English Version
20226
本期话题
2022年第6期专题:“良序科学”及其延展

       作为当代世界最重要的科学哲学家之一,菲利普·基切尔(Philip Kitcher)与卡特赖特、朗基诺、杜普雷、道格拉斯等学者一道推动了近二十年来科学哲学的社会和政治维度研究。在2001年出版的《科学,真理与民主》(Science, Truth and Democracy)当中,基切尔借鉴了罗尔斯《正义论》提出了“良序科学”(Well-ordered Science)作为能够促进人类基本善的科学理想图景,并将这一理想模型运用于科学研究议程的设置当中。“良序科学”模型及其所创导的科学哲学的扩展趋势,不仅为科学哲学、科学社会学、STS等理论研究带来深刻的影响,更是在科学研究和科技政策实践中引起了广泛的回应。

       本专题旨在反映“良序科学”理论二十年来在理论研究和政策实践中产生的这些积极作用,共由3篇论文构成。第一篇是由基切尔为此专题专门写作的“变形记:反思《科学、真理与民主》”(METAMORPHOSIS: Some Reflections on Science, Truth, and Democracy),文章全景式地展现了他是如何转向关注与科学相关的政治、社会、伦理问题的,这样一个“主流”科学哲学家的“变形记”也恰恰反应了当代科学哲学研究的重大变化趋势。第二篇是袁海军的“论科学自主的社会根源”,他将“良序科学”视为当代科学哲学家整合科学与社会关系的典范,文章论证了基切尔如何兼顾了科学自主与社会约束,从而让社会价值在科学事业中具有合法性。第三篇是白惠仁的“基础研究与良序科学”,文章提出“良序科学”作为科学哲学家所论证的关于现代科学形态的理想模型,蕴含了一种扩展科学多样性的思路,这为我国当前构建“前瞻性”基础研究提供了启发。希望通过本专题的编发促进学界和公众对当代社会生活实践中科学与公共价值议题的关注。

                                                                                                                               (专题策划:白惠仁)


本期目录
  • 论作为“技术人工物”的城市霾及其资本化
    <p>摘 要:关于“技术人工物”本质规定性的探讨,历经了“二重性”“三重性”“意向性”和“系统性”等多个阶段。日益深入的研究,揭示出广义的“功能”“意向”或“合目的性”也是技术人工物的本质规定性。霾具有历史性、社会性和地域性。城市霾是一种技术人工物,具体表现为:技术产物作为其主要来源;技术工具和方法作为其监测和检测手段以及分析方法;技术语言作为其表达方式,以及技术进步作为治理城市霾的主要力量。作为技术人工物的城市霾的资本化,是通过与之伴生的空气净化器这类技术人工物来间接实现的。人们对城市霾的“间接消费”反映出其消费的片面性和局限性。这值得我们进一步思考掩藏于这种片面性和局限性背后的生态危机和生活方式转变问题。</p><p><br/></p><p>关键词:技术人工物&nbsp; 城市霾&nbsp; 资本化&nbsp; 消费异化</p><p><br/></p>
    作者: 葛玉海        
    卷期: 2022年第44卷第6期
    页码: 94-103
  • 科学文化建构的历史逻辑和本质规定
    <p>摘 要:自然对科学的场域开放指向科学之于研究对象的不变性反思,形成对物的实在性表征所关照的科学哲学的自然进路。于此,人性缺场,语意失范,科学被推向纯粹的自然秩序而获得背向自身存在的表观确定性。理论实体的意义消解和SSK的人类学转向超越“自然-社会”非对称性解释循环。科学转化为地方性语境中的实践要素集合,其结构序列和逻辑秩序朝向人与物和合的文化场域延展。至此,科学复归地方文化语境实现科学文化的一般性建构。文化之于“人”的本质规定折射出科学文化“求真”“崇善”“臻美”的价值诉求,人之为“人”的存在意义在科学文化中被重新理解和诠释。</p><p><br/></p><p>关键词:科学文化&nbsp; 历史流变&nbsp; 实现机制&nbsp; 本质规定</p><p><br/></p>
    作者: 毕吉利   刘旭东      
    卷期: 2022年第44卷第6期
    页码: 104-111
  • 中国新闻插图中的女性科研人员形象
    <p>摘 要:科技统计显示,女性科研人员虽已日趋成为当代科学事业发展的主要参与力量,但仍处科学职业边缘。本研究分析了2017-2018年《科技日报》所刊1067幅科研人员新闻插图,发现在数量占比、与新闻内容的匹配程度等方面,女性科研人员均低于男性科研人员,证实了女性科研人员在新闻构建中的缺席趋势加剧这一基本假设。究其成因,系普遍存在的新闻偏见所致。本文进一步指出,中国科技新闻报纸需有意识地提高女性科研人员插图数量及其图文匹配程度,以符合女性科研人员的实际占比,从而对女性参与科学及其职业发展有所助益。</p><p><br/></p><p>关键词:女性科研人员&nbsp; 新闻插图&nbsp; 科学家形象&nbsp; 新闻偏见</p><p><br/></p>
    卷期: 2022年第44卷第6期
    页码: 112-118
  • 黄维垣:卓越的有机氟化学家
    <p>摘&nbsp; &nbsp;要: 黄维垣是有机氟化学的开拓者,对国防、民用、基础氟化学贡献甚大。他早年研究葶苈、可的松、萆薢,证明金果榄碱就是巴马汀碱。发现连二亚硫酸钠是高效亚磺化试剂,用烯烃作为截捕剂证实自由基历程。创办《中国化学》、促成国际氟化学会议在上海召开,对化学国际化做了许多有益的工作。</p><p><br/></p><p>关键词:黄维垣&nbsp; 金果榄&nbsp; 有机氟化学&nbsp; 亚磺化脱卤</p><p><br/></p>
    作者: 张宏志   李建      
    卷期: 2022年第44卷第6期
    页码: 119-126
加载更多
关于我们
© 2021 中国科学院大学版权所有 地址:北京市石景山区玉泉路19号(甲) 邮编:10004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