English Version
20242
本期话题
专题:ChatGPT的视差之见

编者按:

以ChatGPT为代表的通用人工智能会是人类解放的力量吗?这一问题的合理解答不仅需要考察生产工具、劳动分工体系、制度体系等的演变及其效果,也需要考察人类体力、智力、情感等的对象化及其边界。本专题的三篇文章从不同角度考察ChatGPT所产生的论断构成了ChatGPT的视差之见。齐志远、高剑平、郝亚楠的论文阐述了生产工具从机器、专用人工智能到通用人工智能雏形ChatGPT的演变,劳动分工体系从体力分工、脑力分工到自由分工的变革,以及人类劳动从异化、片面发展到自由化的转变;张润坤的论文提出了与马克思的“一般智力”概念有密切关联的“一般情感”概念,并阐述了一般情感的三大特征和它在生产和社会生活领域中产生的商品化现象及其背后技术对情感的规定和人对自身情感的技术操作,进而指出ChatGPT时代应把握人类情感的直接性、主动性、有限性等特征;秦子忠的论文阐述了人类劳动并非完全可以程序化,因而人工智能作为一种完全可以程序化的计算机系统,它不可能完全替代人类劳动,并且辨析了人工智能替代效应在不同的制度体系中产生不同的后果:它在资本主义制度体系中促使大量人类劳动者失业进而沦为无用阶级,而在社会主义制度体系中则消除价值生产与意义活动的分离进而促进人人自由发展。

                                                                                          (专题策划:秦子忠)


本期目录
  • 生产工具演变与劳动分工体系变革 ——从机器、专用人工智能到通用人工智能雏形ChatGPT
    <p>摘 要:纵观人类社会发展史,从机器到专用人工智能,再到通用人工智能雏形ChatGPT,生产工具的演变深刻影响着劳动分工体系的变革。机器作为体力劳动的延伸与替代,推动着体力分工的形成和社会生产力的发展,同时也引发了劳动异化问题。专用人工智能作为脑力劳动的延伸与强化,形成了人机优势互补的脑力分工,但仍未解决人类片面发展的困境。通用人工智能雏形ChatGPT作为劳动技能的整体对象化,将各种劳动技能转化为智能工具,形成了劳动方式更加灵活的软分工体系,推动着人类劳动的自由化。因此,通用人工智能在未来社会能否充分发挥人的创造潜力,关乎着人的自由全面发展能否实现。</p><p><br/></p><p>关键词:人机关系 通用人工智能 ChatGPT 劳动技能对象化</p><p><br/></p>
    卷期: 2024年第46卷第2期
    页码: 1-10
  • ChatGPT中的“一般情感”问题
    <p>摘 要:以ChatGPT为代表的人工智能强调自身“没有情感”,但能根据算法分析人类情感,并将情感要素添加到人机交谈过程中。据此现象,本文提出与马克思的“一般智力”概念相似且有密切关联的“一般情感”概念,从社会性、对象化、交互性三大方面说明一般情感的特征。本文讨论了一般情感在生产和社会生活领域中所产生的现象,即情感的商品化,对一般智力的繁荣与作用的确认,情感劳动作用领域的压缩。在相应问题背后,是技术对情感的规定以及人对自身情感的技术操作。本文认为,在ChatGPT的时代,面对一般情感,应把握人类情感的直接性、主动性、有限性这三大特征,把握真实的社会生活。</p><p><br/></p><p>关键词:ChatGPT 一般智力 一般情感 技术 人类情感</p><p><br/></p>
    作者: 张润坤        
    卷期: 2024年第46卷第2期
    页码: 11-18
  • 无用阶级还是人人自由发展:从ChatGPT的替代谈起
    <p>摘 要:无用阶级作为命题被提出来,是因为观察者基于资本主义制度体系这个位置推测到人工智能替代效应导致的相应现象。但在与之不同的其他制度体系中,无用阶级现象可能就不存在。因此,人工智能替代效应是无用阶级产生的原因还是人人自由发展的前提,这取决于制度体系的性质。在社会主义的制度体系中,人工智能替代效应消除了价值生产与意义活动的分离,让人们得以从那些要求劳动能力工具化的工作岗位中解放出来,工作的工具性价值变成可选项,而工作的目的性价值直接体现为每个人的自由发展与意义活动。</p><p><br/></p><p>关键词:无用阶级 ChatGPT 通用人工智能 存在意义 数字社会主义</p><p><br/></p>
    作者: 秦子忠        
    卷期: 2024年第46卷第2期
    页码: 19-26
  • 无证据的知识是可能的吗 ——基于认知心理学的证据激活方案
    <p>摘 要:证据主义是知识论的正统观念,即证据是知识的必要条件。这一阵营常常受到无证据知识说的攻击,如以无梦睡眠状态等场景下的主体知识状态作为“无证据的知识”反例,主张在没有证据的前提下主体的知识是可能的。证据主义阵营的传统的应对方案是搜寻证据,但在无梦睡眠案例中,这一路线的回忆倾向说无法有效地为证据主义提供辩护。基于认知心理学“激活”的概念,新的证据激活方案为无梦睡眠状态下的主体知识提供了激活的精神状态以为证据。按照这一方案,可以坚守证据主义的立场,有希望驳倒无证据的知识说。</p><p><br/></p><p>关键词:证据主义 无证据的知识 无梦睡眠 激活觉察</p><p><br/></p>
    卷期: 2024年第46卷第2期
    页码: 27-34
  • 弱化随附性:消除排他性论证的一个尝试
    <p>摘 要:在排他性论证的所有前提中,随附性是必不可少的,但却是少有被人们反驳的。本文并不是要否定心-身随附性,只是希望对它的含义做出一些修改:保留心理属性依赖于物理属性的基本内涵,但取消物理基础能够充分的使心理属性例示的内涵。我们为此提供了三条理由:首先,已经有一些学者提出过类似思想;其次,这种修改能够消除排他性论证带来的困难;最后,基于韦伯-费希纳定律的思想实验可以支持这种修改。这三条理由足以让这种修改成为一个可供考虑的选项。</p><p><br/></p><p>关键词:物理主义 心理因果 还原论</p><p><br/></p>
    作者: 冉奎   廖铂华      
    卷期: 2024年第46卷第2期
    页码: 35-43
加载更多
关于我们
© 2021 中国科学院大学版权所有 地址:北京市石景山区玉泉路19号(甲) 邮编:10004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