编者按:
近代西方的科学革命和工业革命兴起,众所周知的是由此带来了一股“西学东渐”的潮流,但不太广为人知的是,同时也存在着另一个趋势,那就是“中学西传”的暗流。中国古代科技是否“保持了一个让西方望尘莫及的水平”不一定完全可信,但毫无疑问的是,各个古文明各擅胜场,各有千秋是肯定的。我们祖先确实创造了许多光辉灿烂的成就,而这些成就后来汇流到现代科技的大潮之中,“中学西传”就是促成这种汇流的主要途径之一。此次专题的三篇文章,分别叙述中国草药、茶叶和火药的西传及其社会影响,第一篇是明代李时珍“《本草纲目》的西传路径及影响研究”;第二篇“近代英国社会对茶叶功效的认识论析”则结合文化背景介绍了茶叶在英国的扩散情况;第三篇文章对火药的“西源论”进行了较为详细的分析和辩驳。
(专题策划:王大明)
摘 要:荆楚名医李时珍的巨著《本草纲目》自17世纪传入欧洲后,其译介和研评活动持续至今。这种传播不仅加深了西方社会对中华传统文化的认知与理解,促进了中西医学的交流,还推动了西方医药与博物学的发展,成为推动中华文化走向世界的典型例证。研究采用历史文献分析法和比较研究法,探讨《本草纲目》西传的传教士背景和神奇好奇心以及贸易需求等动因,审视欧美对该书的收藏、翻译与研究活动,分析其在医药学、博物学等领域传播的深远影响。
关键词:《本草纲目》 李时珍 中医药西传
摘 要:近代时期,英国人对茶叶功效的认识经历了一曲折过程。最初,赞同饮茶者对茶叶给以好评甚至视之为“灵药”,此举推动了饮茶在英国的传播但亦招致批判,持严厉态度者将茶叶斥为“毒药”,这一龃龉促使英国人更为深入地研究其特性,认识到茶叶具备多重功效但并非适于所有人,而且饮用须适量。英国人得出的认识实则并非创新,中国古代对饮茶功效与禁忌的总结此时已译介至西方,但英国社会并未关注,而是通过化学实验与案例调查等方式得出了类似结论。英国人对茶叶功效的认识过程,反映了全球化背景下“物”的跨地域扩散和相关知识的传播其复杂面相,提示文明互鉴须超越文化差异形成的障碍才能实现。
关键词:近代英国 茶叶功效 科学实验 文明互鉴
摘 要:英国陆军中校海姆是火药西源论的研究先驱。他不仅指出早期研究遇到的语言困境及其解决途径,而且通过在古代希腊、阿拉伯、印度和中国的文献中搜寻相关证据,否定了火药诞生于这些传统文明的说法,提出了影响深远的“培根发明说”,从而为西源论奠定了理论基础。然而,海姆等人对中文史料的曲解和将火药与火炮等量齐观的研究方法,致使火药在很长时期里被错误地视为现代科学的产物。20世纪三、四十年代出现的火药是由中国古代炼丹家所发明的论断,正是基于对西源论进行研究方法革新而得出的。
关键词:海姆 火药 西源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