码: 60-67
  • 济南麻风疗养院医疗、科研与培训之研究
    <p>摘&nbsp; &nbsp;要:济南麻风疗养院成立于1926年,是民国时期唯一一所集医疗、科研、教育培训为一体的麻风病救治机构,知名传教医生海贝殖、司美礼先后担任院长。该院依托于齐鲁大学医学院,经多年实践形成了一套科学完备的医疗体系,在诊治手段及实验中西方各类药品方面始终处于全国前列,对中国近现代的麻风防治事业起到关键引领作用,其培养出的尤家骏等优秀医学家为新中国成立之初的麻风防治事业做出卓越贡献。</p><p>关键词:济南麻风疗养院 齐鲁大学 海贝殖 司美礼 尤家骏</p><p><br/></p>
    作者: 叶大深   刘家峰      
    卷期: 2023年2月第45卷第2期
    页码: 68-75
  • “环境”一词与环境观的演变
    <p>摘 要:“环境”一词本身并非外来词汇,但作为一个与科学技术发展相关联的重要概念则是在近代自然科学的诞生和发展之后,由日语译介而来的。在这一概念的内涵变迁下,西方主客二分的环境观进一步应用于生产生活实践中,导致人们在一段时间内忽视了中国传统环境观的积极方面。直到当代,中国传统环境观才逐渐受到重视,在反思和解决环境问题过程中发挥了重要作用。</p><p>关键词:“环境”一词 环境观 历史演变</p><p><br/></p>
    作者: 李英杰   王馨钥      
    卷期: 2023年2月第45卷第2期
    页码: 76-81
加载更多
关于我们
© 2021 中国科学院大学版权所有 地址:北京市石景山区玉泉路19号(甲) 邮编:10004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