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邮电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
摘要:在生态建模中,存在关于模型稳健性检验是否为证实方法的争论。生态学家列文斯指出,稳健性检验能够确证生态学模型的可靠性。这一主张受到哲学家奥尔扎克和索伯等人的质疑,否认其证实功能。随后,维斯伯格试图融合二者,指出这是一种低阶层次的证实,但也受到奥登巴赫等人的进一步反驳。基于实用主义的立场区分相对稳健性和绝对稳健性,给定认知中起作用的特定语境,只要理想化成分"足够真",模型呈现出自然生态系统中依赖但又相对独立于个体层次的行为模式,能在一定程度上证实模型稳健性预测的结果。
关键词:语境主义;生态学模型;稳健性检验;证实;理想化
摘 要:近些年来,在生态学界和哲学界存在关于生态学规律的“有无之辩”。以劳顿为代表的生态学家指出自然律是普遍为真的,群落生态学中并无普遍规律,只有偶适概括。对此,以图尔钦、科里万和金斯堡等人为代表的科学哲学家予以反驳,强调生态学存在规律,生态学中种群的指数增长规律、逻辑斯蒂增长规律等和物理学惯性规律在逻辑上存在着天然的相似性。由于生态学对象的复杂性、历史性和尺度依赖性,生态学规律并非普适的,而是具有很强的地方性实践特征。生态学既不会、也不可能成为物理学那样的学科,这种差异性本身彰显了生态学作为一门新兴复杂性学科的“自主性”,在界定规律时或许需要超越传统科学的概念框架。
关键词:生态学 规律 有无之辩 物理学 历史性
摘 要:科学解释一直以来都是科学哲学中的重要论题。在生态学研究中,由于生态学对象的复杂性、进化性、开放性和历史性等特征,生态学缺乏经典的亨普尔解释模型所诉诸的普遍定律,人们常常借助于理想化的数学模型来解释复杂的目标系统。区分科学模型的表征精度和动态精度两种精度标准,发现生态学模型解释遵循历时性的动态模式,从最初的简单性模型不断地自我完善,最终实现从“如何可能”到“实际如何”的解释机制。生态学系统中复杂的行为是由内部原因和外部原因等多重因素共同作用所涌现出来的动态属性。单一的模型不可能实现完全真实的解释,走向多元主义的模型解释是可能的,也是必要的。
关键词:生态学 模型解释 实在性 多元主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