English Version
20237
本期话题
认知非正义

“不以言举人,不以人废言”的知识理想在当代认识论与伦理学的研究中都没能得到重视,弗里克(Miranda Fricker)在其《认知非正义:权力与认知的伦理》(Epistemic Injustice: Power and the Ethics of Knowing)一书中探索了一种认识论与伦理学相融合的路径,系统考察了人类认知实践中的非正义问题,提出了证词非正义(Testimonial Injustice)和解释非正义(Hermeneutical Injustice):前者是指身份偏见导致听者对说者的可信度降低,后者是指社会集体解释资源的系统性缺乏使得一些人在解释其社会经历时处于不利境地。《认知非正义》自2007年出版后迅速成为了当代影响力最大的哲学著作之一,谷歌学术被引已达8000多次,引发了哲学、社会学、医学、法学等众多领域的广泛引述。

本专题源自2021年10月16日在浙江大学召开的“认知非正义”专题研讨会,集中探讨了与认知非正义紧密相关的概念和实践议题,由4篇论文构成。第一篇是弗里克专门为本专题写作的“Institutionalized Testimonial Injustices: The construction of a Confession Myth”,文章回顾了《认知非正义》的核心观点和理论渊源,进一步在群体认识论和心理学研究的基础上,结合司法实践论证了一个“制度化证词非正义”的概念。第二篇是白惠仁和高宇航的“认知非正义的概念谱系”,文章梳理了学界近十年来受弗里克启发所提出的诸多认知非正义概念并尝试提出了一个归置这些概念的框架。第三篇是潘磊的“物化与排他——关于‘证言非正义’的争论及启示”,文章结合当代社会正义理论考察了两种关于证言非正义的解读模式:“物化式”解读和“排他式”解读。第四篇是孔成思的“证言非正义的道德判断与道德责任”,文章论证了不受道德谴责的证言非正义所承担的道德责任何以可能。希望通过本专题的编发进一步引起学界和公众对人类知识生活中广泛存在的非正义现象的关切。


本期目录
  • 从决定论到能动性 ——近四十年技术转移研究述评

    技术转移问题日益受到学界关注,但早期的技术转移研究囿于制度决定论,忽视地方能动性。1980年代以来,以STS和后殖民为代表的许多理论取向为技术转移研究在技术内涵、行动者和权力关系三方面解决制度决定论和地方能动性的问题奠定了基础。这些理论取向也影响了中国近现代技术转移研究的多个领域,包括大型技术系统,具有本土历史传统的混生技术,及日常技术的转移等。通过鼓励跨学科沟通,拓宽技术转移的考察范围,重视发展中国家间的技术转移,国内的科技史与科技社会研究将进一步拓展深化,为我国自主创新提供学术依据。
    关键词:科技与社会研究  后殖民研究  中国近现代科技史

    作者: 肖中显   邢麟舟      
    卷期: 2023年第45卷第7期
    页码: 94-102
  • 从延伸、强化到替代:人工智能对人类劳动的影响

    摘 要:从马克思的“器官延伸说”出发,机器作为人类劳动器官和体能系统的延伸和强化,是一种以物质载体呈现的人类劳动能力,人类通过机器大工业推动社会生产力的迅速发展。而人工智能作为人类智能器官即大脑和神经系统的延伸和强化,其本质是人类智能的物质进化载体,具有知识“生产的连续性”,能够在物质能量层面和信息层面不断进化。当人工智能与机器、机器生产体系相结合所形成的无人工厂、智能生产体系,进入物质生产领域,将逐渐取代人的物质生产劳动,使人类从异化劳动中解放,实现人的创造本性复归。而如何更好地开发人类的创造能力、高质量地从事创造性活动,则关乎着人类生存环境和发展条件的改善,以及人类未来美好生活的实现。
    关键词:无人工厂  器官延伸  劳动强化  劳动替代

    作者: 齐志远   高剑平      
    卷期: 2023年第45卷第7期
    页码: 103-110
  • 脑机融合下的交互自治与伦理影响研究

    摘 要:脑机融合使脑机接口成为人类与世界进行交互的新型技术中介,脑机协同过程使人与机形成了新型的交互自治主体。然而脑机融合在使人类自主性得到延展和强化的同时,也存在着干预和削弱这一“双刃剑”现象。本文拟采取杜威的实用主义立场,面向脑机融合对人类神经基础的干预,以及脑机融合对人类自主性的真实性和控制能力的影响进行考察。面向脑机接口的合伦理发展和治理体系建设,提出深化面向侵入式和具有神经调控功能的脑机接口的监管机制,重视研究非侵入式脑机接口对大脑的长期潜在影响和脑机自动化决策的伦理影响等对策和建议。
    关键词:脑机融合  脑机接口  交互自治  神经伦理

    作者: 顾心怡        
    卷期: 2023年第45卷第7期
    页码: 111-119
  • 所罗门·莱夫谢茨:普林斯顿拓扑学派的中坚力量

    摘 要: 20世纪初,大量优秀数学家不断涌现,许多一流的数学家为拓扑学的发展壮大做出了杰出贡献。美国的普林斯顿拓扑学派包揽许多数学大家,所罗门·莱夫谢茨就是其中“代数拓扑学”的主要代表人物之一。莱夫谢茨在普林斯顿奋斗了30年,从一名孤军奋战、丧失信心的残疾青年,成为众人敬重的拓扑学大家,并带领美国拓扑学派走向了世界数学的中心,为拓扑学在20世纪的蓬勃发展奠定了基础。
    关键词:莱夫谢茨  不动点定理  拓扑学  普林斯顿拓扑学派

    卷期: 2023年第45卷第7期
    页码: 120-126
加载更多
关于我们
© 2021 中国科学院大学版权所有 地址:北京市石景山区玉泉路19号(甲) 邮编:100049