English Version
话题
专题:科学模型的本体论、认识论与科学实践

编者按:

      传统科学哲学(如维也纳学派、柏林学派等)对科学理论主要持“句法观”(syntactic view,也译作“语形观”),即把科学理论看作像欧氏几何式的公理系统,有待解释的自然现象可以最终从基本理论推导出来。科学模型只有启发或辅助的功能,在科学研究中并非必不可少。但是1980年代之后,苏佩斯(P. Suppes)、范·弗拉森(B. C. van Fraassen)等更多科学哲学家对科学理论持“语义观”(semantic view)。语义观认为,分析科学理论更需要数学工具,而非谓词逻辑。科学理论不直接解释自然现象,而需要通过科学模型作为中介。从此,科学模型也成为科学哲学的中心议题之一。

      本期专题的几篇论文分别探讨了科学模型的本体论、认识论与科学实践。章航的“科学模型的三种本体论立场探析”研究了三种模型本体论:理论的数学结构、虚构的抽象实体、工具,主张多元主义立场。向盾的“模型的认识论探究”反驳激进的器物主义,重申科学建模的方向性,并为直接表征辩护。叶立国的“科学模型的虚构论及其自然选择的衍生机制”把传统的“模型与对象”的二元关系改造为“模型、经验与对象”的三元关系,认为科学模型也是通过自然选择走向成功。江学如的“如何可能与实际如何:生态学模型解释的实在性分析”所提及的亨普尔解释模型到生态学模型解释,正好体现了科学理论的句法观向语义观的转变,凸显了科学模型在生态学实践中的重要性。

                                                                                                                              (专题策划:王巍)


观点
  • 科学模型的三种本体论立场探析

    摘 要:随着科学模型在当代科学实践中的广泛应用,与模型相关的哲学问题已成为科学哲学的讨论热点,其中一个基本问题就是科学模型的本体论地位。通过对三种主流的模型本体论立场——模型作为理论的数学结构、模型作为虚构的抽象实体、模型作为工具——及各自的优点和局限性的探析,我们得出:一元本体论立场不足以作为模型认识论问题的有效前提,亦不足以应对模型种类的多样性。基于这一结论,我们提出了一种关于模型本体论的多元主义立场。


    关键词:科学模型 本体论 虚构物 工具 多元主义


    作者: 章航      
    卷期: 2024年第46卷第10期
    页码: 1-8
  • 模型的认识论探究 ——基于对知识生产过程和传播过程的区分

    摘 要:本文通过列维和莱希宁对虚构表征中“想象”概念的批判性反思,区分了模型发挥认知功能(生产知识)的过程和传播知识的过程,强调前者才是对模型认识论方面的考察,并在该视角下规范“科学表征”和“代用推理”等概念的使用场景。在此基础之上,本文反驳激进的器物主义观点,重申科学建模对方向性的要求,展现出直接表征的优越性。除此之外,本文通过梳理间接虚构表征、相似观和MISS说明,主张模型系统本身并没有在建模发挥认知价值的阶段扮演任何角色,这使得新视角下的科学表征对模型系统的存在提出了挑战,同时为直接表征提供了支持。


    关键词:认识论 代用推理 直接表征 模型描述


    作者: 向盾      
    卷期: 2024年第46卷第10期
    页码: 9-16
  • 科学模型的“虚构论”及其“自然选择”的衍生机制 ——一种历史主义的解决方案

    摘 要:基于范·弗拉森经验论视角,在“自然选择”方法论下尝试构建一种以“描述历史演化”为首要目标的科学模型虚构论,从而为解决虚构论与相似论或同构论之间的争论提供一种可行方案。变革传统的“模型与对象”二元关系为“模型、经验与对象”三元关系是经验论的模型虚构论得以可能的逻辑前提。科学史上几乎所有科学模型都始于科学家头脑中的虚构或想象,“遗传”与“变异”是科学模型演化的重要机制,渗透着理论范式的“经验”发挥着选择科学模型的功能。任何科学模型自诞生起就面临激烈竞争,只有在经验层面获得成功的模型才能幸存下来,因此,自然选择驱动下虚构的科学模型越发走向成功并非奇迹,而是逻辑必然的结果。


    关键词:科学模型 虚构论 经验论 自然选择 历史主义


    作者: 叶立国      
    卷期: 2024年第46卷第10期
    页码: 17-25
  • “如何可能”与“实际如何”: 生态学模型解释的实在性分析

    摘 要:科学解释一直以来都是科学哲学中的重要论题。在生态学研究中,由于生态学对象的复杂性、进化性、开放性和历史性等特征,生态学缺乏经典的亨普尔解释模型所诉诸的普遍定律,人们常常借助于理想化的数学模型来解释复杂的目标系统。区分科学模型的表征精度和动态精度两种精度标准,发现生态学模型解释遵循历时性的动态模式,从最初的简单性模型不断地自我完善,最终实现从“如何可能”到“实际如何”的解释机制。生态学系统中复杂的行为是由内部原因和外部原因等多重因素共同作用所涌现出来的动态属性。单一的模型不可能实现完全真实的解释,走向多元主义的模型解释是可能的,也是必要的。


    关键词:生态学 模型解释 实在性 多元主义


    作者: 江学如      
    卷期: 2024年第46卷第10期
    页码: 26-32
加载更多
关于我们
© 2021 中国科学院大学版权所有 地址:北京市石景山区玉泉路19号(甲) 邮编:10004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