English Version
20226
本期话题
2022年第6期专题:“良序科学”及其延展

       作为当代世界最重要的科学哲学家之一,菲利普·基切尔(Philip Kitcher)与卡特赖特、朗基诺、杜普雷、道格拉斯等学者一道推动了近二十年来科学哲学的社会和政治维度研究。在2001年出版的《科学,真理与民主》(Science, Truth and Democracy)当中,基切尔借鉴了罗尔斯《正义论》提出了“良序科学”(Well-ordered Science)作为能够促进人类基本善的科学理想图景,并将这一理想模型运用于科学研究议程的设置当中。“良序科学”模型及其所创导的科学哲学的扩展趋势,不仅为科学哲学、科学社会学、STS等理论研究带来深刻的影响,更是在科学研究和科技政策实践中引起了广泛的回应。

       本专题旨在反映“良序科学”理论二十年来在理论研究和政策实践中产生的这些积极作用,共由3篇论文构成。第一篇是由基切尔为此专题专门写作的“变形记:反思《科学、真理与民主》”(METAMORPHOSIS: Some Reflections on Science, Truth, and Democracy),文章全景式地展现了他是如何转向关注与科学相关的政治、社会、伦理问题的,这样一个“主流”科学哲学家的“变形记”也恰恰反应了当代科学哲学研究的重大变化趋势。第二篇是袁海军的“论科学自主的社会根源”,他将“良序科学”视为当代科学哲学家整合科学与社会关系的典范,文章论证了基切尔如何兼顾了科学自主与社会约束,从而让社会价值在科学事业中具有合法性。第三篇是白惠仁的“基础研究与良序科学”,文章提出“良序科学”作为科学哲学家所论证的关于现代科学形态的理想模型,蕴含了一种扩展科学多样性的思路,这为我国当前构建“前瞻性”基础研究提供了启发。希望通过本专题的编发促进学界和公众对当代社会生活实践中科学与公共价值议题的关注。

                                                                                                                               (专题策划:白惠仁)


本期目录
  • 科学家如何理解科学定律概念 ——一个实验科学哲学的初步研究
    <p>摘 要:当前科学哲学对科学定律的概念做了深入的研究,提出了很多卓有洞见的论述。然而这些研究都是在哲学家的语境中进行的,科学家作为科学定律最重要的使用主体,他们的实际观点并未经过任何经验调查。这带来了一个隐约的担忧,对科学定律的分析是否脱离科学实践本身了?实验科学哲学的探索为解答这一问题带来了新的研究思路。本文对物理学共同体的定律观做了探索性的经验调查,结果显示物理学家与哲学家普遍认同的观点存在较大差异。这项经验研究旨在从科学共同体的角度增进人们对科学定律的理解,呼吁科学哲学回归科学实践本身。</p><p><br/></p><p>关键词:经验研究&nbsp; 概念差异&nbsp; 描述性&nbsp; 问卷调查</p><p><br/></p>
    作者: 丁超        
    卷期: 2022年第44卷第6期
    页码: 50-57
  • 胡适在新文化运动时期对科学的理解
    <p>摘 要:胡适作为新文化运动的翘楚,这个时期在不少文章中论及对科学的看法。本文围绕他关于科学概念和科学方法、科学文化和科学精神、科学破产和科学万能、科学与人生观诸问题的理解加以介绍和评论,并表明笔者的一孔之见。</p><p><br/></p><p>关键词:胡适&nbsp; 科学&nbsp; 科学观&nbsp; 五四新文化运动</p><p><br/></p>
    作者: 李醒民        
    卷期: 2022年第44卷第6期
    页码: 58-67
  • 16世纪哥白尼学说的传播 ——再论科斯特勒与金格里奇之争
    <p>摘&nbsp; 要:著名小说家科斯特勒与哈佛大学天文学与天文学史双料教授金格里奇曾就哥白尼的《天球运行论》一书“有人读”还是“无人读”提出了截然相反的观点。对二人的论据展开讨论,发现二人结论实际上是针对不同读者群体而得出的。以此为切入点,对16世纪《天球运行论》的流传情况进行讨论,并从不同层次对日心说的传播进行初步探讨;指出《天球运行论》一书由于自身的创新性和复杂性,不能与同时代的其他天文著作的销量相提并论,而且《天球运行论》一书的传播并不直接等同于哥白尼日心说的传播;16世纪的日心说得到了不同层次的人群不同方式的传播。</p><p><br/></p><p>关键字:哥白尼&nbsp; 《天球运行论》&nbsp; 16世纪日心说的传播</p><p><br/></p>
    作者: 吴紫露   宁晓玉      
    卷期: 2022年第44卷第6期
    页码: 68-75
  • 番薯推广的动因和影响 ——以清代江西为中心
    <p>摘&nbsp; 要:从清初闽粤流民将番薯引种至江西到近代番薯成为全省第二大粮食作物,在不到两百年的时间,江西山区作物结构发生了重大变化。清代番薯在江西成功推广是番薯自身优势结合流民因素的综合作用;由于某些因素的限制,番薯的推广也不是一帆风顺的。通过山东与江西进行对比清晰可见番薯推广的差异,不能单纯用人口压力论来解释。番薯在江西的推广的价值和功用颇多,对农业经济的转型亦有所裨益,也造成了民食杂粮化的趋势。</p><p><br/></p><p>关键词:番薯&nbsp; 江西&nbsp; 推广&nbsp; 动因&nbsp; 影响</p><p><br/></p>
    作者: 李昕升   王思明      
    卷期: 2022年第44卷第6期
    页码: 76-84
  • 消费级脑电图产品的伦理问题及其应对策略
    <p>摘 要:近年来,直接面向消费者的脑电图(EEG)产品在国内外市场涌现。有的产品,比如Focus头环的使用在我国已引起社会关注和伦理争论。本文选取消费级EEG设备中的10个代表性产品,考察其工作原理和宣传功效,在此基础上分析这些产品存在的安全性、神经炒作、神经监控和神经隐私问题。文章提出,消费级EEG产品面临的最核心的伦理挑战是神经监控和神经隐私问题。鉴于目前国内外缺乏相应的监管,本文最后针对这些伦理问题,提出一些应对策略。</p><p><br/></p><p>关键词:直接面向消费者&nbsp; 脑电图&nbsp; 伦理&nbsp; 神经监控&nbsp; 神经隐私</p><p><br/></p>
    作者: 马诗雯   陈海丹      
    卷期: 2022年第44卷第6期
    页码: 85-93
加载更多
关于我们
© 2021 中国科学院大学版权所有 地址:北京市石景山区玉泉路19号(甲) 邮编:10004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