English Version
20212
本期话题
2021年02期 专题:人工智能与当代社会

近年来人工智能迅速发展,对社会生活的影响日益广泛而深刻。本专题共三篇文章,分别从不同层次、不同视角探讨了人工智能对当代社会的影响。袁伟的文章在梳理人工智能发展历史的基础上,从历史唯物主义的视角探讨了人工智能的本质,指出了人工智能与人的根本区别所在,认为人工智能对社会的益处和风险均来自于其应用,而其应用又从根本上取决于其所处的社会生产方式,因而人工智能究竟是全面服务社会还是给社会带来风险,从根本上说取决于生产方式。刘鸿宇、彭拾和王珏的文章借助大数据分析软件,对社会科学引文索引数据库(SSCI)中 1998-2017 年的人工智能心理学研究文献进行知识图谱分析,展现了九十年代末以来人工智能心理学研究的 6 个知识聚类,并总结了人工智能心理学发展的各个阶段及其特征。王磊的文章提炼了一个描述人工智能赋权特征的概念——参差赋权,即人工智能技术赋权过程及其结果展现的非均衡性样态,他认为参差赋权是人工智能赋权的基本形态,并探讨了参差赋权的发生逻辑,分析了参差赋权可能给社会带来的风险,并提出了应对风险的防范策略。

(专题策划:袁伟)


本期目录
  • 科学文化的内涵与结构探析
    <p>摘要:国内学者或在不同语境中赋予&quot;科学文化&quot;不同的内涵,甚至差异较大。本文通过溯源和辨析发现,&quot;科学文化&quot;的中文来源对应狭义的科学和狭义的文化;其英文表述至少有四种,且内涵、侧重点各不相同;厘清中英文表述,有助于学术交流。本文据此建立的&quot;科学文化&quot;结构包含三部分、四层次,涵盖四种英文表述的内容。&nbsp;</p>
    作者: 张一鸣   张增一      
    卷期: 2021年第43卷第2期
    页码: 114-121
  • 牛顿:科学巨匠为何茕茕孑立
    <p>摘要:本文以牛顿的&quot;不婚&quot;为研究问题,深入分析牛顿选择不婚背后的心理机制。认为牛顿不婚的原因主要有以下几点:1.童年时牛顿遭母亲婚后抛弃,留下心理阴影;2.牛顿的自我认同和宗教信仰;3.牛顿偏执、多疑和狂躁的性格;4.学术成就带来的自我实现弥补了恋爱的缺失。&nbsp;</p>
    卷期: 2021年第43卷第2期
    页码: 122-126
加载更多
关于我们
© 2021 中国科学院大学版权所有 地址:北京市石景山区玉泉路19号(甲) 邮编:10004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