English Version
曹志平
作者介绍
发表论文
  • 科学哲学:沟通科学文化与人文文化的桥梁
    <正> 科学文化与人文文化的对立以及人们为了消解这种对立而陷入的思想混乱,是现代人类的一个基本的文化困惑。这种对立,是人以人的方式生存,创造有意义的世界而还没有达到自由、全面的发展的阶段必然出现的现象。它基本上表现为三个层次:一是自然科学与人文学科在研究的对象、目的、手段以及理论特征 更多还原<br/>
    作者: 曹志平      
    卷期: 2003
    页码:8
  • 形式系统语义解释的逻辑与限度
    形式系统超前于语义解释的逻辑关系使形式释义成为必要。形式释义是科学解释中对定律解释具有决定作用的部分 ,其逻辑过程在宏观上显现为“解释者的前理解———形式系统———经验事实”的模式 ,在微观上则可用P1—TT—EE—P2来描述。形而上学信念是形式释义的出发点和终极理由 ,形式释义的这种限度可以在人的历史性中获得理性的理解与解释 更多还原<br/>
    作者: 曹志平      
    卷期: 2003
    页码:40-44+39-111
  • 科技、人权与自由
    <正> 科学技术是人类文明的基础,是人类社会发展和人类文化进步的重要动力,而人权作为“人作为人享有的与生俱来的权利”,则被认为是人类文明和人类社会进步程度的标志,它们之间存在着密切的关系和相互作用。首先在抽象性方面,它们具有本质相同的历史维度,即它们的本质都是自由。科学技术是人对自然 更多还原<br/>
    作者: 曹志平      
    卷期: 2004
    页码:7-8
  • 马克思科学哲学的本体论与哲学主题
    马克思的科学哲学是马克思对科学的哲学理解,它是马克思创立历史唯物主义重要的理论支点。马克思科学哲学的理论视界是"现实的人",它所奠基的马克思科学哲学的本体论是实践生存论。与此对应的马克思科学哲学的哲学主题包括:实现对科学活动的规范性与历史性、科学的基础与人的生活世界、科学与技术、自然科学与人文、社会科学的辩证统一性理解。<br/>
    作者: 曹志平      
    卷期: 2007
    页码:20-25+110
  • 社会突现论对社会因果的研究
    <p>摘要:社会突现论是基于系统论与心灵哲学等学科而发展起来的关于社会本质与社会现象解释的方法的一种新型整体主义理论。社会突现论认为,社会一方面由个体聚集突现而成,前者具有后者所不具有的特殊属性;另一方面,社会与个体属于不同的层次,前者不能化归为后者。社会突现论视域中的社会因果研究是以个体主义与整体主义之争为背景,对于社会层次是否具有因果效力的研究。社会突现论所关注的社会因果问题是某个社会事件是否能够作为不以个体意志为转移的因素对另一社会事件或社会中的个体产生影响。社会突现论认为,某个社会事件能够作为一个&quot;独立&quot;的因素影响其他的社会事件或社会中的个体。社会因果既与个体密切相关又不可化归为个体的属性。</p><p><br/></p><p>关键词:社会科学哲学;整体主义;高层同层因果;下向因果</p><p><br/></p>
    卷期: 2020年第42卷第4期
    页码:100-105
  • 医学可视化技术及其视觉诠释初探 ——后现象学的视野
    <p>摘 要:现代医学是以可视化为向导的,可视化技术的应用和发展引起了人体成像模式的革命,促进了医学诊断、治疗模式和交往实践的重大发展,形成了视觉主义的医学科学-技术观。仪器、观察者身体以及后现象学语境下的“图像意识”解析了医学可视化技术的现象学结构。可视化技术造就的是复杂的视觉诠释,它兼具工具意向性诠释和传统诠释学批判、解释功能的特征。在仪器的居间调节下,仪器诠释和观察者诠释共同构成可视化技术视觉诠释的内容。医学可视化技术的现象学研究对于揭示现代医学的技术主义和物理主义本质具有重要的理论意义。</p><p><br/></p><p>关键词:医学可视化技术&nbsp; 后现象学&nbsp; 视觉诠释&nbsp; 仪器</p><p><br/></p>
    卷期: 2022年第44卷第11期
    页码:9-16
关于我们
© 2021 中国科学院大学版权所有 地址:北京市石景山区玉泉路19号(甲) 邮编:10004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