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年8月6日,法国技术哲学家斯蒂格勒(Bernard Stiegler)去世,引发世界范围内的悼念。在国内,传媒的纪念行动已经成为一场颇有影响的文化事件。斯蒂格勒之死,将人们目光吸引到技术哲学上来。技术哲学的未来何在?无论如何,斯蒂格勒紧追新技术革命浪潮的精神,值得中国技术哲学界同仁认真学习:现时代是技术时代,哲学应当做出回应。毫无疑问,当代中国的技术发展日异月新,工程领域更是首屈一指,中国的技术哲学研究可以利用国情优势,接续传统,推陈出新,在世界学术共同体中赢得应有的关注和地位。
摘要:本文旨在反驳知识论析取主义根据难题的几种主流解决方案。知识论析取主义主张,人们可借由"看到p"来获取对命题p的知觉知识,因为"看到p"可充当一种同时具有事实性与反思可及性的认知根据。根据难题是对知识论析取主义的知名反驳,它建立在蕴涵论题的基础之上:即"看到p"蕴涵"知道p"。由此,根据难题主张前者只是后者的一种特殊方式,前者预设了后者,故而无法充当后者的认知根据,否则将陷入循环。目前对根据难题的几种主流解法都试图通过拒斥蕴涵论题来捍卫析取主义。本文将梳理这些主流解法,并证明它们都无法在知识论析取主义的主要论域,即,普里查德所谓的"典型情况"下成功反驳蕴涵论题。并且,哪怕蕴涵论题在典型情况下真的被推翻了,这也只会反噬知识论析取主义。因此对根据难题的现有解决方案均不成功。
关键词:知识论析取主义;蕴涵论题;典型情况;知觉知识;怀疑论
摘要:约翰·比蒂提出的"进化偶然性论题"指出,依赖偶然的初始条件而为真的生物学概括都是偶然为真的偶适概括,而定律是不能偶然为真的,因此生物学概括都不可能成为定律。针对该论题,一种由索伯提出并为埃尔金所发展的观点认为,偶然的初始条件加偶适概括所组成的复合概括可能是定律而非偶适概括。他们的观点被批评者认为会面临两个难题:它会使所有的生物学概括都可能被视为定律;它取消了定律与偶适概括间的区分。不过,只要把他们的观点发展为"能够发挥定律功能的复合概括才可能是定律",这两个难题就可以被有效地解决。
关键词:进化偶然性论题;偶适概括;初始条件;模态力
摘要:在工程实践中,构建计算模型的约束不仅是求真,可求解性也是重要约束之一,这使得我们建构计算模型所用的方法不能确保模型"正确"地表征物理实在,它们是有"缺陷"的,但何以有缺陷的计算模型却经常给我们提供有效用的知识?本文从科学元方法论视角切入,对此关涉计算模型认知效力的重要问题进行初步探讨:首先阐析构建计算模型过程中不可避免使用的若干重要元方法的"天然"缺陷性;进而,从知识的经验不完全决定性角度论证有缺陷的计算模型提供有效用知识的可能性与合理性;最后,给出一个具有强解释性的认知新框架——知识域"共生互荣"关系模型,作为对此问题更细致清晰的解释与回应。
关键词:计算模型;模型建构;抽象/理想化;模型虚构;模型验证
摘要:作为科幻经典,电影《阿凡达》在场景预设、故事和思想内涵几个层面都表现了极强的原创性。潘多拉星球上的场景预设,包括紧密关联的"人"与动物和植物,并不是凭空而来的,而是来自盖娅理论。电影中呈现了两种自然观的冲突,即地球人的机械自然观与纳威人的盖娅自然观;也展示了两种文明模式的冲突,基于机械自然观的工业文明与基于盖娅自然观的"原始文明",或生态文明。
关键词:盖娅理论;生态电影;科幻电影;自然观;文明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