English Version
李醒民
作者介绍
中国科学院《自然辩证法通讯》杂志社
发表论文
  • “科学论战”中的皮尔逊
    卡尔·皮尔逊[1](KarlPearson,1857-1936)是英国著名的哲人科学家、百科全书式的学者,著有科学哲学名著《科学的规范》(1892)。皮尔逊的思想在本世纪初应运而来,通过中国科学社的《科学》杂志的介绍、科玄论战和《科学的规范》的翻译在中国学术界广为人知。本文着重论述在科言论战中,以丁文江[2]为首的科学派对皮尔逊思想的引用。介绍、理解及引申,和以张君劢为首的玄学派对皮尔逊思想的反诘、批评、误解与曲解,对中国现代思想史上这一独特的插曲作了某些探讨。作者从中看到:1.本世纪初叶,批判学派对中国科学界、思想界和学术界的影响超出了人们的想像;2.当时中国先进的知识分子对科学哲学和科学精神的理解远远超过50-70年代的学人,在对科学文化意蕴的把握上乃至高于今人。<br/>
    作者: 李醒民      
    卷期:1999
    页码: 49-56
  • 思想的迷误
    <br/>
    作者: 李醒民      
    卷期:1999
    页码: 12-13
  • 哲人科学家:站在时代哲学思想的峰巅
    <br/>
    作者: 李醒民      
    卷期:1999
    页码: 2-3
  • 关于“批判学派”的由来和研究
    本文介绍和评论了莱伊、列宁以及作者本人对作为一个整体的“批判学派”——20世纪科学革命和哲学革命的先驱,其代表人物是马赫、彭加勒、迪昂、奥斯特瓦尔德、皮尔逊——的研究概况和主要见解,以期引起学术同行的关注和深入探究。<br/>
    作者: 李醒民      
    卷期:2003
    页码: 100-106+112
  • 研究哲学有什么用处?
    <br/>
    作者: 李醒民      
    卷期:2003
    页码: 5-6
  • 中德科学技术伦理研讨会在德国首都柏林举行
    <br/>
    作者: 李醒民      
    卷期:2003
    页码: 102-105
  • 隐喻:科学概念变革的助产士
    美国科学哲学家库恩在 1 980年代从语言哲学的独特视角对科学革命进行了深入研究 ,把科学革命视为科学语言尤其是科学词汇表或词典的变更。在这个转变过程中 ,隐喻、类比和模型在新概念的诞生中起着助产士的作用。本文在分析库恩的有关精辟见解的基础上 ,对隐喻、类比和模型的本性和使用以及它们之间的异同加以辨析 ,认为类比和模型是隐喻的特例 ,完全可以囊括在隐喻的范畴之内。最后 ,从本体论、认识论、方法论、语言学和语言哲学的角度 ,探讨了隐喻在科学认知和科学革命中何以不可或缺 更多还原<br/>
    作者: 李醒民      
    卷期:2004
    页码: 22-28+21-110
  • 科学的自由品格
    <正> 自由(freedom,liberty)是现代社会公共政治生活和个人精神生活的核心价值观念,它涉及思想和行动两个领域。源于盎格鲁撒克逊的否定自由观强调摆脱,即意指在没有外部约束和强制的情况下行动的权力。出自欧洲大陆的肯定自由观强调自主,即意指在可供选择的东西中选择自己的目标和行动路线的权力。 更多还原<br/>
    作者: 李醒民      
    卷期:2004
    页码: 5-7
加载更多
关于我们
© 2021 中国科学院大学版权所有 地址:北京市石景山区玉泉路19号(甲) 邮编:10004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