English Version
李醒民
作者介绍
中国科学院《自然辩证法通讯》杂志社
发表论文
  • 论唐钺的因果律或因果性概念
    <div> <span style="font-size: 11.008px;">摘 &nbsp;要:作为心理学家的唐钺对科学哲学也颇感兴趣,并对因果律或因果性加以探究。他认为,科学以因果律为其基本定理,心理现象受因果律支配,科学能够解决人生观的全部,情感及其爱和美可以加以科学分析。</span></div> <div> &nbsp;</div> <div> 关键词:唐钺 &nbsp;因果性 &nbsp;科学 &nbsp;心理学 &nbsp;人生观 &nbsp;爱和美</div>
    作者: 李醒民      
    卷期:2019年4月第41卷第4期
    页码: 92-98
  • 陈独秀的科学论思想
    <p>摘要:陈独秀在新文化运动前后,高举德先生和赛先生两面大旗,就科学论发表了诸多见解。本文主要阐述他关于科学和科学方法、科学的功能或价值、科学与人生或人生观之关系的观点,并做了必要的点评;最后评介了陈独秀介绍批判学派代表人物之一奥斯特瓦尔德的文章,并就此提出笔者独有的看法。</p>
    作者: 李醒民      
    卷期:2021年第43卷第4期
    页码: 98-107
  • 论李大钊的历史观
    <p>摘要:李大钊对历史很感兴趣,具有自己独有的历史观。本文针对他关于历史观、西方学者的历史观、唯物史观展开论述。李大钊在继承和阐发唯物史观的基础上,也形成了自己的以唯物史观为核心的新历史观。</p><p><br/></p><p>关键词:李大钊;历史观;唯物史观;新历史观</p><p><br/></p>
    作者: 李醒民      
    卷期:2020年第42卷第6期
    页码: 100-107
  • 胡适在新文化运动时期对科学的理解
    <p>摘 要:胡适作为新文化运动的翘楚,这个时期在不少文章中论及对科学的看法。本文围绕他关于科学概念和科学方法、科学文化和科学精神、科学破产和科学万能、科学与人生观诸问题的理解加以介绍和评论,并表明笔者的一孔之见。</p><p><br/></p><p>关键词:胡适&nbsp; 科学&nbsp; 科学观&nbsp; 五四新文化运动</p><p><br/></p>
    作者: 李醒民      
    卷期:2022年第44卷第6期
    页码: 58-67
  • 迪昂与民国时期中国学人的科学论
    <p>摘&nbsp; &nbsp;要:就科学论的贡献和水准而言,迪昂丝毫不逊色于马赫、彭加勒和皮尔逊。可是,由于迪昂在学生时代推翻了学术权威贝特洛居功自傲的最大功原理,遭到这位大权在握者的打击报复,致使迪昂在生前和死后的半个多世纪都无法实至名归。因此,民国学人对迪昂的了解和评介不多,仅仅受到少数学人的注意,而且只涉及到科学理论的目的与结构、假设和自然秩序、科学与形而上学的关系这几个很有限的论题,还误以为迪昂是观念论者。其实,迪昂是旗帜鲜明地反对观念论的;迪昂哲学是以本体论背景上的秩序实在论、方法论文脉内的科学工具论、认识论透视下的理论整体论为网络,编织而成的斑驳陆离、别出机杼的多元张力哲学或多元张力论(pluralistic tensionalism)。中国学界与世界学界大体同步,从二十世纪八十年代起才开始下工夫研究迪昂,陆续有论文和专著问世,弥补了民国学人的缺憾。</p><p>关键词:迪昂 批判学派 民国学人 科学论</p><p><br/></p>
    作者: 李醒民      
    卷期:2023年2月第45卷第2期
    页码: 102-111
  • 学术研究的“余沥” ——三个“一孔之见”
    <p>简&nbsp; 介:在学术界众所周知,库恩1962年出版了一部惊世骇俗的科学哲学名著——《科学革命的结构》。该书甫一出版,即洛阳纸贵,流播世界;也使作者声名鹊起,誉满天下。库恩在该书提出一个标新立异、振聋发聩的命题:科学革命是科学范式的变革,革命前后的不同科学范式是不可通约的,或者说不同的科学范式具有不可通约性。该命题的两个基本概念“不可通约的”(incommensurable)或“不可通约性”(incommensurability)、范式(paradigm)由于其名称的新雅和内涵的丰赡,也随之风靡学界,流布坊间。这两个术语不仅充斥连篇累牍的学术文章,甚至成为人们饭后茶余的谈资。</p>
    作者: 李醒民      
    卷期:2024年第46卷第7期
    页码: 122-124
  • 论陈独秀的宗教观
    <p>摘 要:陈独秀对孔学或孔子既有肯定,也有否定,但是对孔教是断然反对的:既不能成为独立的宗教,更不能作为国教入宪。对于基督教的正反两方面的功能,他持比较公允的态度。至于他对宗教总的观点,从他的诸多话语看似乎有矛盾之处,有些表达也有激进之嫌。尤其是,在舍弃宗教、替代宗教还是重建宗教问题上,他好像没有一个始终如一的主见。本文作者在文末阐明了自己关于科学与宗教的关系、宗教的未来的看法。</p><p><br/></p><p>关键词:陈独秀 宗教观 基督教 孔学或孔教</p><p><br/></p>
    作者: 李醒民      
    卷期:2025年第47卷第1期
    页码: 117-126
加载更多
关于我们
© 2021 中国科学院大学版权所有 地址:北京市石景山区玉泉路19号(甲) 邮编:10004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