English Version
20204
本期话题
“人工智能技术的伦理规范”专题

人工智能是本刊持续关注的重大理论问题,伴随人工智能的兴起,有许多新的伦理问题需要得到有效的理论处置。本次专栏推出四篇从不同角度讨论人工智能相关伦理问题的文章。李建中的文章从科学研究的偶然性出发,反思了在决定论的人工智能语境中,人类解放何以可能的问题。郭林生、李小燕的文章讨论了算法的伦理属性和伦理功能,并提出了算法伦理可能实现的途径。闫坤如的文章探讨了人工智能设计的伦理前提,强调需通过“合乎伦理设计”将人类规范和道德嵌入人工智能,并分析了“合乎伦理设计”的理论来源及其理论基础。杜严勇的文章从管理、关系和技术三个层面讨论了建构友好人工智能的问题。希望以上四篇文章的探讨,能够推进学界关于人工智能伦理规范问题的重视和讨论。

本期目录
  • 社会突现论对社会因果的研究
    <p>摘要:社会突现论是基于系统论与心灵哲学等学科而发展起来的关于社会本质与社会现象解释的方法的一种新型整体主义理论。社会突现论认为,社会一方面由个体聚集突现而成,前者具有后者所不具有的特殊属性;另一方面,社会与个体属于不同的层次,前者不能化归为后者。社会突现论视域中的社会因果研究是以个体主义与整体主义之争为背景,对于社会层次是否具有因果效力的研究。社会突现论所关注的社会因果问题是某个社会事件是否能够作为不以个体意志为转移的因素对另一社会事件或社会中的个体产生影响。社会突现论认为,某个社会事件能够作为一个&quot;独立&quot;的因素影响其他的社会事件或社会中的个体。社会因果既与个体密切相关又不可化归为个体的属性。</p><p><br/></p><p>关键词:社会科学哲学;整体主义;高层同层因果;下向因果</p><p><br/></p>
    作者: 林旺   曹志平      
    卷期: 2020年第42卷第4期
    页码: 100-105
  • 从“天命”到“民主”——论芬伯格的技术变革之路
    <p>摘要:传统技术理论无论是工具理论还是实体理论,都视技术为一种天命,认为人类无法干预技术,只能&quot;接受它或抛弃它&quot;,因此人类无法解决技术问题。在芬伯格看来,任何一种技术都是特定社会的产物,技术具有社会性。技术的社会性决定了技术不是天命,人们完全可以通过对技术的民主转化来变革技术,从而解决技术所存在的问题。芬伯格通过技术的变革来解决技术问题,不仅为我们思考技术的本质和解决技术问题提供了新思路,而且也为技术的未来发展指明了新方向。</p><p><br/></p><p>关键词:芬伯格;天命;聚合;民主化;公众参与</p><p><br/></p>
    作者: 吴兴华        
    卷期: 2020年第42卷第4期
    页码: 106-112
  • 严复论科学不能疏离人文之域
    <p>要:严复是系统引介实证主义的第一人。实证主义与科学主义有着内在的关联,严复同样极力宣扬科学的价值,直言中国救亡,&quot;将舍是而不可&quot;。但严复并没有循此走上极端的科学主义,而是认识到科学有其限度,主张科学不能疏离人文之域。这一观点超越了和他同时代乃至五四时期很多人的科学观。严复科学与人文不可&quot;一甚一亡&quot;的思想对当下科学文化建设亦不乏启示意义。</p><p><br/></p><p>关键词:严复;科学;人文</p><p><br/></p>
    作者: 李林   赵云波      
    卷期: 2020年第42卷第4期
    页码: 113-119
  • 颜永京:兴学报国的译才
    <p>摘要:从美国留学归国后,颜永京主张教会教育与科学教育相结合,参与创办文华书院和圣约翰大学,并科学设置两所学校的课程,推崇英文教育。他在华童教育、女子教育、大众演讲等方面的实践蕴含普及教育的思想。他参与益智书会的工作,投身译书事业,翻译《肄业要览》和《心灵学》两部重要的人文社会科学作品。他热心于社会公益事业,对上海外滩公园不准华人入内的事情进行积极的抗击,并前往英国进行反鸦片斗争,为国效劳。</p><p><br/></p><p>关键词:颜永京;教育;译书;国权</p><p><br/></p>
    作者: 孙小蕾        
    卷期: 2020年第42卷第4期
    页码: 120-126
加载更多
关于我们
© 2021 中国科学院大学版权所有 地址:北京市石景山区玉泉路19号(甲) 邮编:10004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