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剑桥大学出版社的两部著名文集《博物学文化》和《博物学世界》看,“博物学文化”已经成为标准的学术研究领域。近二十多年,博物(学)得到科学史、环境史、人类学、自然教育、科学文化、科学哲学、保护生物学、科学传播学、自然文学、生活史等研究者的广泛关注,理由不完全一致。在科学元勘(Science Studies)学科群中多数人挖掘博物学,是因为它在许多方面与自然科学相近,可以锦上添花,补充正统探究的不足。但也有人认为,博物学之所以有魅力,恰在于它无法化归为自然科学;此时翻出古老的博物学有更大的野心:既看到了它与科学的相关性更看到其间的差异性。帝国型博物学迅速得到重视,多半因为它与自然科学接近,容易转化为正规科学史叙述;而阿卡迪亚型(田园牧歌型)博物学不大被重视,是因为它贴近生活而显得过于“肤浅”,比如怀特的《塞尔伯恩博物志》、梭罗的《瓦尔登湖》、格雷的《鸟的魅力》在科学史家眼中根本不算什么。可是如果考虑到“自然”高于“科技”,或者考虑博物与科学之间关系的“平行论”,将会有另一番景象。复兴阿卡迪亚型博物学有助于认清科技支撑之现代性的弊病,有助于重建一种适合天人系统持久生存的自然观、人生观、发展观。《自然辩证法通讯》广泛探讨科技文化的诸层面,重视硬科技理所当然,但自然辩证法并不等同于科技辩证法,科技本身并非社会发展的终极目的。本刊重视博物学文化研究,已刊出了两个专题“帝国主义与博物学”(2019 年第11 期)和“图像与博物学”(2020 年第10 期)。本期刊出三篇文章聚焦于阿卡迪亚型博物学,将进一步扩展相关学术空间。第一篇讨论了与怀特类似的博物学家米特福德及其《我们的村庄》;第二篇讨论日本万叶博物学,它提供了一种感受、认知和体验自然的有趣方式;第三篇讨论阿卡迪亚型博物学对于减少现代性风险的启示。
( 专题策划:刘华杰)
摘 要:进化元伦理学试图以进化科学为基础来探讨元伦理学中的相关议题,围绕它的重要争议之一是,它是否会遭遇“是与应当问题”。一种否定的意见是,元伦理学陈述是规范陈述,进化元伦理学是从进化科学的事实陈述中推出元伦理学的规范陈述,因而它会遭遇这一问题。相反的意见认为,元伦理学陈述是事实陈述,进化伦理学不仅不会遭遇这一问题,它反而可能会消解这一问题。对两种意见的深入辨析表明,不管元伦理学陈述是事实陈述还是规范陈述,进化元伦理学都不会遭遇这一问题,至于它是否会消解这一问题则远未有定论。
关键词:进化元伦理学 是与应当 道德先天论 道德怀疑论
摘 要:钱学森为中国计算机事业创立与发展做出过重要贡献。在1956 年“十二年科学规划”制定过程中,他多次参与或主持规划委的研讨会,积极建议发展计算机科技事业。在钱学森等人的推动下,“计算技术的建立”被列入科学规划57 项重要科学任务和“四项紧急措施”之一,为国家大力建设和发展计算机科学技术提供了体制保障。钱学森还十分关心中国计算机专业人才培养,支持和推动国产计算机在
导弹和航天型号研制工程中发挥作用。
关键词:钱学森 中国计算机 十二年科学规划
摘 要:抗战时期王鹤亭留学印度,在水利信息和技术方面实现了深入的交流。其引荐回国的印度四合土技术,在1940 年经过王鹤亭的本土化试验和改进后,设厂制造产出灰土代水泥,成为战时水泥严重短缺情况下的替代方案,为綦江的水道整理和战略作用的发挥立下汗马功劳。灰土代水泥技术在我国引进并改进成功,顺利实现产业化,是发展中国家技术交流的一个典型案例,值得我们在当前复杂背景下予以重新考量。
关键词:四合土技术 发展中国家技术交流 綦江水道整理
摘 要:一般五次方程根式不可解的证明是近代数学史的一个里程碑事件,在这个定理的证明中,鲁菲尼- 柯西定理占据着核心地位,因此,在众多数学史著作中,常常会引述鲁菲尼- 柯西定理。但是,由于柯西原文的描述容易引起误解,导致后世数学史家对鲁菲尼-柯西定理给出了三种意思相左的释读,以至于谬种流传,在数学史著作中造成了混乱。通过追根溯源,梳理了对这个重要定理产生误读的历史脉络。
这一个案研究,反映了一些近现代数学史研究存在的一些不良现象:缺乏对原始文献的文本分析,望文生
义,以至以讹传讹。
关键词:鲁菲尼- 柯西定理 代数方程 根式不可解 数学史
摘 要:“负责任创新”是多主体参与科技创新评估预见、反思整合、协商对话与监督反馈的开放迭代过程,依据社会需求对科技创新活动进行规范性引导,以实现科技创新与经济、社会和环境的良性互动。构建“负责任创新”柔性模式,是在科技创新与治理领域形成以弘扬“可持续发展”理念和“责任文化”的价值取向;倡导多主体在平等对话与交流互动中实现责任共建与协商共治;创新整合并灵活运用治理工具以提升治理效能;建立以责任为导向的多主体政策学习机制,助力我国科技治理能力现代化建设。
关键词:科技治理 负责任创新 柔性模式 责任共建 工具整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