English Version
李醒民
作者介绍
中国科学院《自然辩证法通讯》杂志社
发表论文
  • 简论凯德洛夫的科学革命观
    1980年,苏联著名哲学家凯德洛夫在莫斯科出版了一本权威性著作——《列宁与科学革命·自然科学·物理学》。该书分为上、下两篇,上篇集中论述了“自然科学革命的概念及其类型”。作者总结了自己多年潜心研究的成果,对自然科学革命问题作了较为系统、较为深刻、较为详尽的阐述。本文主要拟以凯德洛夫的上述著作为据,简要论述一下他的科学革 更多还原<br/>
    作者: 李醒民      
    卷期:1985
    页码: 10-19
  • 爱因斯坦研究学术讨论会在杭州举行
    为纪念爱因斯坦逝世三十周年和狭义相对论创建八十周年,促进我国关于爱因斯坦研究工作的开展,中国引力与相对论天体物理学会和中国科学技术史学会物理学史委员会于1985年3月25日至29日在杭州市联合举行了爱因斯坦研究学术讨论会。与会代表五十余人,提交论文近四十篇。这次学术会议的中心议题是:爱因斯坦的生平、工作和思想,以及他在科学、哲学、政治和其他社会文化方面的作用和影响。在开幕式上,方励之、许良英、李文铸教授作了精彩的、富有启发性的演讲。在题为《爱因斯坦和二十世纪物理学》的演讲中,方励之教授回顾了爱因斯坦对相对论和量子论的贡献,展望了二十世纪物理学发展的趋势。他指出,在爱因斯坦之后,量子电动力学、弱电统一理论,大统一理论、超引力理论和宇宙学等的探索和发展,基本上是沿着爱因斯坦所开创的思想路线前进的,爱因斯坦一些以前未被注意的思想正在<br/>
    作者: 李醒民      
    卷期:1985
    页码: 77
  • 第四届全国科学哲学学术讨论会在京举行
    全国科协自然辩证法研究会,中国科学院自然辩证法通讯杂志社和中国社会科学院哲学研究所于1985年12月5日至9日在北京联合召开了第四届全国科学哲学学术讨论会,与会代表七十余人,提交论文48篇。这次学术讨论会的中心议题是科学理论的评价。与会同志通过大会发言、提问答辩、小会讨论等形式,围绕这个议题以及与之有关的问题,进行了热烈的、富有成效的交流和探讨。什么是科学理论的评价?有人认为科学理论的评价是对已有科学成果(一级认识)进行二次性的再认识,评价的结果使评价对象中原来明显的东西<br/>
    作者: 李醒民      
    卷期:1986
    页码: 74-75
  • 论爱因斯坦的经验约定论思想
    关于爱因斯坦的主导哲学思想,中外学者比较公认的看法是“理性论的实在论”(Rationalistic Realism),按照传统的哲学概念,也可以称之为“理性论的唯物论”。对于这一观点,我没有什么异议。在本文,我要论证的是:经验约定论(Empirio-conventionalism)也是爱因斯坦主导哲学思想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在某些领域和某种程度上,它在爱因斯坦的思想中甚至和“理性论的实在论”一样强烈;而且,像理性论的实在论一样,经验约定论在爱因斯坦的早期思想中就占主导地位。这一点常常被许多研究者所忽略,有必要在此加以强调。下面,我将依次展开自己的观点。 更多还原 <br/>
    作者: 李醒民      
    卷期:1987
    页码: 12-20+80
  • 奥斯特瓦尔德:科学家、思想家、实践家
    弗里德里希·威廉·奥斯特瓦尔德(Friedrich Wilhelm Ostwald,1853—1932)是一位伟大的学者。他是物理化学的奠基者和代言人,是20世纪起主导作用的颜色学的研究者之一,曾荣获1909年诺贝尔化学奖。他就科学哲学、科学方法论、科学天才、科学组织、一般文化问题、能源、公共教育、人道主义、战争与和平、国际主义、世界语等等问题,提出了一系列诱人的见解和行动方案。他是一位鼓舞人心的教师、综合者、阐释者和科学观念的改 更多还原 <br/>
