English Version
20228
本期话题
2022年第8期专题:阿卡迪亚博物学

       从剑桥大学出版社的两部著名文集《博物学文化》和《博物学世界》看,“博物学文化”已经成为标准的学术研究领域。近二十多年,博物(学)得到科学史、环境史、人类学、自然教育、科学文化、科学哲学、保护生物学、科学传播学、自然文学、生活史等研究者的广泛关注,理由不完全一致。在科学元勘(Science Studies)学科群中多数人挖掘博物学,是因为它在许多方面与自然科学相近,可以锦上添花,补充正统探究的不足。但也有人认为,博物学之所以有魅力,恰在于它无法化归为自然科学;此时翻出古老的博物学有更大的野心:既看到了它与科学的相关性更看到其间的差异性。帝国型博物学迅速得到重视,多半因为它与自然科学接近,容易转化为正规科学史叙述;而阿卡迪亚型(田园牧歌型)博物学不大被重视,是因为它贴近生活而显得过于“肤浅”,比如怀特的《塞尔伯恩博物志》、梭罗的《瓦尔登湖》、格雷的《鸟的魅力》在科学史家眼中根本不算什么。可是如果考虑到“自然”高于“科技”,或者考虑博物与科学之间关系的“平行论”,将会有另一番景象。复兴阿卡迪亚型博物学有助于认清科技支撑之现代性的弊病,有助于重建一种适合天人系统持久生存的自然观、人生观、发展观。《自然辩证法通讯》广泛探讨科技文化的诸层面,重视硬科技理所当然,但自然辩证法并不等同于科技辩证法,科技本身并非社会发展的终极目的。本刊重视博物学文化研究,已刊出了两个专题“帝国主义与博物学”(2019 年第11 期)和“图像与博物学”(2020 年第10 期)。本期刊出三篇文章聚焦于阿卡迪亚型博物学,将进一步扩展相关学术空间。第一篇讨论了与怀特类似的博物学家米特福德及其《我们的村庄》;第二篇讨论日本万叶博物学,它提供了一种感受、认知和体验自然的有趣方式;第三篇讨论阿卡迪亚型博物学对于减少现代性风险的启示。

                                                                                                  ( 专题策划:刘华杰)


本期目录
  • 数字记忆的困境 ——基于斯蒂格勒技术观对数字记忆的反思
    <p>摘 要:数字记忆是人们通过现代技术将信息转化成存储于脑外的能被计算机运算、提取和传送的数据。依据斯蒂格勒的技术思想,数字记忆是一种第三持留的物质性记录,数字技术本质上是记忆技术的发展。在数字技术全面发展的今天,个体的记忆通过寄寓于数据得到了增强甚至永生;但同时,个体的记忆成为工业化的原材料被收集与挖掘,记忆的选择和检索被依附算法的大数据所规训,记忆被迫共享而不再拥有自主控制的私密性。数字记忆不允许遗忘的存在,个体进入了数字全景监狱中。基于数字化第三持留的记忆的工业化,不仅导致了知识的丧失,还造成了欲望与个性化的毁灭,从而引发时代的精神性危机。为了抵抗数字记忆的威胁,当代需要发展数字遗忘来维护人的尊严。</p><p><br/></p><p>关键词:数字记忆 第三持留 数字遗忘 精神危机 斯蒂格勒</p><p><br/></p>
    作者: 赵培        
    卷期: 2022年8月第44卷第8期
    页码: 43-50
  • 进化元伦理学与是/ 应当问题
    <p>摘 要:进化元伦理学试图以进化科学为基础来探讨元伦理学中的相关议题,围绕它的重要争议之一是,它是否会遭遇“是与应当问题”。一种否定的意见是,元伦理学陈述是规范陈述,进化元伦理学是从进化科学的事实陈述中推出元伦理学的规范陈述,因而它会遭遇这一问题。相反的意见认为,元伦理学陈述是事实陈述,进化伦理学不仅不会遭遇这一问题,它反而可能会消解这一问题。对两种意见的深入辨析表明,不管元伦理学陈述是事实陈述还是规范陈述,进化元伦理学都不会遭遇这一问题,至于它是否会消解这一问题则远未有定论。</p><p><br/></p><p>关键词:进化元伦理学 是与应当 道德先天论 道德怀疑论</p><p><br/></p>
    作者: 李胜辉        
    卷期: 2022年8月第44卷第8期
    页码: 51-57
  • 钱学森与中国计算机事业初创
    <p>摘 要:钱学森为中国计算机事业创立与发展做出过重要贡献。在1956 年“十二年科学规划”制定过程中,他多次参与或主持规划委的研讨会,积极建议发展计算机科技事业。在钱学森等人的推动下,“计算技术的建立”被列入科学规划57 项重要科学任务和“四项紧急措施”之一,为国家大力建设和发展计算机科学技术提供了体制保障。钱学森还十分关心中国计算机专业人才培养,支持和推动国产计算机在</p><p>导弹和航天型号研制工程中发挥作用。</p><p><br/></p><p>关键词:钱学森 中国计算机 十二年科学规划</p><p><br/></p>
    作者: 司宏伟        
    卷期: 2022年8月第44卷第8期
    页码: 58-64
  • 王鹤亭与灰土代水泥 ——抗战时期中印交流的一个特殊案例
    <p>摘 要:抗战时期王鹤亭留学印度,在水利信息和技术方面实现了深入的交流。其引荐回国的印度四合土技术,在1940 年经过王鹤亭的本土化试验和改进后,设厂制造产出灰土代水泥,成为战时水泥严重短缺情况下的替代方案,为綦江的水道整理和战略作用的发挥立下汗马功劳。灰土代水泥技术在我国引进并改进成功,顺利实现产业化,是发展中国家技术交流的一个典型案例,值得我们在当前复杂背景下予以重新考量。</p><p><br/></p><p>关键词:四合土技术 发展中国家技术交流 綦江水道整理</p><p><br/></p>
    作者: 付邦红   尤宇      
    卷期: 2022年8月第44卷第8期
    页码: 65-74
  • 一个数学定理是怎样被误读的?
    <p>摘 要:一般五次方程根式不可解的证明是近代数学史的一个里程碑事件,在这个定理的证明中,鲁菲尼- 柯西定理占据着核心地位,因此,在众多数学史著作中,常常会引述鲁菲尼- 柯西定理。但是,由于柯西原文的描述容易引起误解,导致后世数学史家对鲁菲尼-柯西定理给出了三种意思相左的释读,以至于谬种流传,在数学史著作中造成了混乱。通过追根溯源,梳理了对这个重要定理产生误读的历史脉络。</p><p>这一个案研究,反映了一些近现代数学史研究存在的一些不良现象:缺乏对原始文献的文本分析,望文生</p><p>义,以至以讹传讹。</p><p><br/></p><p>关键词:鲁菲尼- 柯西定理 代数方程 根式不可解 数学史</p><p><br/></p>
    作者: 曾仙赐   曲安京      
    卷期: 2022年8月第44卷第8期
    页码: 75-81
加载更多
关于我们
© 2021 中国科学院大学版权所有 地址:北京市石景山区玉泉路19号(甲) 邮编:10004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