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0 年 12 月 12 日,《自然辩证法通讯》杂志社在京召开创新发展研讨会,特别邀请了科学史领域的青年学者为杂志未来的发展出谋划策。在此次会议期间,我们请这些海外留学归来的青年学者结合自己留学和工作的经历,进一步具体深入地谈一谈国际科学史学科发展的趋势和对中国科学史学科未来的期望,从而形成了眼前的这一期“科学史学科发展笔谈”专题。这里我们在广义上使用“科学史”一词,它包含了科学史、技术史和医学史。
万兆元介绍了牛津大学的科学史、医学史与技术史学科的发展和现状,凸显出科学史博物馆在科学史学科建设中的重要作用。黄相辅相继介绍了英国伦敦大学学院的科学与技术研究系、英国科学史学会以及中国台湾的科学史研究概况,展示了科学史、科学哲学、科学传播、科技政策等多学科交叉的吸引力和爆发力。陆伊骊以美国亚利桑那州立大学的生物史研究为参照,探讨了科学史发展的职业化和专业化,并进而精准地指出了中国科学史发展存在的问题和缺陷。王安轶介绍了柏林工业大学的科技史教学与研究,强调重视理论与方法是德国科技史研究的基本特质,而这一点恰好有助于矫正国内科技史界“重史料、轻理论”的积习。袁玮蔓以柏林夏里特医科大学的医学史研究为例,探讨了德国医学史学科发展的特点,希望中国医学史研究进一步加强专业化和建制化,并更多地开展跨学科的研究。除了专题的五篇文章之外,本期的科学技术史栏目还刊登了沃尔夫冈·科尼希的“德国的技术史研究”一文,全面介绍了德国技术史研究的发展历程以及目前主要关注的问题。这些文章以语境主义的手法描绘出英、美、德各国科学史学科发展的现状和趋势,通过借鉴它们各自的优点和得失,我们期望未来的中国科学史的教学和研究将会更加独立、开放、包容和多元,突破固有的学术传统或谱系,建立众多可延展的研究范式,变得更加充满活力而富于流动性。
(专题策划:柯遵科)
摘 要:功能是一种特殊的倾向性。基本形式本体把功能归为倾向性的子类别,同时技术哲学领域中的功能倾向性进路亦有一定进展,两者却均具有局限性。基于卡尔纳普过时的倾向性分析,克劳斯错误地作出功能不是倾向性的论断。结合系统论,倾向性获得了一个充分的定义。技术人工物的功能归属意味着功能须满足倾向性的表达式,且具有实现主体目的的意向性,其物理化学结构支持功能的实现,专有功能则是技术人工物得以复制的原因。这一新理论能够满足功能理论的四个充分性标准,尤其是解决了功能失常和功能缺失的区分这一难问题。
关键词:技术人工物 功能归属 倾向性
摘 要:绿蓝悖论是现代归纳逻辑研究的一个重大事件,它直接挑战了归纳的逻辑基础,迫使人们重新思考现代归纳逻辑的发展方向的问题。近年来,归纳逻辑的研究出现了两种截然不同的研究取向。而在某种意义上,它们都是对绿蓝悖论的最新回应。一方面,以诺顿为代表的实质归纳理论主张彻底摒弃归纳的形式化规则,认为应当把归纳推理研究的重心集中到经验事实中来。另一方面,一个鲜明的对比是,帕里斯所建构的纯粹归纳逻辑体系进一步发挥了卡尔纳普的形式归纳思想,明确地把归纳当作数理逻辑的一个分支来研究。这两种不同的归纳理论是否可以共存?
关键词:实质归纳理论 纯粹归纳逻辑 形式规则 绿蓝悖论
摘 要:近年来许多学者聚焦于研究因果关系的深层原因,根源于人工智能界在深度学习上对模型稳健型的需求,映射出统计学方法在因果问题上面临困境;因果关系在人工智能领域具有不同于哲学语境下的特殊关注点,应该进行跨学科研究界定因果问题的内涵;在哲学语境下从AI领域角度讨论导致因果研究陷于困境的独立同分布问题,可能是近期使得研究取得进展的方向。
关键词:因果 稳健性 泛化 独立同分布
摘 要:德国的技术史研究历程可以分为两个历史时期:上升期和拓展期。19世纪末至20世纪初,德国工程师协会主席康拉德·马修斯为首的工程师在协会支持下,致力于出版各类技术发明与商业史的相关著作,并着力保留和整理技术文化相关的实物和档案,推动了早期德国技术史研究的建制化。1960年代之后,德国的技术史研究进入了拓展期。联邦德国,工业大学和技术博物馆的历史学家们逐渐成为推动技术史研究进一步建制化的主要力量。与早期工程师为主体不同的是,历史学家们主要关注的是生产的历史以及技术发展的一般规律及其背后导致技术变革的各种社会和经济因素。1990年代后,消费史逐渐走入他们的视野,作为其研究的补充。
关键词:工业大学 德国工程师学会 康拉德·马修斯 技术博物馆 生产与消费
摘 要: 以古代中国探测南海岛礁的变迁为视角,分析了古代中国探测南海岛礁空间格局的演变,探
讨了在古代中国航海科技及其政策的影响下,古代中国在南海岛礁探测空间上的认知发展与深入研究趋
势,以及这种趋势对南海岛礁建设的影响。随着中国南海岛礁建设的积极推进,中国建设南海岛礁呈现
纵深式空间开发战略,中国南海岛礁建设在领海空间上的“全面拓展”将成为一种新的格局。
关键词: 南海岛礁探测 科技发展 认知差异 空间格局拓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