    作者: 李醒民      
    卷期:1988
    页码: 57-70
  • “分析哲学与科学哲学研讨会”在香港中文大学举行
    由香港中文大学哲学系主办的“分析哲学与科学哲学研讨会”1988年10月24日至28日在该校行政楼祖尧堂举行,来自香港、澳门、台湾和大陆的30多位学者应邀出席了会议。与会者先后报告了所提交的论文,并进行了富有启发性的答辩和讨论。中国四方哲学界学者聚会一堂,共同探讨感兴趣的问题,在近40年尚属首次。香港中文大学副校长代表大会名誉顾问、校长 更多还原 <br/>
    作者: 李醒民      
    卷期:1989
    页码: 75-77
  • 皮埃尔·迪昂:科学家、科学史家和科学哲学家
    皮埃尔·莫里斯·玛丽·迪昂(Pirre-Maurice-Marie Duhem,1861—1916)是法国杰出的科学家、科学史家和科学哲学家。现在,人们公认他是科学思想界的一位重要人物,是他所处时代最伟大、最有才智的人之一。迪昂在物理学的众多领域有卓越建树。此外,他还获取了物理科学方面的广博的历史知识,并对物理学理论的意义和范围作了深入的思考,形成了一系列引人入胜的科学哲学见解。 更多还原 <br/>
    作者: 李醒民      
    卷期:1989
    页码: 67-79
  • 卡尔·皮尔逊:著名科学家和自由思想家
    <正> 卡尔·皮尔逊(Karl Pearson,1857-1936)是英国的著名科学家和自由思想家。他27岁便当上了大学教授,39岁被选入英国皇家学会。40多年间,他一直处在科学的理智力量的最前沿。他的贡献和影响是多方面的:他的专业是应用数学、生物统计学和统计学,但他又是名副其实的历史学家、科学哲学家、民俗学和宗教问题的研究者、律师、社会主义者和人道主义者、优生学家,弹性和工程问题专家、教育改革家、伦理学家、受欢迎的教师、编辑、文学作品和人物传记的作者。在他去世前三年由他的助手编选的《卡尔·皮尔逊的统计学和其<br/>
    作者: 李醒民      
    卷期:1990
    页码: 65-78
  • “分析哲学与语言哲学研讨会”在香港中文大学举行
    <正> 由香港中文大学哲学系主办的“分析哲学与语言哲学研讨会”1991年3月7日至12日在该校行政楼祖尧堂举行。这是香港中文大学哲学系继1988年10月的“分析哲学与科学哲学研讨会”之后,举办的又一次港、澳、台和大陆哲学界学者共聚一堂的会议,与会正式代表约30余人。大会名誉顾问为中文大学校长高锟教授,副校长金耀基教授;顾问为该校逸夫书院资深导师刘殿爵教授,中国文化研究所所长陈方正博士;大会主席为哲学系主任刘述先教授,筹备委员会主席为文学院院长何秀煌教授,委员为李天命博士,冯耀明博士、周栢乔先生。<br/>
    作者: 李醒民      
    卷期:1991
    页码: 77-79
  • 科学革命的语言根源
    <正> 几年前,我曾在一篇论述科学革命的文章中指出:科学革命是科学观念(科学理论的基础或框架,即基本概念和基本假设)的急剧而根本的改造。我还通过历史上的几次科学革命的案例研究,概括出科学观念改造的几种方式:彻底取代,旧名新意,合理推广,辩证综合,包容蕴含,标新立异。近读语言哲学的有关文献和托马斯·库恩教授的近作,尤其是他三篇一组的Shearman纪念讲演,使我获益匪浅,启迪颇深。我觉得,从语言哲学这一新视角来观察,可以洞见科学革命的深层结构和科学发展的内隐真相。进而言之,整个科学,乃至整个人类文化起源的秘密也许就埋藏在语言之中。 更多还原<br/>
    作者: 李醒民      
    卷期:1991
    页码: 11-19
加载更多
关于我们
© 2021 中国科学院大学版权所有 地址:北京市石景山区玉泉路19号(甲) 邮编:10004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