English Version
话题
2022年 第1期

       编者按:古今中外,人类头顶同一片天空,无尽的苍穹,曾经引起人们多少遐想。屈原发出《天问》:“上下未形,何由考之?……日月安属?列星安陈?”就此而言,天文学是一门古老学科。古往今来,天体日月运行在中国和世界各地都引起了经久不息的研究兴趣。同时,天文学也是一门特殊的学科,与不同社会文化精神信仰和生活价值有着紧密的联系。比较不同历史时期,不同社会文化在天文学研究主题思考方法上的差异,是很有学术趣味的探索。本期专刊载文三篇,从中国古代对于黄道的研究,到中世纪印度天文学所承载的信仰使命,再到 20 世纪美国科学家在普及天文学上的努力,展现了天文与社会关系中的多个侧面。

(专题策划:王大明)


观点
  • 医疗基础设施何以可能 — —新中国成立初期的麻疹防治史

    摘 要:通过回顾我国疫苗诞生以后到“冷链”系统建立之前的麻疹防治史,研究发现,在技术基础设施外,以黄祯祥、诸福棠等为代表的国际一流病毒科学家,担当“及时报告”和“切断传播”大任的以赤脚医生为主体的基层卫生人员(包括配合其工作的家长),以及总结经验教训并适时推广预防接种卡制度的受过良好医学和公共卫生训练的技术官僚和专家,共同构成了决定麻疹防治成败的关键因素。以史为鉴,研究还同时借鉴STS基础设施研究的进展,呼吁重新重视人作为医疗基础设施的可能性和重要性。

    关键词:医疗基础设施 麻疹 疫苗 赤脚医生 冷链


    作者: 王程韡      
    卷期: 2022年第44卷第1期
    页码: 41-48
  • 哈贝马斯对自由优生学的批判及其局限

    摘 要:自由优生学是优生学在新生物技术时代的复兴,它主张个人生育权利和自主选择,甚至要求“制造”完美的下一代。哈贝马斯批判自由优生学,认为它模糊了治疗与增强、自然与人造之间的界限,造成了人的自我理解困境。这种对自由优生学批判的新意在于,它不是将人性理解为一个本质主义的概念,而是将之作为人的类伦理的自我理解和道德平等身份的人类学基础。它表明,一旦我们成为“被设计的”,我们将无法把自身看作是自己生活史上负责任的作者,也不再能够将自身理解为“平等出生”的类的成员身份。但是,哈贝马斯的批判也存在明显的局限。他在自然和人造之间的区分,使得他对技术干预生育上陷入悲观,而对道德平等的思考,也没有真正摆脱自由主义的道德语境。为了突破这个思想局限,本文通过福柯后期的“自我技术”思考一种技术伦理学。

    关键词:优生学 自由优生学 植入前基因诊断 道德 类伦理学


    作者: 朱彦明      
    卷期: 2022年第44卷第1期
    页码: 69-77
  • 消除主义、读心术与实验哲学:访斯蒂芬·斯蒂奇教授

    摘   要:斯蒂芬·斯蒂奇 ( Stephen Stich)教授是美国人文与艺术科学学院院士、美国罗格斯大学哲学与认知科学讲席教授,是美国科学哲学研究的重要代表人物。2018年12月份,斯蒂奇教授受邀访问了北京大学、华东师范大学等高校,通过相关学术活动,他与中国哲学家们交流了彼此的哲学理念与研究成果。受中国现代外国哲学学会知识论专业委员会的委托,我们在厦门大学对其进行了专访,希望借此让读者进一步理解其富有影响的心灵哲学、知识论与实验哲学的研究成果。

    关键词:消除主义 心灵哲学 知识论 实验哲学


    卷期: 2022年第44卷第1期
    页码: 110-116
  • 论金吾伦与何祚庥二教授观点的“视域融合” ——量子复合场论中的生成辩证法

    摘 要:(1)金吾伦先生的“生成哲学”是从对构成论的批判开始的。构成论的基本特征是实体主义/简单性/元素论/还原论/决定论。生成论的突出特点在于强调要素也是生成的,没有生成就没有要素。不仅宇宙是生成的,粒子是生成的,甚至定律也是生成的。(2)金吾伦与何祚庥两位先生的著名论战由“物质是否无限可分”引发的。概念的歧义,往往成为引起误解和争议的根源。说到底,毛泽东“分”的概念的本质核心就是“矛盾分析法”,唯有它才能提供解开疑难的钥匙。(3)何院士对“量子复合场论”的科学探索及其辩证思考,连同对中国古代“元气自然观”的回溯和解读,实质上已经表明,物质结构是连续性质和不连续性质的辩证统一,单方面强调“可分”或者“连续”,在两个极端上都没有完全的真理。(4)依我们看,采用场本体论立场看量子场论,连续的场物质才是第一性的物理实在,真空不空,粒子是可以生成和湮灭的。何院士对量子复合场论的分析,实际上恰恰为生成辩证法提供了科学上的依据。(5)进一步,从阐释学观点看,量子复合场论的分析与生成哲学观点两者可以达成“视域融合”。

    关键词:金吾伦的生成哲学 何祚庥 量子复合场论 辩证法 视域融合


    卷期: 2022年第44卷第1期
    页码: 117-124
加载更多
关于我们
© 2021 中国科学院大学版权所有 地址:北京市石景山区玉泉路19号(甲) 邮编:10004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