编者按:
近几十年来,国际牛顿研究呈现出新的趋势。随着牛顿手稿的数字化以及新史料的不断发掘,研究重点从传统的科学成就拓展到更广泛的领域,包括牛顿的神学思想、炼金术研究、古代历史和年代学研究等。同时,学界日渐重视牛顿思想的全球传播,研究其在不同文化中的译介、接受与影响。这种转向不仅拓展了牛顿研究的视野,也揭示了牛顿思想的整体性及其跨文化传播的复杂面向。本专题收录的三篇论文从不同角度反映了这些研究趋势。席尔特的“牛顿与古人的知识”揭示了牛顿对古老知识的追寻如何贯穿其科学、炼金术和神学研究,这种观点进一步打破了将牛顿的不同研究领域割裂开来的传统做法,展现了牛顿思想的内在统一性。万兆元的“年历中的牛顿”通过考察《中西通书》,展示了牛顿学说如何在19世纪中叶借助年历这一特殊媒介在中国传播,不仅补充了牛顿学说传入中国的历史细节,也呈现了科学知识跨文化传播的独特路径。王贾曼的“让译稿说话”聚焦于李善兰与伟烈亚力合作的首个《原理》汉译手稿,通过细致的文本分析、底本考证和符号对比,揭示了晚清时期科学翻译的开拓性实践与多重挑战。
这些研究表明,随着数字人文工具的发展和更多史料的发掘,牛顿研究正经历方法论和研究视角的重要更新:手稿研究的重要性日益凸显;跨文化传播视角为这一领域开辟了新维度;整体性研究方法的加强也使学界更加关注牛顿不同领域研究之间的联系。展望未来,数字人文技术的进步不仅将促进手稿研究的深入开展,也有助于发掘和整理更多史料——尤其是有关牛顿著作在不同地域和文化语境中传播的材料。其思想如何影响了全球不同地区的科学发展,著作如何被翻译、阐释和接受,这些问题都需要更多跨语言、跨文化的研究来回答。
(专题策划:万兆元)
摘 要:生态系统控制论将生态系统视为一个整体,其构成要素由反馈机制控制和调节,使系统维持动态平衡。该理论是整体论的,但并不是涌现论的,因为它并不承诺各个层次上具有新颖的涌现性质;然而它是一种实用的整体论,有助于生态学家以还原论的方式得到整体论的认识。生态系统二阶控制论,作为该理论的新发展阶段,在主体性、认知能力等方面将生态系统类比为生命体,可视为现代化的有机论,具有明显的整体论意蕴。
关键词:生态系统 控制论 整体论 涌现论 奥德姆
摘 要:“最先为两门科学奠定基础的荣誉应归于我”,霍布斯在1646年如是写道,“一门是光学,另一门是自然正义。”对他来说,光学和政治是同一事业的两面:将人与世界和人与人之间的关系自然化。正是1637年凯内姆·迪格比交给霍布斯的笛卡尔《折光学》为他指明了道路:人的自然化需要视觉的物理化——正如开普勒在其光学中教导的那样——并从自然中剔除所有认知实体,如“可见种相和可理解种相”。1639年至1646年,霍布斯根据“杰出的笛卡尔先生的观点”撰写了三篇关于光学的专业性创新论文,最终在最关键的一点上却与其观点相左。笛卡尔认为要使“物质摆脱[所有]只属于精神存在的描述”,就需要一个精神的、非物质的实体来解释感官的物理效应。然而,霍布斯坚持认为,这样的解释可以且应该被物理地、机械地理解,因为“视觉就是判断本身。”
关键词:霍布斯 笛卡尔 凯内姆·迪格比 托马斯·怀特 沃尔特·华纳 早期现代光学 早期现代认识论 光学暗箱的历史
摘 要:本文基于技术史的视角,系统分析了近代祁门红茶(简称“祁红”)产销模式的变迁,包括旧式产销模式、合作社生产模式及统制运销模式,并深入探讨了这种变迁对生产技术发展的影响。研究发现,旧式产销模式因小农生产的局限性,严重阻碍了祁红生产技术的进步;合作社模式作为统制运销前的探索,虽有所进步,但仍面临挑战;而统制运销作为政府挽救祁红产业衰退的重要举措,客观上促进了祁红生产技术的发展,并非与民争利。
关键词:祁门红茶 培制技术 产销模式 茶叶合作社 统制运销
摘 要:算法不公正可分为原生性算法不公正和次生性算法不公正。原生性算法不公正像一个初始病源,引发次生性算法不公正。次生性算法不公正不仅会延续原生性算法不公正,还会产生新的不公正形式,如算法黑箱、算法歧视和算法霸权。这些新的不公正形式反过来又会加剧原生性算法不公正,形成正反馈循环,加剧社会不公正状况。打破这一正反馈循环,需要构建相应的治理路径。对于原生性算法不公正,需要构建“人-技术-社会”的治理路径,在数据治理和算法设计全过程中减少社会不公正状况在算法设计阶段的渗透。对于次生性算法不公正,需要构建人机协同的治理路径,实施辅助式决策、混合式决策和监督式决策等方式,实现更公正的算法使用。
关键词:算法公正 算法不公正 数据公正 算法伦理
摘 要:基于Web of Science和中国知网数据库,使用知识图谱可视化软件CiteSpace对国外1986年至2023年1101篇文献与国内1997年至2023年203篇文献进行计量分析与可视化呈现,对国内外神经伦理学发展情况进行对比分析。研究发现:在规模分布维度,该领域文献数量呈持续上升趋势,国外研究合作广泛,国内研究相对较少且多为独立研究;在热点前沿维度,国外研究核心话题包括“道德判断与个体情感”“神经技术与疾病治疗”“增强技术与神经增强”“技术融合与大数据”,国内研究的核心话题为“伦理学的神经科学”“道德增强与自由”“脑机接口与未来”;在发展演进维度,国外研究经历了探索建立、发展整合、创新突破三个阶段,国内研究则经历了起步、探索、深入发展三个阶段。
关键词:神经伦理学 研究热点 发展趋势 中外对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