English Version
20173
本期目录
  • 数学—物理学关系的哲学 ——当代物理学哲学研究的新趋势
    <div> 摘 要:数学&mdash;物理学关系的研究是个古老的话题,但其研究方法在某种程度上一直独立于物理学哲学的研究方法。21世纪以来,由于物理学理论与科学哲学方法论的发展,这一话题逐步内化于物理学哲学的论题之中。论文从历史的角度,分析了传统数学与物理学关系讨论的朴素特征、20世纪数学与物理学关系研究的两种进路、21世纪内化于物理学哲学的数学-物理学关系的哲学,指出数学-物理学关系的哲学是当代物理学哲学研究的一种新趋势。</div> <div> &nbsp;</div> <div> 关键词:数学&mdash;物理学关系的哲学 &nbsp;逻辑经验主义 &nbsp;后实证主义 &nbsp;结构实在论 &nbsp;结构</div> <div> &nbsp;</div>
    作者: 程 瑞        
    卷期: 2017年5月第39卷第3期
    页码: 46-52
  • 关于“遵从规则”悖论的争论性研究
    <div> 摘 &nbsp; 要:维特根斯坦在《哲学研究》第201节提出著名的&ldquo;遵从规则&rdquo;悖论,这一悖论在克里普克的怀疑论解读基础之上引发了学界广泛的争论,并逐渐形成怀疑论与反怀疑论两个相互对立的派别。本文选取这场争论中较为重要的三个角度,试图通过对争论双方观点的分析就这一悖论中所体现的意义理论进行探讨,进而强调了这一悖论的实践性指向。</div> <div> &nbsp;</div> <div> 关键词:遵从规则 意义 共同体 实践</div> <div> &nbsp;</div>
    作者: 王立娜        
    卷期: 2017年5月第39卷第3期
    页码: 40-45
  • 明代佛郎机铳核心技术特征及其转变研究
    <p style="font-size: 11.008px;"> 摘 &nbsp; 要:自明正德年间初传中国,至崇祯初年(1628年)其地位被红夷炮所取代,佛郎机铳是这一历史时期明代应用最为广泛的西洋火器,在明末军事技术领域占据极为重要的地位。明代仿制的佛郎机具备三大核心技术特征:核心结构特征&mdash;&mdash;子母铳的结构,关键制约因素&mdash;&mdash;母铳铳长不超过六尺,核心技术参数&mdash;&mdash;子铳长径比在10左右或以下。而佛郎机的核心技术特征,伴随更为先进的火器出现,又发生着分化。1568年左右,轻型佛郎机被鸟铳所取代,明代仿制的佛郎机铳逐渐向重型佛郎机炮集中。至萨尔浒之役后,红夷大炮填补了佛郎机在超大型火器(铳长六尺以上)上的空白。崇祯元年,明廷仿制出与重型佛郎机炮体型相当的红夷炮,佛郎机逐渐退出历史舞台。</p> <div style="font-size: 11.008px;"> &nbsp; &nbsp; 关键词:佛郎机 &nbsp;技术特征 &nbsp;子母铳 &nbsp;母铳铳长 &nbsp;长径比</div> <div> &nbsp;</div> <div> &nbsp;</div>
    作者: 赵凤翔        
    卷期: 2017年3月第39卷第3期
    页码: 31-39
  • 明代以降关中—天水地区城市湖池的形成、功能与演变
    <p style="font-size: 11.008px;"> 摘 要: 明代以降关中&mdash;天水地区至少有24个城市拥有湖泊、池沼,文章全面考察了这些城市湖池的形成、功能与演变。按湖池形成的水源类型来看,明代以降关中-天水地区的城市湖池可以分为四类:渠水类、泉水类、雨水类和洪水类。尽管这些城市湖池的形成原因各不相同,但在形成之后,均超出预期,发挥出多种有利于城市建设发展的实际功能。现在这些城市湖池大多数已经湮塞,仅凤翔东湖、西安莲花池等少数湖池因得到持续的管理浚治而保存至今,而之所以得到持续的管理浚治,与其具有丰厚的历史文化内涵有着密切关系。</p> <div style="font-size: 11.008px;"> &nbsp; &nbsp; 关键词: 城市湖池 &nbsp;演变 &nbsp;关中-天水地区 &nbsp;明代以降</div>
    作者: 王挺        
    卷期: 2017年5月第39卷第3期
    页码: 22-30
  • 鸦片战争前后中国江海“炮台”技术研究
    <p style="font-size: 11.008px;"> 摘 &nbsp;要:中国古近代筑城理念是层层设防,但此&ldquo;方角之城、空心之台&rdquo;在御敌功能上是有缺陷的。自明入清,沿海以卫所城池的非军事化趋向以及城堡式炮台取而代之居于海防一线地位,炮台理念以进攻为主。从清初到清末的中国江海地区,炮台里的炮的摆放经历了从墙头到地面、再到半地下的三步演变;建筑材料从条石墙体、内为砖石和外覆三合土的墙体再到进口的水泥和钢板的结构;炮台形制从城堡式到炮洞式、再到明台暗道式的西式建筑。中国低劣的江海炮台技术是时人思想和各种条件促成的物质化,此可从技术和社会两方面因素得到解释。</p> <div style="font-size: 11.008px;"> &nbsp; &nbsp; 关键词:船坚炮利 &nbsp;鸦片战争 &nbsp;炮台 &nbsp;棱堡 &nbsp;绿营兵&nbsp;</div> <div> &nbsp;</div>
    作者: 刘鸿亮        
    卷期: 2017年5月第39卷第3期
    页码: 14-21
加载更多
关于我们
© 2021 中国科学院大学版权所有 地址:北京市石景山区玉泉路19号(甲) 邮编:10004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