English Version
20033
本期目录
  • 异化观疏证
    对异化在哲学、社会学和社会———经济学等领域的内涵进行了考证 ,在自然、人本、社会三个层面上解读了异化的内涵 ,指出马克思的社会———经济学意义上的异化理论启开了社会学领域探讨异化本质的正确思路。 更多还原
    作者二:樊春华  东北大学文法学院
    作者三:陈凡  东北大学文法学院
    作者: 郭冲辰        
    卷期: 2003
    页码: 19-24+109
  • 《大公报》视角下的科学化运动
    《大公报》是 2 0世纪 30年代科学化运动的倡导者和传播者 ,它注重宣传科学知识 ,鼓励科学家参与国事 ,奖励科学事业。科学家也充分利用《大公报》推进社会科学化 ,为社会服务。《大公报》提倡科学、信仰科学 ,不是急功近利式的学习西方科学知识和技术 ,而是要学习西方人信仰真理、追求真理的科学精神。
    作者: 贾晓慧        
    卷期: 2003
    页码: 25-30+109
  • 走向计算主义
    人类基因组序列的测定及其进一步工作、DNA计算机的研究以及人工生命和人工智能等学科的新进展向我们表明 ,我们可以从一个全新的视角 ,即计算的视角来看我们的世界 :“自然界这本大书是用算法语言写的 !”“宇宙是一个巨大的计算系统 ! 更多还原
    作者: 李建会        
    卷期: 2003
    页码: 31-36+109
  • 略论科学研究规则对自然观假定的依赖性
    本文发挥了费耶阿本德关于科学研究标准和规则对世界结构的依赖性的观点 ,提出在科学研究活动中存在着解释学循环。在对主体间性原则、实验原则和可重复性原则进行了细致的分析之后 ,本文指出这些貌似不证自明的原则的有效性依赖于其背后的自然观假定 ,揭示了这些原则和假定的相对性和局限性。
    作者: 蒋劲松        
    卷期: 2003
    页码: 37-41+49-109
  • 从语言的观点看相对主义——论“不可通约”的克服
    库恩《科学革命的结构》的出版 ,为科学哲学带来了相对主义的问题。“不可通约”的概念更使得范式之间“沟通崩溃” ,理性比较失去基础。戴维森、奇确等人对此概念提出了有力的批评 ,但也没能令人信服地克服这一问题。本文试图说明 ,首先不可通约并不意味着不可沟通 ,人类具有的“普遍语言能力”使得我们可以实现跨语言的完全沟通。其次 ,借助语言的创生能力 ,“不可通约”的问题也可能随着人类语言的丰富而不断得到改善。 更多还原
    作者: 王巍        
    卷期: 2003
    页码: 42-49+110
加载更多
关于我们
© 2021 中国科学院大学版权所有 地址:北京市石景山区玉泉路19号(甲) 邮编:10004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