English Version
20208
本期话题
“因果问题研究”专题

关于因果的研究在最近三十年取得了长足的进步,特别是近些年人工智能的发展如火如荼,更是对它起到了推波助澜的作用。刘闯教授在 2018 年复旦大学科学哲学与逻辑学系成立大会上曾这样说:“欲要理解智能,我们需要一个历史悠久的概念:因果性”;而加州理工的哲学家克里斯托弗·希区柯克也那样说过:“我们正身处一个令人振奋的时刻,这里的‘我们’指的是那些研究因果本质的哲学家。在过去十年左右,我们目睹了奔涌而来的哲学努力以试图敲开包裹着这个问题的重重硬壳,且令人欣喜的是,我们取得了实质的进步。”这些用词是令人振奋的,前景让人乐观。但是横亘在现实研究中的那些困难和问题却仍然有待于这个行当的从业者“汗滴禾下土”的努力和辛劳。其中筋骨交错的难点有:过决定问题、传递性问题、因果的形式定义和因果发现问题等。本期专题组织的三篇文章实际上都是对这些难点的解读或者回应,吴小安和裘江杰的文章主要讨论了基于因果模型的因果定义,以及与之相关的传递性问题;杨仁杰则从当今机器学习的因果发现算法中获得灵感来回应传统的归纳怀疑论。我们期待这个专题能让读者了解到因果问题的相关研究前沿,以及国内学人在这个方面的探索和推进。抛砖引玉,以待来者。

本期目录
  • 杨振宁论中国传统文化及其对他的影响
    <p>摘要:杨振宁从启蒙到赴美留学前,没间断学习中国传统文化。在美国深造期间以及其后在那里工作的40余年里,他对以科学文化为核心的西方文化有了深刻的接触、了解与学习。基于比较与辨别,对于中西文化,杨振宁分别采撷其精华而放弃其糟粕。杨振宁认为,他自己对文化特质的这种自觉塑造,对他的事业及人生有莫大的影响。思考如何更好地继承我国传统文化,并发挥其积极作用这一问题时,深入分析在杨振宁认识世界里,中国传统文化的哪些内容具有积极作用、哪些内容具有消极作用,是有特殊意义的。伟大物理学家杨振宁以其辉煌的人生,为如何在新世纪正确对待传统文化树立了一个成功的典范。</p><p><br/></p><p>关键词:杨振宁;儒家;中国传统文化;创新意识</p><p><br/></p>
    作者: 厚宇德   王鑫      
    卷期: 2020年第42卷第8期
    页码: 107-113
  • 知行合一:陈建功的数学教育思想与治学理念
    <p>摘要:陈建功是我国著名的数学家和教育家。他自始至终坚持&quot;学贵讲、尤贵行&quot;的教育治学理念,始终主张教学和科研要相辅相成,互相促进。他的教育治学理念主要表现在四个方面:科学兴国,坚守诚意;教学相长,知行合一;与时俱进,应用创新;因材施教,注重心理。</p><p><br/></p><p>关键词:科学家精神;陈建功;数学教育;教育思想</p><p><br/></p>
    作者: 王晓军   陈翰馥      
    卷期: 2020年第42卷第8期
    页码: 114-119
加载更多
关于我们
© 2021 中国科学院大学版权所有 地址:北京市石景山区玉泉路19号(甲) 邮编:10004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