English Version
20143
本期目录
  • 我国当代科学交流体系中的“数字鸿沟”问题研究
    分析了我国当代科学交流体系中的"数字鸿沟"问题,发现"数字鸿沟"已成为当代学术交流活动的新壁垒。在对我国网络学术资源分布进行实证考察的基础上指出,"数字鸿沟"现象的实质是网络学术资源垄断,该问题的解决有赖于包括科学共同体在内的多元行动者①的共同努力,构建"开放获取"等新的知识共享机制势在必行。
    作者二:李正风  清华大学科学技术与社会研究所
    作者: 丁大尉        
    卷期: 2014
    页码: 63-69+127
  • 技术恐惧的结构和生成模型
    技术恐惧的结构模型是技术恐惧的主体、客体和社会语境三大系统在相互影响、相互作用下形成的有机框架体系,反映了技术恐惧各构成要素之间的相互关联和结构关系。正是技术恐惧的各构成要素之间的相互作用关系,聚合成技术恐惧形成和发展的原动力,才催生了人对技术所特有的心理和行为反应,促成了技术恐惧现象,这又构成了技术恐惧的生成模型。通过建构技术恐惧的结构和生成模型,可以厘清技术恐惧的内部结构及其要素的相互关联,便于人们更准确地理解和把握技术恐惧的真实含义及其生成过程,并合理应对技术恐惧这种社会和文化现象。
    作者二:夏保华  东南大学人文学院
    作者: 赵磊        
    卷期: 2014
    页码: 70-75+127
  • 吴健雄与诺贝尔奖:一个科学计量学的视角
    利用文献共被引分析的方法,通过对弱相互作用领域的发展及宇称不守恒发现过程进行考察,从共被引网络视角分析了吴健雄的验证实验在共被引网络中的位置,并与其他两个实验进行了对比,结果表明诺贝尔奖委员会没有授予吴健雄1957年诺贝尔物理学奖是有充分理由的。
    作者二:滕立  郑州航空工业管理学院
    作者: 刘大宁        
    卷期: 2014
    页码: 76-79+95+127
  • 微博十大“辩证特性”解读
    作为风生水起的新生事物,微博以其"微动力"掀起"微革命","微生物"聚合"微生活"的姿态,成为并将继续改变中国人的生活方式。因此,从某种程度说,读懂微博,读懂其虚拟的亦是现实的、微小的亦是巨大的、边缘的亦是中心的、自语的亦是互动的、碎片的亦是整体的、草根的亦是精英的、私人的亦是公共的、符号的亦是舆论的、技术的亦是传媒的、生活的亦是政治的十个特征,就几乎读懂了当下中国的社会境况。
    作者二:刘祖云  广西中医药大学人文社科学院
    作者: 张琼        
    卷期: 2014
    页码: 80-87+127
  • 科学与浪漫主义
    尽管浪漫主义通常被理解为艺术思潮和艺术运动,但是,它与科学有着紧密的关联和积极的互动。一方面,心灵科学、生物学和生理学等自然科学的发展,既支持了浪漫主义对机械论自然观的批判,又激发了浪漫主义形成带有活力论特征的自然观、人性观和文化观。另一方面,浪漫主义又从认识论、方法论和本体论等层面,清除了机械论的思想教条,削弱了古典物理学的学术霸权,推进了科学方法的多元化,推动了科学在19世纪的多元发展。考察科学与浪漫主义的互动,不仅有助于加深对19世纪生物学、生理学和医学等自然科学的文化背景的理解,而且有助于对启蒙精神做出有益的反思和补充。
    作者: 郝苑        
    卷期: 2014
    页码: 88-95+127
加载更多
关于我们
© 2021 中国科学院大学版权所有 地址:北京市石景山区玉泉路19号(甲) 邮编:10004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