English Version
20202
本期话题
2020年02期 “生态文明与生命共同体”专题

中国正大力推进生态文明建设。但在中共十七大(2007年)之前,只有少数学者使用“生态文明”一词。卢风和曹小竹追溯了论述生态文明的早期文献,认为迄今为止最早出现“生态文明”一词的文献是1978年发表在英文期刊《宇宙》上的伊林·费切尔的文章:“人类生存的条件:论进步的辩证法”;并认为生态文明观念的提出将被证明是人类思想史上最伟大的思想创新之一。田甲乐介绍了起源于第三世界国家并迅速扩展到欧美国家的新知识生产方式——知识生产民主化,并认为知识生产民主化有利于产出服务于生态文明建设的知识,有利于形成生态文明建设所需要的责任意识,有利于促使知识生产者从知识走向行动,加快推进生态文明建设。衡孝庆认为生态融合是建设生态文明的必经之路,生态融合的最终目标是要实现生态命运共同体的和谐。总之,建设生态文明不仅要求我们谋求人类共同体内部的和谐,还要求我们谋求地球生命共同体的和谐。

本期目录
  • 论伊林·费切尔的生态文明观念 ——纪念提出“生态文明”观念40周年

    摘    要: 最早提出“生态文明”概念的文献是1978年发表在英文期刊《宇宙》上的伊林·费切尔的文章:人类生存的条件:论进步的辩证法。该文分析了工业文明的种种危机,批判了源自基督教的进步主义,指出了工业文明发展方向的错误,阐述了走向生态文明的必要性。1984年前苏联学者В. С. 利皮茨基,1986年中国农学家叶谦吉,也各自独立地提出了生态文明。三人一致认为,必须谋求人类与自然之间的和谐。但费切尔认为生态文明将是一种超越工业文明的新文明,而利皮茨基和叶谦吉认为生态文明是文明整体的一个维度。生态文明的提出是人类思想史上一次最伟大的创新。生态文明论要解决的问题是人类文明的根本问题——人为与自然之间的矛盾问题。生态文明论将指引人类建设真正可持续的文明,谋求人与自然的和谐共生,谋求人道与天道的融合。


    关键词: 生态文明 进步主义 工业文明 天道 人道

    作者: 卢风        
    卷期: 2020年第42卷第2期
    页码: 1-9
  • 论知识生产民主化对生态文明建设的影响

    摘要:知识是社会实践的产物,知识生产方式反映并形塑着社会秩序。近代知识生产模式建立在机械自然观的基础之上,是对自然的分割、操纵和征服,最终造成了生态危机。二十世纪末兴起的知识生产民主化,赋予自然以代理人,使自然的利益输入到知识生产决策中,并使之占据重要地位,完成了自然观变革。这种变革不仅是一种理论转向,而且一方面通过对教育影响,引导人们树立生态意识,具有生态情感,认识到生态环境对社会发展的基础和限制作用;另一方面通过对公共政策知识生产和实施的影响,使公共政策目标和行为聚焦于自然利益和环境保护,落实生态文明秩序建设。因此,知识生产民主化有利于生产出服务于生态文明建设的知识、形成生态文明建设需要的责任意识,促使知识生产者从知识走向行动,加快推进生态文明建设。


    关键词:知识生产民主化;生态文明建设;自然观


    作者: 田甲乐        
    卷期: 2020年第42卷第2期
    页码: 10-16
  • 论生态融合

    摘要:生态融合是建设生态文明的必经之路。其必然性体现在自然系统与人类活动的相互影响、人类自身发展的内在逻辑和工业社会的致命缺陷之中;生态融合的理论依据包括:自然规律是人类可以认识的;人类开始认识到改善自身与自然的关系的重要性;生态科学的迅速发展与扩散。实现生态融合的路径包括绿色技术的研发和应用、生态创新的不断突破、生态生活世界的建构。生态融合最终目标是要实现生态命运共同体。


    关键词: 生态文明;生态融合;生态命运共同体;

    作者: 衡孝庆        
    卷期: 2020年第42卷第2期
    页码: 17-22
  • 解释自然类:依据自然齐一性回应归纳问题的理论基础

    摘要:诉诸自然齐一性反驳休谟关于归纳问题的怀疑论立场,需要自然类理论研究的支持。蒯因提出一种关于自然类的"消去主义",他潜在地接受一个无需诉诸自然齐一性回应归纳问题的立场。然而,蒯因的立场依赖投射性概念,不可能避开自然齐一性;类本质主义可以反驳"消去主义",为自然齐一性提供一定的辩护。康布里特基于"自我平衡性质说"回应归纳问题,他接受一种弱的自然齐一性,但是他的方案难以摆脱关于归纳的解释循环。类本质主义和"自我平衡性质簇说"都采用描述自然对象性质的方法解释自然类,而从关于性质的形而上学研究来看,它们都存在解释划分或使用自然类的实际的问题。关注关于自然类的新解释,有可能为研究归纳问题带来一些新的启示。


    关键词: 归纳问题;自然类;自然齐一性;类本质主义;自我平衡性质簇说;


    作者: 张存建        
    卷期: 2020年第42卷第2期
    页码: 23-28
  • 认知整合与文化濡化

    摘要:认知整合问题始于对广义具身认知的研究,在注重认知主体与外部环境交互作用的基础上,其要义在于将认知过程作为一个由遍布大脑、身体和环境中的异质成分组成的动态整合系统。一定意义上讲,认知系统的具身-生成基础决定了其自身的发展能够被视为一种持续交互的情境性文化过程,进而可将涵括于人类系统发生历史中的生态位建构以及文化传承视为推动认知系统进行整合的一个重要视角,其过程呈现出鲜明的文化濡化特征。


    关键词:整合的认知系统;文化濡化;具身认知;生成认知;生态位;


    作者: 王姝彦   申一涵      
    卷期: 2020年第42卷第2期
    页码: 29-35
加载更多
关于我们
© 2021 中国科学院大学版权所有 地址:北京市石景山区玉泉路19号(甲) 邮编:10004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